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神经内镜组)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2例(常规手术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1±1.2)小时],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4.1±2.1)小时](P0.01)。平均失血量神经内镜组为(52.5±11.3)ml,常规手术组为(458.2±18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5,P0.01)。神经内镜组颅内血肿平均清除率[(94.8±5.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81.2±18.8)%](P0.05)。依据ADL分级法,神经内镜组预后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切口小,骨窗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19例。结果手术有效率95%,1例术后1个月再出血行开颅手术。结论内镜手术使立体定向手术的不可视性变为可视性操作,是脑内血肿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脑内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瓣微创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2±22.02)min,术中出血量(72.33±23.36)m L,术后发生切口感染、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各1例,未发生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依据KPS功能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9例,轻残15例,中残13例,重残12例,长期植物状态14例,死亡3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在直视下将血肿迅速清除,缓解周围脑组织受压,促进脑脊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入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SS评分和ADL评分均少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2001年5月至2009年4月,本院应用小骨瓣开颅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单纯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单纯应用神经内镜行血肿清除术。17例术中顺利,1例术中出血止血困难改为开颅手术。术后CT得查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1例,大部清除6例(除外开颅手术1例)。随访6个月,GOS优6例,良9例,差2例,死亡1例。结论: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完全,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全新方法,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且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等不利。神经内镜因具有安全、省时、高效的优点,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00年11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硬质神经内镜治疗40例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透明镜鞘下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鞘,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结果30例病人切口长度均为3cm,骨窗直径2.0cm,术中平均失血量50ml,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平均血肿清除率87%,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1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结合自制透明内镜鞘,清除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是一项微创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使用3D-slicer软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7.73±6.84) min、住院时间(16.42±13.43) d较对照组(92.69±8.83 min,22.41±17.73 d)短(P<0.05),术中出血量(48.43±5.04) mL比对照组(83.67±7.83) mL少(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2.32%±8.32%)较对照组(72.94%±6.9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评分(12.02±1.31)、ADL评分(89.02±8.53)较对照组(10.35±1.04,83.24±8.26)高,NIHSS评分(6.83±0.84)较对照组(12.42±1.53)低,差异均显著(P<0.05);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和脑治疗仪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术后脑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74例HICH术后脑功能障碍患者,86例采用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88例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及脑治疗仪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60.5%)(P<0.05)。综合治疗疗效与疗程有关,以3~4个疗程为佳。结论高压氧及脑治疗仪对治疗HICH术后脑功能障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手术时机和方式的个体化选择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2006年治疗的16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量、发病时间、血肿部位、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以及病人年龄、身体状况、有无合并症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常规开颅手术、小骨窗手术、锥孔穿刺引流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近期总的优良率为26.35%,死亡率为20.36%;远期总的优良率71.8%,死亡率2.56%。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采用个体化评估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微创抽吸术的治疗体会。方法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动态CT复查。结果定位准确率达90%;首次抽吸后血肿量减少1/3—1/2,临床症状好转98例,血肿量变化不大9例,血肿量增加11例。结论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经济安全,病死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颈侧区清扫术与传统开放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7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腔镜组(n=34)与开放组(n=37),观察两组术中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及阳性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疤痕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切口愈合不良、皮瓣坏死、面部肿胀及乳糜瘘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开放组为1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颈侧区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均安全、可靠,且颈部遗留疤痕更小,更为美观,术后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机制、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治疗组50例,常规手术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定向组所有患者住院后6 h内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统计学分析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常规手术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简单、安全等诸多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PD组(n=28)与OPD组(n=35),评估RPD与OPD的手术效果。结果:RPD组手术时间[403(337,474)min vs.299(189,425)min,P=0.001]长于OPD组,但术中出血量[164.29(50,200)mL vs.355.14(100,500)mL,P=0.001]、输血率(25%vs.77.1%,P<0.001)、住院时间[(13.96±2.71)d vs.(18.20±8.72)d,P=0.016)]优于OPD组;两组胰瘘、胆漏、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病死率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PD相比,RPD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更低,但手术时间更长,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率相当,RPD是安全、可行的,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入院时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脑室是否有积血、是否出现肺部感染等资料为自变量,发病后3个月功能性评定(FIM)评分为因变量;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线性相关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影响力。结果 体重指数、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水平、是否肺部感染等因素均与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短期预后相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体重指数、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水平、是否肺部感染5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关键性预测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治疗、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合并脑疝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病例,采用额颞部骨窗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清除脑内血肿和止血。术后追踪6个月,采用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进行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60例中,死亡9例,死亡率15%。术后随访6~24个月,失访1例,对存的活50例根据FIM of ADL进行评定,结果其中完全独立3例,基本独立4例,极轻度依赖绝大部分独立5例,轻度依赖大部分独立12例,中度依赖小部分独立15例,重度依赖4例,极重度依赖3例,完全依赖4例。结论 采用额颞部骨窗开颅,微创皮层造瘘,就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和止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应用于不同年龄段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9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差异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A组平均年龄(48.6±7.6)岁;B组平均年龄(72.3±5.1)岁;C组平均年龄(83.2±2.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围手术指标等用( ±s)表示,F检验;术后并发症等采用χ2检验;Kapln-Meier法绘制三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曲线图和总生存率曲线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2.6% vs. 25.8% vs. 29.0%)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部感染率C组>B组>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5年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术中安全,疗效近似,可适用于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