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通路活性氧氧化应激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其与青蒿琥酯抗胰腺癌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公共数据库55株肿瘤细胞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采用 Kendall 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出与青蒿琥酯抗肿瘤半抑制浓度(IC50)显著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关键基因。利用荧光定量 PCR 验证候选基因在不同青蒿琥酯敏感性胰腺癌细胞的 mRNA 表达差异,并通过 DAB 染色检测胰腺癌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含量。结果13个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增殖及其活性氧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基因 mRNA 表达与青蒿琥酯抗肿瘤药敏浓度 IC50有显著相关性。与正常肝细胞 HL-7702(1.00)比较,对青蒿琥酯敏感的胰腺癌 Panc-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基因CRAT(2.89±0.06)、PEX11B(1.90±0.07)、PEX16(1.35±0.07)mRNA 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t =33.00,P <0.01;t =17.85,P <0.01;t =4.54,P <0.05);其活性氧氧化应激的抗氧化基因 CAT(1.43±0.03)、SOD1(2.07±0.04)、SOD2(1.15±0.01)mRNA 相对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t =11.71,P <0.01;t =35.85,P <0.01;t =13.22,P <0.01);对青蒿琥酯不敏感的胰腺癌 BXPC-3细胞的 PEX12(0.51±0.02)、CAT(0.47±0.02)、PRDX1(0.43±0.01)、SOD1(0.44±0.01)mRNA 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细胞 HL-7702(t =37.53,P <0.01;t =16.52,P <0.01;t =84.20,P <0.01,t =48.24,P <0.01)。DAB 染色显示对青蒿琥酯敏感的胰腺癌 Panc-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阳性表达率(61.5%)明显高于HL-7702细胞(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 <0.01)。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及其活性氧相关抗氧化酶 CAT、PRDX1、SOD 基因表达可能是影响青蒿琥酯抗胰腺癌作用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12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2例ALL患者和20例骨髓正常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iR-128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128在ALL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8的表达与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miR-128在ALL患者中表达上调,可作为临床诊断ALL的潜在分子标志物,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对miR-128在ALL中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模型,给予2-20Gy(分别为2、5、10、20Gy)单次X射线照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mRNA水平观察X射线对VSMC粘着斑激酶(FAK)的影响。结果 2-20Gy单次X射线照射下调FAK mRNA表达。照射后48h,2、5、10、15、20Gy各照射组FAK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除20Gy与15Gy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各组FAKmRNA表达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F=364.21,P<0.01)。同一剂量15Gy照射后6、24、48、72h照射组FAK 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4.07,P=0.01;t=7.48,P=0.02;t=9.10,P=0.00;t=12.93,P=0.00),照射后45min、12h两组FAK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18,P=0.10;t=1.46,P=0.22)。结论 放射可能通过在转录水平下调FAK的基因表达,使VSMC增殖受到抑制,诱导VSMC凋亡。其下调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接头蛋白 SH2-B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癌变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检测 SH2-B 在27例肝炎、29例肝硬化、47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筛选低表达 SH2-B 的肝癌细胞 HepG2,设转染组(转染 pcDNA3.1-SH2-B 质粒)、空载体组(转染 pcDNA3.1空白载体)和对照组(未转染)。Western blotting 检测基因转染效率,MTT 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集落形成试验分析其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SH2-B 在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5.7%,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55.2%(χ2=18.64,P <0.01)和肝炎组的25.9%(χ2=40.01,P <0.01)。肝癌细胞 HepG2转染 pcDNA3.1-SH2-B 质粒后可获得SH2-B有效表达;培养48 h 后转染组肝癌 HepG2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为1.12±0.19,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0.45±0.11(t =-31.55,P <0.01),提示 SH2-B 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集落数为166±14,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82±8(t =-20.33,P <0.01)和对照组的78±9(t =-19.64,P <0.01),提示SH2-B 显著促进肝癌细胞 HepG2细胞集落形成;转染组 S 期细胞比例为(45.7±5.8)%,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19.4±4.7)%(t =-20.33,P <0.01)和对照组的(20.5±5.1)%(t =-34.69,P <0.01),提示 SH2-B 促进肝癌 HepG2细胞周期演进。结论SH2-B 在肝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人体内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演进、增殖及转化参与肝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 siNDRG1干扰对吉西他滨干预的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 Western blot 法对 PANC -1、BXPC -3、CAPAN -2、SW1990细胞中 NDRG1的表达进行检测;构建靶向 NDRG1的干扰质粒 siNDRG1,转染 PANC -1细胞,以 Western blot 法及(qRT)-PCR 法检测 NDRG1干扰效率;对 siRNA 干扰细胞给予吉西他滨干预,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PI 法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亡。结果:Western blot 显示,NDRG1在四组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低分化细胞(PANC -1)中表达量较中分化(BXPC -3)及高分化细胞株(CAPAN -2、SW1990)中高(P <0.05);MTT 显示,吉西他滨干预后 PANC -1细胞在 siNDRG1转染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 siNC 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PI 法显示,转
  染 siNDRG1的 PANC -1细胞停留在 G1期比例减少,G2及 S 期比例升高,与 siNC 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4.21,P <0.05;t =3.54,P <0.05;t =3.29,P <0.05)。经吉西他滨处理后,siNDRG1较 siNC 组 G1期及 G2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 期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t =14.65,P <0.01;t =13.28,P <0.01;t =15.17, P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吉西他滨处理后 siNDRG1组凋亡率高于 siNC 组,差异有显著性(t =22.42,P<0.001)。结论:对胰腺癌细胞 NDRG1表达进行下调可以增强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可作为胰腺癌治疗新的靶向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p27基因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65例初治AL和41例造血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27 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p27 mRNA表达与AL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髓外浸润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L中p27基因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36.9 %(2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8 %(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分别为34.2 %(13/38)和37.5 %(9/2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ML组和A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4岁组(52例)和<14岁组(13例)比较,p27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34例)和女性组(3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组(31例)和<20×109/L组(34例)比较,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84,P<0.05),有髓外浸润组(37例)和无髓外浸润组(28例)比较,与髓外浸润呈负相关(r=-0.300,P<0.05)。结论 AL存在p27基因 mRNA的表达缺失,缺失同时存在于AML和ALL中,缺失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髓外浸润呈负相关,这可能是AL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血病患者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患者18例(初治13例,复发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20例、健康对照15名中的BRCA1的表达。结果 初治ALL患者13例中,BRCA1 mRNA表达减低或缺失6例(46.1 %),初治ALL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ALL完全缓解9例中,BRCA1 mRNA表达减低3例(33.3 %),ALL完全缓解患者表达水平高于初治ALL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复发组5例,BRCA1 mRNA表达全部减低或缺失,ALL复发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初治A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患者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CA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不同,提示其与白血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血病细胞表面乙酰肝素酶(HPA)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研究白血病细胞表面止血平衡改变。方法 研究组为白血病40例,对照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HPA、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表面HPA、TF、UPAR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TFPI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表达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组(均P<0.05)。其中TF的表达AML组与CML、ALL及CLL组相比t值为2.463、2.179、2.276,P值为0.021、0.037、0.028;UPAR的表达AML组与CML、ALL及CLL组相比t值为2.637、2.402、2.095,P值为0.015、0.025、0.041;HPA的表达AML组与CML、ALL及CLL组相比t值为2.548、2.425、2.412,P值为0.017、0.023、0.019。AML中 M3、M4、M5的表达较其他类型组高(均P<0.05),3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白血病细胞表面HPA、TF、UPAR表达增高;不同类型白血病表达水平不同,急性白血病,尤其是AML中 M3、M4、M5表达更加明显。提示TF、UPAR、HPA影响白血病细胞表面止血平衡,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表面止血平衡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CCA1和SCCA2mRNA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CCA1和SCCA2 mRNA的表达。结果 SCCA2 mR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较对照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05±2.310及9.088±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3,P<0.05)。SCCA1 mRNA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05)。SCCA2 mRNA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F=8.313,P<0.05),SCCA2 mRNA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t=2.853,P<0.05),SCCA2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SCCA1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CA2 mRNA的表达可能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与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疾病相关性。方法 应用最大似然性方法分别计算南方汉族ALL患者组572例和5645名南方汉族健康供者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频率,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其分布差异。结果 ALL组HLA-A33、B58和DRB1*17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HLA-A33(7.15 %比9.3 %,OR=0.73,P<0.05)、B58(5.93 %比8.75 %,OR=0.64,P<0.05)和DRB1*17(5.15%比6.30 %,OR=0.82,P<0.05)];A3、B51和DRB*12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A3(2.1 %比1.26 %,OR=1.7,P<0.05),B51(7. 25 %比5.78 %,OR=1.3,P<0.05)和DRB*12(16.13 %比12.99 %,OR=1.35,P<0.05)];HLA-A33-B58-DRB1*17单倍型频率低于对照组(2.46 %比4.14 %,OR=0.35,P<0.05),A2-B51- DRB1*12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24 %比0.89 %,OR=1.66,P<0.05)。结论 携带有A33-B58-DRB1*17单倍型个体可能与降低ALL的发病风险有相关性,A3基因和A2-B51- DRB1*12可能与增加ALL发病风险有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林娜  富威  李艳  颜晓菁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180-3183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各剪切体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BR-Green RT-PCR方法检测成人初诊AL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DNMT3A各剪切体(DNMT3A1、DNMT3A2、DNMT3A2V)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ALL分型、ph染色体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DNMT3A2/DNMT3A1比值及DNMT3A2V/DNMT3A1比值均在1以下,ALL患者DNMT3A2V/DNMT3A1比值多数均高于1,显著高于对照组DNMT3A2V/DNMT3A1比值(P<0.001)及ALL患者DNMT3A2/DNMT3A1比值(P<0.01)。DNMT3A2V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在ph(+)患者中,DNMT3A1及DNMT3A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在ph(-)患者中,DNMT3A2及DNMT3A2V表达均显著上升(P分别<0.01和<0.001)。以ALL患者中主要剪切体DNMT3A2V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为界,分为低表达组(n=7)及高表达组(n=6),高表达组1年累积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但由于样本量较少,未见统计学差异(P=0.085)。结论:ALL中DNMT3A主要剪切体由DNMT3A1转换为DNMT3A2V,DNMT3A2V表达显著升高,且DNMT3A2V高表达可能与良好预后相关。这种剪切体转换及表达改变可能在ALL发病、预后及治疗选择中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和急变期(CML-BC)患者及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79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例 CML-BC 患者、5例 CML-CP 患者和白血病细胞株 NB4、THP-1、KG-1、Raji、K562中 AID mRNA 的表达,以16名健康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结果89例 ALL 患者和79例 AML 患者 AID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785(0.006~7463.175)、1.812(0.005~69.107),健康对照组 AID mRNA 的表达水平为1.483(0.146~4.707)。 ALL、B-ALL、伯基特型白血病、Raji 细胞株和 M4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 M3、NB4和 KG-1细胞株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K562细胞株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 CML-CP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ML-BC、CML 淋系急性变(CML-LBC)和 CML 髓系急性变(CML-MBC)患者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也高于 CML-CP 患者。结论 AID 在 B-ALL、伯基特型白血病、M4中呈高水平,在 M3和 KG-1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在 CML-BC 中出现表达水平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相关因子(XAF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在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85例ALL患者骨髓标本中XIAP及XAF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XIAP mRNA表达水平初诊ALL组高于CR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于复发组(P〈0.05),CR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XAF1在ALL时呈低表达或不表达,CR组表达高于ALL其它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及XAF1二基因表达水平在T系ALL与B系ALL,成人与儿童,男女性别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XAF1比值在ALL患者中初诊组和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缓解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L患者XIAP基因高表达,而XAF1呈现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参与了ALL的发生发展,并与预后不良及治疗反应相关。ALL中XIAP与XAF1表达水平的不平衡,可能是ALL预后不良及复发的一项重要因素之一。抑制XIAP及上调XAF1基因来治疗ALL,将为ALL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表面分子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初治AL患者骨髓CD62P的表达情况,以15例健康成年人骨髓标本为对照。结果 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38)中CD62P平均表达水平为(6.72±7.64)%,1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19)为(3.46±2.51)%,6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7)为(6.23±4.9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4±1.23)%](t值分别为2.847、3.284、3.091,P<0.01)。经过正规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CD62P表达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另外CD+62P的AML及T-ALL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CD-62P 患者(t值分别为4.153、8.095、8.289、7.235、8.692、9.832,P<0.05);而CD+62P与CD-62P的B-ALL患者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340、1.142、0.019,P>0.05)。结论 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之一,在不同类型的AL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AL骨髓造血干细胞中CD62P可能作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的标志,以及临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9)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例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LL患者Tim-3、Gal-9 mRNA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ALL患者总生存(OS)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LL患者在初诊时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86±0.47比0.45±0.05,9.79±0.58比0.9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65, P<0.05; t=63.24, P<0.05)。不同年龄,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危险度分级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患者间Tim-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不同年龄、FAB协作组分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NOTCH1基因是否突变患者间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根据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组,Tim-3高表达组(≥2.86)OS较低表达组(<2.86)差( P=0.048);Gal-9高表达组(≥9.79)OS较低表达组(<9.79)差( P=0.031);Tim-3、Gal-9均高表达组OS较二者均低表达组和任意一项低表达组均差(均 P<0.05);Tim-3高表达、Gal-9低表达组与Tim-3低表达、Gal-9高表达组之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4×10 9/L、BCR-ABL基因突变、中枢神经系统侵犯、Tim-3高表达、Gal-9高表达为影响初治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Tim-3表达水平与Gal-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788, P<0.01)。 结论:Tim-3及其配体Gal-9高表达为初治AL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Tim-3、Gal-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初治ALL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 4,SALL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SAL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以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为对照;动态观察5例白血病患儿初诊和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的表达变化;分析SALL4 mRNA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SALL4 mRNA在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3.89(1.00~63.15)、11.12(2.31~56.59),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9~1.71)(P < 0.0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量1.48(0.87~4.8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ALL4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SALL4 mRNA表达结果一致;急性白血病患儿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表达量0.98(0.22~1.09)较初诊时[28.64(11.20~87.46)]显著降低(P < 0.01)。SALL4 mRNA的高表达与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高危分型、诱导化疗末期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呈正相关(r=0.424、r=0.403、r=0.393,P均 < 0.05);与发病年龄,性别,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  结论  SALL4可能促进了儿童B-ALL、AML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不同亚型的各种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当前国际通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并综合分析76例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①76例ALL免疫表型系列来源可分为三种不同亚型,其中T-ALL亚型5例(占6.57%)、B-ALL亚型68例(89.48%)、T和B细胞混合型(T/B-ALL)亚型3例(3.95%)②ALL早期抗原表达特点:在B-ALL亚型中CD38、CD34、HLA-DR呈高表达;在T-ALL亚型中,CD38和CD34呈高表达,但HLA-DR不表达;在T/B-ALL亚型中,HLA-DR表达,CD34和CD38不表达。③按免疫分型相关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在B-ALL中,特异性抗原cCD79a占91.18%,敏感性抗原CD19表达占97.06%;在T-ALL中,特异性抗原cCD3和敏感性抗原CD7均表达为100%;在T/B混合型ALL中,cCD3、cCD79a、CD19均表达,CD7表达2例;④伴髓系抗原交叉表达分析:在B-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占21例(30.88%);在T-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1例(20%);T/...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81例ALL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45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B-ALL中CD19表达最常见(阳性率为100%),而T-ALL中CD5和CD7表达阳性率最高,均为90%;B-ALL和T-ALL都存在抗原交叉表达的现象;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2)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 ALL)比较常见,本组达到39.5%,常累及B淋巴系统(占My ALL的84.4%);各髓系抗原中以CD13表达阳性率最高;此类患者的CR率较高,儿童CR率为72.2%,成人为78.6%。(3)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的发病率为19.8%,以髓系、B系共同表达者居多;并且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81.3%),该类患者CR率较低(儿童和成人分别为50%和40%)。(4)CD34在B-ALL,My ALL和HAL中表达阳性率较高,而T-ALL中少见(P<0.025)。结论免疫分型在诊断特殊类型的ALL(如HAL,My ALL)中具有显著优势;CD19和CD5诊断B-ALL和T-ALL的灵敏度较好,但特异性不高,存在抗原交叉表达;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但在HAL,CD34的表达与CR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