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21-2022,2033
癫痫是临床常见疾病,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频繁。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复杂,个体差异大,体内代谢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用药时需建立个体化给药方案,而个体化给药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患者理想的药动学参数。综合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用NONMEM法建立的药物群体药动学模型有着突出的优点,国外用此法研究抗癫痫药的群体药动学相对较多,而国内尚较少。为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其治疗窗窄,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需对其进行个体化给药。群体药代动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药代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丙戊酸钠体内代谢过程,对近年来对丙戊酸钠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分析归纳影响丙戊酸钠代谢的可能因素,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及遗传因素等,从而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国癫(癎)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促进个体化合理给药.方法 收集69例癫(癎)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应用Phoenix NLME软件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n=101,选择比例型残差模型表示),考察协变量(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等)对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分布容积(Vd)与清除率(CI)的影响.通过自举法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n=500).结果 群体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为:TvKa=2.38,V=TvV,CL=TvCL·exp(ηCL).自举500次验证模型,结果显示稳健率100%,得到的参数平均值、中位数均与模型参数结果一致,说明模型比较稳定;年龄、性别、体质量、合并用药等变量无法引入最终模型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与基础模型一致,可为临床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何志敏  赵力 《河北医学》1996,2(2):110-11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7例口服地高辛及给药方案个体化的数据,来研究BAYES法临床应用。本法取血时间不受给药方案的限制,在仅有一次血药浓度值的条件下,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即可拟合个体药动学参数,以便制订或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麻醉过程中有效和适当地控制病人的麻醉深度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开环靶控输注存在的操作不便和麻醉过程的个体差异,研究开发闭环麻醉给药控制软件,从BIS监护仪获取病人的麻醉深度指标,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PID控制器控制TCI泵药物输注,解决开环TCI静脉麻醉不易控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多的缺点,实现更为平稳、简单的麻醉过程,对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个体化给药已成为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及减少毒副不良反应的重要步骤。个体化给药的基础是药动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TDM)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施手段。本课题对环孢素 CsA 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测定在  相似文献   

7.
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莫三嗪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其传统和群体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基因多态性和联合用药对其药动学的影响,并阐明其在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更科学地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玮玮  王长连 《医学综述》2008,14(9):1394-1397
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PPK)在西方国家已有将近40年的发展和应用历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给药中。本文简要介绍了PPK基本原理,求算PPK参数的有关方法,重点阐述了目前较常应用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并列举了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在常规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给药以及上市前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评价奈必洛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因素。收集2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试验,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5 mg后,以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建立奈必洛尔PPK模型,并用自举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奈必洛尔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二房室模型描述,个体间变异符合乘法模型。奈必洛尔中央室分布容积及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84×103 L和7.68×102 L/h。体重、舒张压、血尿素氮和代谢表型均对奈必洛尔的PPK参数有显著影响。自举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相符。所建立的PPK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奈必洛尔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显著的原因,为奈必洛尔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代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用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一般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具体给药方式,较少考虑人体与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征。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用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中效原理观察化疗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配伍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株Paa与PG的相互作用,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时随药物剂量增加,其效应也增加,两种药物合用时产生协同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时的给药时间次序会影响效应大小。结论:上述两种药物合用产生协同作用,合用时的两种药物给药时间次序是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下半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上市含新分子实体单药或复方20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15个,共计35个,创历史批准数量最多。本文根据FDA批准的处方资料,简要介绍新药概况、作用机制、黑框警告、适应证、剂量和用法、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中使用等。并讨论了2015年下半年在药物开发、研究和审评中的首次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治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成为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如果通过口服或注射途径给药,部分药物能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但大量药物在其他组织分布,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老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不能坚持多次多剂量服用。鼻黏膜给药可绕开血脑屏障,通过鼻-脑通道直接将药物递送到脑组织,靶向性强,药物利用率高,患者顺应性好。本综述简要介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类型及治疗现状,脑靶向递药的主要屏障、鼻-脑通道及影响经鼻吸收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了脑靶向鼻黏膜给药的主要剂型、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医院药学工作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临床医学在不断发展,而作为医院药学的业务主体——药剂师的职业领域却在逐步缩小,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作者根据邵逸夫医院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六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院医院药学工作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新世纪医院药师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拓展医院药剂师的业务范围,实现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约品供应保障型向临床药学和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吴安华 《中国医院》2004,8(8):19-22
2001年和2003年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调查结果均显示,医院横断面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在54%以上,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国内监测结果也表明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临床医师在面对病人开处方抗菌药物之前,须思考的问题: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的适用症?是否了解选用的抗菌药物,选用何种药物?是否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属于特殊宿主或针对特殊病原体的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密切观察抗菌药物治疗是否有效?针对局部感染是否需要穿刺或外科手术引流病灶?是否已出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是否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且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简单、灵敏、准确的H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并用于比较研究甘草酸单体和补中益气丸(BY)复方给药后,甘草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从而探讨BY中非甘草酸组分对甘草酸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甘草酸单体(61.5 mg/kg)和BY复方(3 g/kg,含等摩尔量甘草酸)。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液萃取处理后用反相C8色谱柱分离;定量分析采用TSQ Quantum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检测。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甘草次酸在5~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与大鼠灌胃甘草酸单体组相比,BY复方给药组体循环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浓度(Cmax)和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降低了56%和76%,而达峰时间(Tmax)、平均驻留时间(MRT)和消除半衰期(T1/2)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方法,该法特异、准确、灵敏,适用于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表明,甘草酸单体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BY复方,提示BY复方中的其他成分可能抑制甘草酸的口服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上半年美国FDA批准上市含新分子实体(NME)的单药或复方9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8个,合计17个。本文根据FDA批准的处方资料,简要介绍新药概况、作用原理、临床试验、黑框警告、适应证、剂量和用法、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中使用等。并讨论了2016年上半年在药物开发、研究和审评中的首次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8.
The importance of non-codifying DNA polymorphism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now well known. In Spain, however, this type of test has given rise to questions in recent years: (a) Should consent be obtained before biological samples are taken from an individual for DNA analysis? (b) Does society perceive thes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as being reliable? (c) There appears to be lack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basic norms that regulate databases containing private o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that information of this type must be given. This opinion survey and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n ethical terms may serve to reveal the criteria and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that society has with regard to DNA databases. In the study, 73.20% (SE 1.12%) of the population surveyed was in favour of specific legislation for computer files in which DNA analysis results for forensic purposes are stored.  相似文献   

19.
Radical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rela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d access to, medicines. More and more medicines are being made available over the counter both in local pharmacies and in supermarkets. The provision of more open access to medicines may be hailed as a triumph for patient autonomy.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such a claim is real or illusory. It explores the eth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deregulating medicines. Do patients benefit? What is the impact on pharmacists? Are the true beneficiaries of change largel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20.
42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人群分布?ADR级别?用药途径及严重ADR报告,以提示相应人群提高健康意识,注意防癌和尽可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方法: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数据库下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1年ADR报告,运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ADR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ADR级别等?结果:抗肿瘤药ADR 422例次位居第一;不良反应中50~59岁人群357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其中男性163例,女性194例,又以肿瘤病例151例最多,其中男90例,女61例;发生ADR级别严重?新的严重居多为349例(82.70%);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385例(91.23%)]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以奥沙利铂(50例)居首?结论:2011年抗肿瘤药ADR比例大幅上升,人群以50~59岁且男性居多,所以此人群要特别注意防癌及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