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6例重度颅脑损伤及合并伤患者就发生TC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继发TCI47例,脑梗死组与非梗死组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糖尿病(或血糖≥11.1mol/L持续24h以上)、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上8因素均是发生TCI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是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或血糖≥11.1mol/L持续24h)是重度颅脑损伤继发TCI的危险因素,其中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外伤性脑梗死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1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出现脑梗死的病人根据梗死面积及颅内压情况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3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病死率较高,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诊治及预防水平。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29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结论:及早对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和早期预防及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0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病人死亡7例,占23%,植物生存2例,重残2例,轻残4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多由血管损伤,外伤性血管痉挛等因素所致,预防治疗关键,术中妥善处理及术后维持内环境稳定,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及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引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入院给予急诊手术治疗26例,保守内科治疗10例,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32例患者治愈16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病死2例.结论:通过对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开展积极的救治和护理,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3年3月至2006年12月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机制,根据不同情况,手术中注意保护损伤区域边缘血管、彻底冲洗硬膜下腔、适当减少止血药物用量及时间、早期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能量合剂,予针灸、理疗及高压氧治疗,加强功能锻炼等综合处理方法.结果 按格拉哥昏迷评分标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血管损伤,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致供血区缺血,术前术中大剂量应用脱水剂,术后的低循环血容量,医源性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CT检查或MRI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6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2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罗建华  陈莉英 《全科护理》2010,8(29):2638-263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CT检查或MRI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6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2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28例外伤性脑梗死(TCI)的发病机理、诊治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外伤后脑梗死的认识并及时作出诊断及相应的治疗,从而对改善患者愈后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综合康复的效果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科住院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残疾水平恢复情况及影响残疾水平恢复的因素。方法:对49例住院的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在入院后及出院前采用残疾分级量表(DRS)对患者的残疾水平进行评定;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康复治疗时间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分析昏迷时间与DRS评分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DRS评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残疾水平明显下降。非手术组改善较手术组明显,考虑与手术组病情较重有关。DRS评定结果与昏迷时间及治疗时间有关,良复治疗时间长则功能恢复好,残疾水平低。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后残疾水平明显降低,昏迷时间短及康复治疗时间则残疾水平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残疾水平恢复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重度脑外伤(sTBI)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2)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sTBI后24 h内患者33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每6小时监测Sct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共7 d,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结果 SctO2于监测第3天最低,随后逐渐升高;SctO2与ICP呈负相关(r < -0.857, P < 0.001),与GCS、CPP、GOS呈正相关( r > 0.697, P < 0.001)。 结论 sTBI后SctO2监测可早期识别部分继发性损伤,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部分预测疾病结局。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伤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脑外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脑外伤常见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种类、发生机制、预防和康复治疗手段,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缓解脑外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脑外伤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交互作用。方法120 例重型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4 组:综合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康复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评定法(FMA)、改良Brathel 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 个月后,综合组GCS、FMA、MBI 及MES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康复组MESSS 及GC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MESSS 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腧穴和运动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促醒和减轻神经缺损的作用,相互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成年重度脑外伤患者不同年龄段康复的近期效果和长期预后的不同。方法18~65 岁重度颅脑创伤患者116 例,依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18~44 岁组和45~65 岁组。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残疾等级量表(DR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出院1 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 次电话随访,进行DRS的评估。结果康复治疗3 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DRS评分、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1 年后随访,两组患者DRS评分均继续下降,但18~44 岁组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提高重度脑外伤成年人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轻人的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脱水剂、脑保护剂、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结合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认知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MMSE),以及平衡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DRS、Fugl-Meyer积分和平衡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类型以及受损部位与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为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情感障碍、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同时发现脑挫裂伤和脑震荡都易出现精神问题。结论颅脑外伤是易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预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颅脑损伤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我国的颅脑伤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近10年来,我国有条件的神经科开始逐渐重视颅脑外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应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实验研究条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作者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是外伤后的并发症、康复治疗,以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也包括基础的病理机制、动物模型,以及神经保护和修复再生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尚翠侠  刘珊珊  金亚莉  侯海涛  赵昭 《中国康复》2003,18(3):157-158,160
目的 :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6 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 ,并运用Glasgow昏迷量表 (GC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平衡功能量表、运动功能 (Fugl 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 4例患者平均治疗 12 0d ,其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ADL的恢复主要受损伤程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 (P <0 .0 5 ) ,认知功能的恢复与GCS和病程有关 (P <0 .0 5 )。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DL及认知能力恢复受颅脑损伤程度影响 ,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残疾率 ,提高A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