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焉耆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1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并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 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3 min,平均出血量45.5 ml,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1、6个月行胃镜复查显示患者的食管炎治愈,食管及胃溃疡病灶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1~1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症状。 结论对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治疗,在有腹腔镜条件及中转开腹经验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使新一代的青年医师、器械护士能够更加熟练掌握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方式及术中能够紧密的配合。 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与科研技术部门合作,成功建立了腹腔镜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小猪动物训练模型,通过动物模型手术训练熟悉手术操作要点及配合要点。 结果共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6次,Nissen胃底折叠术12次,Toupet胃底折叠术12次,Dor胃底折叠术12次,未发生麻醉意外、二氧化碳气栓、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期手术成功完成,没有发生因术中并发症导致实验动物死亡而终止训练等情况。 结论经过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动物模型的手术训练可以使医护人员明显缩短学习时间、促进临床术中配合,可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最佳手术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ARMS治疗食管裂孔疝伴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第3~4天,1例患者出现胸痛,2例患者感反酸、烧心,1例患者出现进食哽噎感,该4例患者经常规治疗3 d后症状自行好转。结论 ARMS治疗食管裂孔疝伴重度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患者RDQ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04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病情状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痛、烧心感、反食、反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GL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裂孔疝对胃—食管反流影响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滑动性裂孔疝存在是否对胃—食管反流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对197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门诊患者进行了内窥镜检查和食管内24hpH监测.结果在197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中,裂孔疝患者占36%.裂孔疝患者中食管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裂孔疝患者.24hpH监测结果显示,84例为生理性反流,37例为病理性反流,64例为反流性食管炎,12例生理性反流,但患有食管炎.裂孔疝患者卧位反流百分时间长于无裂孔疝患者.裂孔疝患者夜间5min以上的反流发作较无裂孔疝患者频繁.裂孔疝患者白天黑夜均反流现象明显多于无裂孔疝患者.结论①在某些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中,病理性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不同阶段,病理性反流是第一阶段,在此阶段,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但食管粘膜抵抗力能有效地防止反流酸损害食管粘膜,反流性食管炎是第二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反流酸作用太强,食管粘膜难以抵抗其作用而发生食管上皮组织损害.②裂孔疝病人白天夜间均发生反流现象的频率较高,这种现象可引起食管炎.  相似文献   

7.
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的改变在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单纯食管裂孔疝1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食管炎12例、单纯食管炎10例)和9例无反流症状的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的蠕动波幅、蠕动时限、蠕动速度,并经内镜对患者食管炎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裂孔疝合并食管炎组、单纯食管炎组其LES压力较对照组均降低,单纯裂孔疝组LES压力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食管近端及远端的蠕动波幅食管裂孔疝组最高,达(51.3±5.4)mmHg和(83.6±8.3)mmHg,食管炎组最低;食管近远端的蠕动时限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食管远端的蠕动速度裂孔疝组也最高,食管炎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在胃食管反流、粘膜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安全性。 方法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7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病案资料,均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其中单纯食管裂孔疝缝合者13例,生物补片修补者3例,强生PHY补片修补者1例。抗反流术式中行Nissen式胃底折叠术者8例,Dor式胃底折叠术者6例,Toupet式胃底折叠术者3例。病理结果提示极低危险度胃间质细胞瘤8例,低度危险度者4例,中度危险度者3例,高度危险度者1例,极高危险度者1例,回顾性总结分析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 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次数及DeMeester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GERD Q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LES压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切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1例,给予换药、理疗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哽噎,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泻,嘱其少量多餐、细嚼慢咽,1个月后症状消失。合并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恢复至95 g/L,术后随访中位数10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病情较复杂使得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但只要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谨慎、细致操作,针对性的处理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接受抗反流手术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或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慢性咳嗽症状的总体疗效,并探索其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本中心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230例患者资料.收集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反流、烧心、咳嗽、嗳气、...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是指腹腔的内容物(尤其是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纵隔的一种疾病,它是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会导致胃食管反流或喉咽反流,伴有胃酸或胃灼热等症状。引起食管裂孔的病因很多,但是目前没有一个HH相关危险因素的完整的阐述,本综述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式(Nissen组),33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式(Toupet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抗反流效果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8~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8±6.4)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5)ml;2组患者均使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24 h进流食,术后平均住院日(10.5±3)d。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无明显差别。5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无复发病例。Nissen组术后有2例(8.2%)患者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有8例(24.2%)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Nissen组。术前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胃镜、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值监测。复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有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也均明显延长。 结论腹腔镜下Nissen术式在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上少于Toupet术式,但2种术式抗反流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具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但普通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破损.NERD是常见的GERD类型.目前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ERD)常采用洛杉矶分类标准~([1])对食管黏膜破损情况进行分类,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张宏伟  陈景寒 《山东医药》2004,44(27):70-71
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症(食管狭窄、短食管、Barrett食管、哮喘、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咽喉炎等)。GERD发病是多因素的,正常情况下,食管胃连接部存在抗反流屏障,可阻止胃内容物进笔食管。抗反流屏障损害、胃排空和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是引发GERD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一项大规模的人群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GERD在中国人群的患病率显著上升,2011年与2002年比较,这10年间中国人群GERD患病率上升1.3%,相对增长率达50%以上~([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治疗伴中度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0例合并3~5 cm食管裂孔疝的rGE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3周黏膜切除组(n=15)和3/4周黏膜切除组(n=15), 分别进行相应黏膜切除范围的改良ARMS。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食管炎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静息压力, 并分析两种不同黏膜切除范围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3周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9.53±0.36比11.93±0.57, t=6.874, P<0.001)、酸暴露时间(19.81%±1.72%比31.45%±2.78%, t=8.020, P<0.001)、DeMeester评分(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经验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住院并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7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1年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8~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2)ml,术后6~12 h拔出胃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2.1)d,患者术后反流症状明显改善,合并有贫血、哮喘的患者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是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反流症状明显的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治疗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食管裂孔疝(HH)常合并发生,本文对这两种疾病最新诊治情况进行了报道。GERD合并HH可通过典型GERD症状及食管外症状进行初步识别,联合胃镜、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胸腹部CT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药物,HH是引起GERD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常需要双倍剂量PPI,夜间症状明显患者需睡前加用H2受体拮抗剂。合并HH的严重食管炎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完成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老年组60例)以及对照组(中青年组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并且完成相关胃食管反流症状调查问卷的填写。对出现食管裂孔疝以及出现食管炎的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出现重度食管炎以及出现食管裂孔疝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少,诸多体现为不典型症状,并且较易出现重度食管炎以及出现食管裂孔疝的现象,临床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的组织损害.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上升[1].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和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易导致驼背和食管裂孔疝,多并发GERD[2].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差或无效、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难治性GERD(rGERD)的增加[3].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很普遍,但是在其病理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有多种因素促成了胃食管反流。下段食管与膈裂孔的解剖学关系以及位于横膈膜下的食管的长度,可能对保护胃与食管的连接部位阻止反流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管的膈下部份被认为有一个活动瓣的作用,该段食管腔内的压力随着腹腔内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膈裂孔疝之横膈膜下食管缺如必然会引起严重的反流。食管运动功能同样也被认为在胃食管反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包括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