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替曲塞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国内外研究显示,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并且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含有雷替曲塞的方案二线及多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含有雷替曲塞的方案化疗.评价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的ORR为16.67%,DCR为80.96%,mPFS为4.90个月(95% CI为2.99 ~6.81个月).大部分患者不良反应为Ⅰ~Ⅱ度,包括白细胞减少(30.95%)、血小板减少(2.38%)、血红蛋白减少(40.48%)、恶心呕吐(2.38%)、食欲减退(4.76%)、腹泻(2.38%)、转氨酶升高(47.62%)、乏力(11.90%).只有4.76%的患者出现Ⅲ~Ⅳ度转氨酶升高.结论 含有雷替曲塞的方案二线及多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单药治疗多个方案耐药的复发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8例对多个方案耐药的复发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雷替曲塞3mg/m2,第1天,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为止。结果无有效病例,SD10例,PD18例,肿瘤控制率3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2.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I度粒细胞减少为28.6%(8/28),II度粒细胞减少为10.7%(3/28),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雷替曲塞单药治疗多药耐药复发的晚期结直肠癌无效,但有一定的肿瘤控制率,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雷替曲塞为抗代谢类叶酸类似物,是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其代谢物对TS抑制作用更强且时间更长,抗细胞DNA合成更显著。研究证实其对多种实体瘤有抑制活性,适用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不耐受及不适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012欧洲ESMO推荐雷替曲塞作为氟尿嘧啶化疗出现心脏毒性的标准替代药物。研究表明雷替曲塞单药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劣于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更好。因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显示出明显优势,进一步联合靶向治疗将会成为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选择。目前为止,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及西妥昔单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就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评价雷替曲塞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12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进行化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介入下肝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单药静脉滴注治疗。以上治疗每3周1次。共进行3~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RR)研究组为38.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疾病控制率(DCR)研究组为66.7%,对照组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研究组为15.4个月,对照组为1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7%、56.7%,对照组分别为51.7%、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结论] 介入下肝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应怀昌  叶舟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6):1318-1320
胸苷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催化脱氧尿苷通过甲基化转变成脱氧尿嘧啶单磷酸核苷(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dTMP),是细胞合成dTMP的限速酶。因此,TS成为生化研究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近10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新型胸苷酸合酶抑制剂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雷替曲塞做为新一代水溶性胸苷酸合酶抑制剂,通过特殊的转运与代谢方式达到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取得显著的优势。本文就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进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雷替曲塞是胸苷酸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与5-氟尿嘧啶无交叉耐药性。研究表明,含雷替曲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使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OMOX)/伊立替康(TOMIRI)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08月至2017年05月109例TOMOX/TOM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TOMIRI方案和TOMOX方案均无完全缓解的病例,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2.3%(30/71)vs. 42.1%(16/3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4.5%(60/71)vs. 89.5%(34/38),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于原发灶位置时,原发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使用TOMIRI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1.8%(7/22)、73.3%(11/15)、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TOMIRI的腹泻发生率高于TOMOX,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则相反,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中位PFS为8.0(95%CI,7.1~8.9)个月,总中位OS为27.0(95%CI,19.6~34.4)个月,TOMOX/TOMIRI方案中位PFS分别为7.0(95%CI,5.5~8.5)个月vs. 8.0(95%CI,6.6~9.5)个月,中位OS分别为28.0(95%CI,20.5~35.5)个月vs. 26.0(95%CI,16.83~35.17)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不劣于以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TOMOX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TOMIRI治疗左半结肠癌的缓解率高于右半结肠、直肠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雷替曲塞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静脉注射雷替曲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静脉注射雷替曲塞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6. 7%,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感觉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减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秃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P <005);观察组1 a 生存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为为(84±0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4)个月(P <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156±06)月,略高于对照组的(148±09)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05)。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为2组的主要毒副反应。结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段,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方法不断研发和改进,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现综述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9例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方案为雷替曲塞3.0 mg/m2,15 min 静脉滴注,第1天,伊立替康180.0 mg/m2,90 min 静脉滴注,第1天,21 d 为一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病情稳定11例,疾病进展12例,有效率为41.03%(16/39),疾病控制率为69.23%(27/39),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95%CI 为8.8~11.1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6.0个月(95%CI 为5.1~6.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90%、33.33%、28.21%。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明显改善疗效和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本文旨在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采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5 mg/kg,每2周重复,或7.5 mg/kg,每3周重复.每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PR 9例,SD 30例,PD 7例.客观有效率为20%,疾病控制率为8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9.3个月.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应用贝伐单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5%、6%和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88%和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6、5.2和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2、8.3及8.1个月.不良反应为高血压3例,尿隐血阳性2例,蛋白尿1例,阴道出血1例,痰中带血1例,鼻衄1例,均为1~2级,对症治疗后均缓解;7例患者出现3~4级骨髓抑制,未出现粒缺性发热;2例患者因出现持续性2~4级肝功能受损未继续抗癌治疗.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获益较肯定,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但需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Raltitrexed)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奥沙利铂(L—OHP)130mg/m^2,d1,静脉滴注3h,甲酰四氢叶酸(LV)200mg/m^2,静脉滴注2h,续予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滴注6~8h,连用5d。B组27例,伊利替康(CPT-11)180mg/m^2,d1,静脉滴注1.5h,甲酰四氢叶酸(LV)200mg/m^2,静脉滴注2h,续予5-Fu400mg/m2静脉滴注6~8h,连用5d。C组19例,奥沙利铂(L-OHP)130mg/m^2,dl,静脉滴注3h,雷替曲塞(Raltitrexed)3mg/m^2,d1,静脉注射15min。三组均每3周重复1次。结果A、B、C三组有效率(RR)分别为15.8%、18.5%和36.8%;A、B组分别与C组比较,两组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5.8%、70.4%和78.9%;A、B组与C组比较,两组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1个月、6.9个月和8.2个月。A组与C组比较,两组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两组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性反应方面,C组的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和B组,具有显著差异;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A和B组;其神经毒性与A组基本相同;其腹泻及脱发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雷替曲塞联合L—OHP(TOMOX方案)在术后复发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上近期效果优于FOLFOX及FOLFIRI方案,且毒性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均采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共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方案均以2周为1周期,其中采用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2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方案9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方案4例。贝伐珠单抗5mg/kg 静滴,d1;雷替曲塞2mg/m2静滴15min,d2;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1h,d2;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2。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PR 2例,SD 10例,PD 3例,有效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80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95%CI:3.404~6.813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95%CI:8.985~13.93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3~4级毒副反应以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疲乏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结论 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可推荐为Ⅲ期临床研究方案以及二线或二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灌洗化疗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Sun N  Cai Z  Zhang C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22-224
目的了解进展期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灌洗化疗对防治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1990年~1997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2例侵及浆膜或腹腔癌胚抗原增高的大肠癌,随机分成腹腔灌洗化疗组54例,静脉化疗组48例。腹腔灌洗化疗组于手术当日开始用43~45℃的双蒸馏水1500~2000ml加5Fu1g、MMC10mg行腹腔灌洗,连续应用6次;静脉化疗组用5Fu1g、MMC8mg每日静滴1次,连续6次;两组各用6次后改为口服呋喃氟脲嘧啶,总量为40g。结果静脉化疗组腹腔内复发12例,肝脏转移6例;腹腔灌洗化疗组腹腔内复发2例,肝脏转移2例。两组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灌洗化疗对防治进展期大肠癌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有明显疗效,而且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物理消融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但化疗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以及临床上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为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最优的疗效,目前临床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