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85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44例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的[(31.73±4.22)min vs.(15.43±1.81)min,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三孔组(7.32%vs.34.09%,P=0.003);两组术后均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微创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将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单孔组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并发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腹壁美容度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86.29±8.23)min vs.(36.71±6.65)min,t=27.42,P0.001],但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低[(3.29±0.91)分vs.(5.29±1.12)分,t=-2.33,P=0.038],术后2个月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高[(4.86±0.67)分vs.(3.29±0.85)分,t=3.175,P=0.008]。结论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而且还具有术后切口疼痛轻和切口瘢痕隐蔽等优点。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与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n=27)与脐周三孔组(n=35),应用常规器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近期疗效。结果:脐周三孔组住院费用[(10 552.2±1 260.3)元vs.(15 400.4±1 578.4)元]明显低于单孔组(P<0.05);术后6 h[(2.9±1.3)vs.(4.6±2.0)]、第1天[(1.7±0.9)vs.(3.1±1.6)]疼痛评分均优于单孔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是安全、美观的,具有价格低廉、疼痛轻微、实用性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三孔组和同孔组,每组34例。三孔组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经脐三孔切除术,同孔组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选择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三孔组和同孔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孔组和同孔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7.2±13.8)min比(64.3±9.5)min、(41.2±8.3)ml比(24.0±7.7)ml、(8.2±2.6)d比(4.1±1.8)d,两组比较发现同孔组明显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2.998,2.571,P<0.05)。术后并发症,同孔组无有病例,三孔组有1例发生胆囊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经一次手术同孔、同时处理两个疾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二孔法组),100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三孔法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转率、术后6h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二孔法组与三孔法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3±11.2)min和(41.1±10.8)min(P>0.05),中转开腹手术率分别为3%和2%(P>0.05),术后6h疼痛程度分别为(1.9±0.5)分和(2.5±0.7)分(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6±1.3)d和(3.8±1.7)d(P<0.05).结论 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更小、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同期多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二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10例,分别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例、脾血管瘤3例、门静脉高压症4例,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12例,分别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例、脾血管瘤3例、门静脉高压症4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 例,无中转开腹手术.单孔组与多孔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2±23)min和(169±19) min,术中失血量为(160±13) ml和(155±16)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1和0.654,P>0.05).单孔组术后疼痛较多孔组明显减轻[术后1d疼痛评分(1.60±0.20)比(3.60±0.90),t=4.828,P<0.05;术后2d疼痛评分(0.50±0.10)d比(2.00±0.45)d,t=3.819,P<0.05].单孔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多孔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进流质饮食时间(2.34±0.72)d比(2.62±0.91)d,t=0.532,P>0.05;住院时间(8.25±0.72)d比(8.32±0.93)d,t=0.598,P>0.05;住院费用(3.74±0.25)万元比(3.68±0.35)万元,t=0.565,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脐部小切口隐蔽于脐窝中,可达到理想的“无瘢痕”效果,较多孔组美容效果更佳.结论 对于有一定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拟行LC的5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0例)和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27例).对比其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出现,但各有6例从三孔L增加至四孔L,且MLC组中有4例转为传统LC.MLC组和LC组手术时间平均(57.5 ±17) min和(50±15) min(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1.4)d和(3.1 ±1.5) d(P>0.05);术后疼痛程度MLC组6h和12 h分别为(4.8±2.6)分和(3.5±1.1)分,LC组分别为(5.5±2.7)分和(5.0±2.1)分(P<0.05).结论 MLC术后疼痛较LC更轻,对适合的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应用普通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单孔组),与同期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四孔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单孔组(52.3±8.1)min,四孔组(47.4±5.3)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单孔组(3.5±0.7)d,四孔组(3.4±0.6)d,P>0.05;术后疼痛评分采用Prince-Henry 5级评分法:单孔组(3.2±0.7),四孔组(3.4±0.7),P>0.05。两组差异除平均手术时间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发生,脐部瘢痕隐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难度大;有技术条件的医院,可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90例拟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容满意度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经脐单孔手术美容效果好,术后疼痛程度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实验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与对照组(n=54,行常规夹闭胆囊动脉主干的LC),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胆漏。结论:急性胆囊炎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患者意愿对189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1016例采用脐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切口组),实际完成1001例,与同期完成的874例两孔法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单切口组1016例仅15例因胆囊壶腹部炎症严重改为传统的四孔法切除,其余1001例均顺利完成单切口下LC术.两孔法组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74例.两组均无胆漏、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单切口组与两孔法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34.5±5.2)min与(32.0±7.4)min,t=0.063,P=0.526]、术中出血量无差异[(56.5±17.8) ml与(55.2±15.9)ml,t=0.812,P=0.42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3.1±0.8)d与(3.2±O.7)d,t=1.073,P=0.326],而单切口组切口疼痛轻于两孔法组(P=0.000).结论 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好,创伤更小,更美观.[关健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单切口;钛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劣性。方法19例SILC及4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结果SILC手术耗时(49.00±8.34)min长于LC(P=0.000)。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转、术后无并发症;SILC与Lc术后患者第一天疼痛评分、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总疼痛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C切口长度(22.5±3.5)mm短于LC切口长度(P=0.000)。结论SILC总切口长度短于LC总切口长度,切口效果更美观。SILC能安全地用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同时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症和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病患者SILC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60例。单孔组采用经脐单孔法LC,三孔组采用经脐三孔法L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切除与胆管取石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阶段法同期治疗(IO-ERCP/EST+LC),B组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两阶段法治疗(PreERCP/EST+LC)。比较两组手术完成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A组与B组手术完成率分别为91.7%、95.5%,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4%、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分别为(4.2±1.3)d、(2.4±0.6)万元,低于B组(5.9±1.5)d、(1.7±0.4)万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与分期手术相比可减小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医疗花费,为安全、可行、经济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4例入院约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研究组,53例保守治疗后3个月后延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及胆瘘,研究组总住院时间[(19.8±2.6)d]少于对照组[(26.5±3.5)d]、住院总花费[(2.6282±0.2451)万元]少于对照组[(3.2892±0.3982)万元]、胰腺炎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9.4%),研究组肝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剑突下3 mm鞘管(微切口)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吴忠市人民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剑突下微切口(4 mm),配合右侧腋前线肋缘下针式组合式显露器进行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除1例改为三孔法外,其余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7.2%。手术时间(38.2±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 d,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总体住院费用低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剑突下微切口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显露满意,操作方便易学,术后外观几乎等同于单孔腹腔镜效果,此术式符合微创美观、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