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F-κB信号通路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是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机体防御性反应,但严重或长期的炎症则会造成机体损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慢性、周期性炎症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长期、反复的胃肠道炎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肠道纤维化及癌变的风险,而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  相似文献   

2.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细胞浆内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激酶,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机体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关系密切,不仅参与IBD炎性介质的调节,还参与调控IBD发病发展相关基因.本文综述了MAPK信号通路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旨在为IBD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炎症性肠病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性肠病 (IBD)的发病机制复杂 ,已知其与免疫学因素关系密切。细胞因子在IBD的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因子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据其作用可分为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通过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可望进一步认识IBD的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IBD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紧密连接蛋白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黏膜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组织,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目前在IBD的发病机制中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的传统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因其疗效不高、副作用较大而患者常不能耐受。近代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6-MP、MTX、环孢素等使很多IBD病人,特别是顽固性病例取得持久的临床缓解,但仍有毒性大、选择性差且有可能发生继发性感染及肿瘤等不足之处,故仍不尽理想。 随着对IBD的深入研究,已较充分了解参  相似文献   

8.
蒋巍亮  郑萍 《胃肠病学》2013,(11):686-689
人类SHIP蛋白为肌醇磷酸酶家族成员之一,由定位于染色体2q37.1的INPP5D基因编码,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中,在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发挥方面起关键性负向调控作用。P13K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SHIP能特异性地水解P13K的第二信使PI-3,4,5-P3(PIP3)肌醇环上的5’位磷酸,生成PI-3,4-P2,从而下调P13K依赖性Akt激活,负向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目前对SHIP在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在内的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本文就SHIP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既往的若干年中 ,对炎症性肠病 (IBD)的治疗 ,一直局限于柳氮磺胺吡啶 (SASP)或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CS)。近年来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使IBD疗效有了较大提高。最新进展不仅包括新合成的化合物和药物的新释放方式 ,还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即生物疗法 ,包括采用嵌合体性并已人体化的单克隆抗体、重组细胞因子、重组免疫黏附、寡肽性受体协同剂和拮抗剂以及反义寡核苷酸。这些制剂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的特殊作用和广泛用途 ,极大地丰富了IBD的治疗。可以预见 ,细胞和基因方法、DNA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直…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肠黏膜屏障是指将肠腔内细菌、抗原等物质与肠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隔离开,避免固有层免疫细胞激活的肠黏膜结构,要由肠黏膜基底膜、上皮细胞层及其表面的黏液层所构成.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 bowel diseasc,IBD)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为:IBD发病时,肠黏膜所产生的大量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影响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破坏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黏蛋白的产生,破坏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造成肠黏膜屏障障碍.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可累及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而IBD相关内分泌疾病相对少见.本文主要对...  相似文献   

12.
肠上皮屏障与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上皮屏障损伤是近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肠上皮屏障是肠黏膜的重要防线之一,若受损则可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重点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不仅累及肠道,亦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EIMs)。IBD的肠外表现涉及多个系统,累及肺部者相对少见,常被忽视。IBD相关肺部异常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气道疾病、肺间质疾...  相似文献   

14.
陈曦  杨世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326-1327,F0004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rohn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关于IBD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因而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IBD常用动物模型的主要机理,制备方法以及模型用途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痛(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一重要因素,肠黏膜免疫调节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是当前关于IBD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仅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s病(CD)。在亚洲,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北美和欧洲。亚洲不同国家IBD发病存在着差异,不同人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不同,例如马来群岛和新加坡的印度人种的发病高于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而其临床病情没有西方国家报道的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种应激反应性转录因子,参与激活多种基因的表达,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产生,在多种器官中发挥抗炎抗纤维化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肠道炎性疾病,具有发展为肠纤维化和结直肠癌等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关于IBD肠纤维化的发生进展与NRF2的关系已经在许多研究中报道,有关NRF2调控的干预措施有望成为治疗IBD及肠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因此,NRF2与IBD肠纤维化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炎症性肠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开展了针对炎症性肠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生物学治疗,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生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