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内需通过CYP450酶的转变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动脉内及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由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起关键作用的CYP2C19酶存在基因多态性,使部分患者产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高,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增加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氯毗格雷低反应的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CYP)2C19*17等位基因变异对中国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方法: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析方法检测CYP2C19*17基因多态性,研究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择期进行PCI成功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20例。PCI术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前采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贫血小板血浆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剂,采用比浊法,以最终浓度为5 μmol/L ADP为诱导剂,在氯吡格雷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分析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al aggregation, Aggmax)和残余血小板聚集率(5-min aggregation, Agglate)。 结果:试验发现有5.96%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血栓溶解术出血事件,而本试验中病人的CYP2C19*17等位基因频率为7.98%。对于CYP2C19*17等位基因携带者,其出血事件发生率远高于野生型(P<0.01);在基线水平,5 μmol/L ADP诱导的Aggmax和Agglate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在CYP2C19*17各基因型之间并没有显著区别;然而经氯吡格雷治疗10 d后,CYP2C19*17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相比,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携带有CYP2C19*17等位基因的患者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出血风险(P<0.01)。 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CYP2C19*17等位基因携带者有着显著的氯吡格雷反应性且其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β2受体激动剂川丁特罗(trantinterol)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合并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肝癌细胞(HepG2)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4、12、60、300、1 200和4 800 ng/L 的川丁特罗,MTT法检测药物作用下的细胞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CYP1A1、CYP2E1和CYP3A5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川丁特罗均未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川丁特罗给药组CYP3A5和CYP2E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CYP1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川丁特罗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CYP1A1 mRNA表达,而对CYP3A5和CYP2E1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考察新藤黄酸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新藤黄酸与6种亚型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CYP3A4)对应的特异性混合探针药茶碱、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与大鼠肝微粒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6种探针底物的相对酶活性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结果 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后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酶活性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新藤黄酸的浓度增高,各种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通过抑制曲线计算得到新藤黄酸对CYP2C19、CYP2D6、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4.18、45.61、10.02 μmol/L,对CYP1A2、CYP2C9、CYP2E1的IC50值均大于100 μmol/L。 结论 新藤黄酸对CYP2C19酶活性有中等抑制作用,对CYP3A4酶活性有弱抑制作用,但对CYP1A2、CYP2C9、CYP2D6、CYP2E1酶活性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PUHY002在体外对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6种亚型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CPUHY002与CYP450酶6种亚型的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双氯酚酸钠、奥美拉唑、右美沙芬、氯唑沙宗、丙酸睾酮与人肝微粒体进行孵育,采用LC-MS/MS法测定对应6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双氯酚酸、5-羟基奥美拉唑、右啡烷、6-羟基氯唑沙宗、6β-羟基睾酮的浓度,求算出IC50.结果:CPUHY002对CYP2C19和CYP2E1的IC50值分别为48.02 μmol/L和47.19 μmol/L,对CYP1 A2、CYP2D6、CYP3A4和CYP2C9的IC50值>100 μmol/L.结论:CPUHY002对于CYP2C19和CYP2E1具有弱抑制作用,对CYP1A2、CYP2D6、CYP3A4和CYP2C9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它是一种药物前体,经小肠内吸收和肝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后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2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服用患者都同等受益,近年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吸收、转化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在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对细胞色素P450系统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型的预测作用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根据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测定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检测70例患者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不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分为快代谢基因型(*1/*1)、中间代谢基因型(*1/*2,*1/*3)和慢代谢基因型(*2/*2,*2/*3,*3/*3)。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效力。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31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39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0.729~0.965,P=0.003),提示效力较好;当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取最佳临界值(39.45%)时,诊断CYP2C19基因型为慢代谢型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7.8%,阳性预测值为30%,阴性预测值为98%。结论携带CPY2C19慢代谢基因型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小于39.45%时,应对患者做CYP2C19基因型的检测,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CYP450亚型酶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450诱导组、P450抑制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P450诱导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P450抑制组腹腔注射酮康唑(80 mg/kg),连续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再以雷公藤醇提物(3.25 mg/kg)灌胃3 d。采用HPLC法,以S-美芬妥英为探针药物,测定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P450诱导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YP2C19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连续募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光密度比浊法(LTA)测定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SnaPshot法检测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变异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吸烟和CYP2C19基因型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治疗期间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500例患者,吸烟组203例(40.6%),非吸烟组297例(59.4%)。在非吸烟组,氯吡格雷治疗后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在CYP2C19*2携带者(*1/*2:43.24±19.39;*2/*2:53.52±19.88)和非携带者(*1/*1:37.91±19.1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对后P值分别为P=0.029,P〈0.001);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非吸烟组中至少一个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HPR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2.13,95%CI:1.23-3.72,P=0.008),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校正后OR:1.41;95%CI:0.65-3.04,P=0.387)。结论 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交互作用能够影响ACS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CYP2C19*2(G681A)及 GPⅢa(T1565C)基因多态性在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对象146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并连续服用75 mg/ d 氯吡格雷5 d 以上。根据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HTPR 组),<50%为正常(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等位基因频率在 HTPR 组高于正常组(P <0.05),A 等位基因携带者 HTPR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 =1.91,95% CI 1.091~3.344,P <0.05)。经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了相关的临床指标后,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仍与 HT-PR 的发生有关(OR =2.837,95% CI 1.246~6.458,P <0.05)。GPⅢa 基因 T1565C 位点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与 HTPR 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影响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tochrome P450 enzyme 2C19,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灌胃给予植物油;实验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丁苯酞40、80、160rag/kg(以植物油溶解)。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连续灌胃5d,于第6天尾静脉注射探针药物奥美拉唑(4mg/kg)后由眼底静脉丛取血,血浆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血药浓度。以DAS2.1.1药物动力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奥美拉唑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CLz、V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CYP3A4的基因多态性,并观察不同基因多态性患者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明确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检测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p),予奥美拉唑治疗及根治Hp治疗,观察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并复查胃镜,观察溃疡缩小情况。结果在65例患者中,CYP2C19t3基因野生型为43例(66.15%),突变型为12例(18.46%),杂合型为10例(15.38%),CYP3A4*18未见基因多态性。CYP2C19*3突变型腹痛缓解时间短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治疗后2周CYP2C19*3突变型患者溃疡缩小率大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但治疗后4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观察病例中可见CYP2C19基因多态性,未见CYP3A4基因多态性,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味子提取物(SCEs)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考察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SCEs致HepG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SCEs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HepG2细胞凋亡率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各药物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有增加的趋势;五味子甲素(SchA)、五味子乙素(SchB)、SCEs及DDP的IC50分别为41.91μmol/L、350.00μmol/L、236.52μg/mL、1 792μ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chA、SchB及顺铂(DDP)组均能有效地诱导或促进HepG2的凋亡,SCEs质量浓度≥200μg/mL可明显诱导或促进HepG2细胞凋亡。SchA、SchB及一定质量浓度的SCEs作用后细胞内Bcl-2及Ba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DP则可同时上调Bcl-2及Bax mRNA的表达。结论 SCEs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下调Bcl-2及Bax mRNA的表达,其诱导及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细胞的色素P450 1A2(CYP1A2)的HepG2细胞。方法:将所克隆的野生型CYP1A2 cDNA从重组质粒pGEM-CYP1A2中用Kpn Ⅰ/BamHⅠ双酶切,并亚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栽体pREP9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10,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和限制酶谱鉴定。改良的磷酸钙介导的细胞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REP9-CYP1A2转染肝癌细胞HepG2,用RT-PCR技术对转基因细胞的CYP1A2mRNA表达作了分析,并用MTT法比较转基因细胞对黄曲霉素B1(AFB1)细胞毒敏感试验。结果: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CYP1A2转基因细胞表达CYP1A2 mRNA,能增强AFB1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CYP1A2的转基因细胞系,可用于由CYP1A2参与的毒理学与药物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抑制剂双氯芬酸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增殖的作用以及药物对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COX-2与肝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药物作用24、48、72h后细胞增殖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种细胞系COX-2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药物作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双氯芬酸在10~2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和Hep3B细胞的增殖,50μmol/L作用48h后抑制率分别为40.47%和54.49%,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0.54和48.39μmol/L。双氯芬酸对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的抑制作用较弱,作用48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89.91μmol/L。HepG2、Hep3B细胞均表达COX-2 mRNA,QSG-7701细胞几乎不表达COX-2 mRNA。双氯芬酸和化疗药5-氟尿嘧啶均可增强HepG2和Hep3B细胞COX-2 mRNA的表达。结论 双氯芬酸特异性地抑制表达COX-2的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的增殖,并且诱导COX-2 mRNA表达上调,提示COX-2在肝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MGB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10,50,100 ng/mL)重组HMGB1(rHMGB1)刺激HepG2细胞24 h,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和RT PCR法检测cyclin D1,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10,50,100 ng/mL)rHMGB1组HepG2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GB1抗体(20 μg/mL)能中和HMGB1(10ng/mL)对HepG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P<0.05)。Western印迹和RT 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MGB1能明显促进HepG2细胞PCNA,cyclin Dl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HMGB1抗体能明显抑制HMGB1上调PCNA,cyclin Dl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l和PCNA表达,促进HepG2细胞增殖。HMGB1抗体对肝细胞癌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含质子泵抑制剂 (PPI)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疗效与细胞色素P4 5 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 16 9例经胃镜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胃炎且Hp阳性的连续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 :雷贝拉唑组 (RAC组 )和奥美拉唑组 (OAC组 )。RAC组 :雷贝拉唑 10mg ;OAC组 :奥美拉唑 2 0mg ;两组均联用阿莫西林 10 0 0mg和克拉霉素 5 0 0mg ,疗程 1周。采用PCR RFLP进行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 :16 0例完成治疗方案。RAC组及OAC组的Hp根除率按PP分析及按ITT分析均未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RAC组中 ,弱代谢型 (PM)、中间代谢型 (IM)及强代谢型 (EM)各基因型间Hp根除率未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OAC组中 ,IM型与EM型间 (P <0 .0 1)及EM型与PM型间 (P <0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IM型与PM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组三联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 ,两组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根除Hp中疗效较稳定 ,个体间差异小。  相似文献   

18.
杨尚君  罗治彬  张波  陈瑾歆  邵阳 《西部医学》2011,23(6):1007-1009
目的研究斑蝥酸钠(cantharidin,CTD)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 mmunohistochemistry,I H)和33528染色法观察斑蝥酸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及不同剂量斑蝥酸钠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1.0 mg/L以上斑蝥酸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最高凋亡率(47.24%)出现于高剂量组(5.0 mg/L)。结论斑蝥酸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是治疗肝癌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筛选具有烧心和反流症状并经内镜证实食管下段有黏膜损伤的GERD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OAC101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治疗4周;RAC99例口服雷贝拉唑20mg每天2次,治疗4周。每周随访1次,分别于、2周和4周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内镜表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体疗效并非十分理想,个体差异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是PPI在肝脏代谢的主要途径,其基因型是导致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的直接因素,为今后研究PPI治疗GERD的疗效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