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梗死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病例的人群分布、季节及时点分布,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烟酒嗜好作为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各年龄组病例各因素所占比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5岁,高发年龄为60~79岁;发病月分布季节性较差,每天时点分布呈一定的"季节性",第7时点发病最多;脑梗死病例中各种发病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高血脂、烟酒嗜好在各年龄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发病的高峰时间为每天7~19时,高血压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及烟酒嗜好正在逐步成为中青年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冯敏  魏云  丁梅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08-3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 8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不同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再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后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脑梗死组。对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OR=1.955,P<0.05,95%CI:1.042~3.667)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3,P<0.001,95%CI:0.958~0.988)、高血压(OR=1.799,P<0.001,95%CI:1.316~2.460)、糖尿病(OR=2.605,P<0.001,95%CI:1.791~3.788)、空腹血糖(OR=1.069,P<0.05,95%CI:1.002~1.141)和尿酸(OR=0.998,P<0.05,95%CI:0.997~0.999)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为中青年组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高为老年组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相对小和尿酸水平高可能是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为中青年组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高为老年组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30-131
目的:探讨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2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年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170例,占77.3%;冠心病128例,占58.2%;高血脂22例,占11%;感染57例,占26.0%;糖尿病34例,15.46%;低钾26例,占11.8%。男性年龄50~70岁,平均65岁,女性年龄60~80岁,平均70岁。结论:脑梗死发病大多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有关,约40%与感染、糖尿病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低钾成为脑梗死病加重的诱因。发病年龄女性大于男性,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升高、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合并糖尿病、LDL-C升高、阿司匹林抵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6.
仝杰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22-123
目的:探讨社区老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10个月随访评价,包括临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脑梗死复发率32.6%。经分析筛选出多灶病变、双侧病变、脑萎缩、年龄、高血压、有脑血管病病史、大面积出血或梗死等8个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决定,不仅与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发病次数有关,亦与脑梗死患者基础脑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脑疝、是否低血压休克、住院时间等18个外伤后脑梗死(PT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TCI 51例,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休克或低血压、脑疝及糖尿病为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活血药物使用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休克或低血压、脑疝及糖尿病为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该病的防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45岁以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与45岁以上脑梗死比有其特殊性。结论: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吸烟为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5例。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研究中,按照患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行分组,在预后关系研究中按照3个月随访的mRS评分进行分组。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的因素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其中,高尿酸血症的OR值为4.764;与脑梗死3个月预后有关的因素为年龄、NIHSS评分和卒中并发症,尽管血尿酸水平在单因素分析时有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尚不能作为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老年和青年脑梗死临床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和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老年脑梗死、25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头颅CT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危险因素老年组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青年组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嗜烟酒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在老年组占66.25%,在青年组占48%。发病部位老年组多在基底节、内囊,青年组多在基底节、脑叶。结论:发病危险因素最常见的为高血压,老年脑梗死的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高,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在32~86岁之间,危险因素有冠心痛、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等;98例存活62例,存活率63.2%,绝大多数均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其中13例呈植物状态;死亡23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控制好危险因素,发病率、后遗症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中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87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继发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外伤性继发脑梗死(PTCI)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PTCI 共30例,经数据分析可知,休克、年龄、手术方式、糖尿病、及脑疝可为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性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低血压与休克、年龄、脑疝、手术方式和糖尿病,这些因素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床随访观察了脑梗死患者43例,统计了脑梗死发病与年龄的关系,得出脑梗死发病年龄集中在67岁,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与高血压,而且高血压是脑梗死所有疾病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其次是冠心病与糖尿病。研究结果认为,在健康中老年人群中积极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极其重要的,可减少患脑梗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2月在干诊科住院及门诊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214例,平均年龄为77.34岁,所有患者均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病变,根据头部CT和(或)头部MRI检查,明确114例为无症状脑梗死,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无症状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14例确诊为无症状脑梗死的患者,梗死多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侧脑室旁、深部脑自质、丘脑、脑干,病灶大小大多在5~15mm之间.多部位病灶的发生率占44.55%。结论:通过对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彭旭  白桦 《中原医刊》2011,(21):61-62
目的探讨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脑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各个危险因素的差异及相对危险度,分析确定患病因素。结果脑梗死病因复杂,有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等。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患者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统计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307例2型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型DM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4.0l%,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和吸烟指数4个因素与2型DM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有关。结论:预防和降低2型DM患者高血压、脑梗死、吸烟等有关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并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徐连营 《求医问药》2014,(17):216-2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这些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发生出血性转化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13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采集分析。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在出血性转化发生前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有46.1%的患者在发生出血性转化后其临床症状加重。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平均为5.8±1.2d。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大脑皮质梗死、患有糖尿病、年龄大于65岁。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所占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确定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防止该病的发病和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对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复查,并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诱发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青年女性患脑梗死的常见因素,同时分析发病年龄与常见因素间的关系。结果:90例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是导致其诱发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且随患者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病情的加重,诱发脑梗死的青年女性的年龄并没有低于平均年龄。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成为青年女性诱发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带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漯河市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降低青年脑梗死发病率的策略。方法:回顾研究我校附属医院2012年全年收治的21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社区居民作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高Hcy血症、吸烟、血脂异常、家族史、饮酒、糖尿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吸烟、家族史、血脂异常、糖尿病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贫血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80例神经内科及老年科治疗的≥60周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血红蛋白结果分为贫血性脑梗死组113例和非贫血性脑梗死组267例,对患者的病史、入院情况及相关检查等1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贫血性脑梗死与非贫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可能相关的13个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年龄、性别、NIHSS评分、冠心病病史、慢性肾衰竭、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吸烟及饮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 1.03;95%CI 1.01-1.05)、慢性肾衰竭(OR 1.42;95%CI 1.03-1.92)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OR 3.42;95%CI 1.18-9.43)是老年贫血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贫血性脑梗死相比,年龄、慢性肾衰竭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为老年贫血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