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DWI是一种较新的MR成像技术,图像对比与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不同有关,水分子的运动用表观扩散系数表示,DWI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DTI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本文主要对DWI、尤其是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M 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 aging,DTI)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种M R新技术,其通过在多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测量水分子弥散的程度和方向性。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fibertractography,FT)可将走行方向各异的白质纤维束以三维形式重组,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常见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本文主要讨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以及它的局限性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轻度Alzheimer病人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Alzheimer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的异常,并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方法对16例正常志愿者和14例轻度Alzheimer患者进行了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双侧杏仁核、海马头和丘脑的ADC和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海马头部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FA值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杏仁核的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右侧杏仁核的FA值在对照组和A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双侧丘脑的ADC和FA值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张量成像能发现轻度Alzheimer患者双侧海马头部的扩散系数的异常,从而探测到组织结构间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我院收治的4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4个时期,并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各向异性分数在超急性期几乎无变化,但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渐渐下降,患侧与健侧或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弥散系数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逐渐降低,在亚急性期几乎等于健侧值,慢性期则升高。 相似文献
8.
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可用于无创观察脑微观结构的影像学方法,其数据丰富且复杂,分析过程耗费时间较多。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I)方法可自动提取DTI中的特征并去除冗余特征,提高处理DTI数据的效率及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本文就基于AI的DTI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前后的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8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后复发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DTI及MRS序列扫描,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表观扩散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代谢物比值包括NAA/Cr、Cho/Cr、Lip/Cr,所得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后肿瘤实质区ADC值较放疗前升高(t=3.320,P=0.013),放疗后肿瘤实质区Cho/Cr较放疗前降低(t=2.960, P=0.021),放疗后瘤周水肿区Cho/Cr较放疗前降低(t=2.867,P=0.024)。结论联合应用DTI和MRS检查能够反应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后的变化,可用于监测和评价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胼胝体损伤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2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对胼胝体膝部、压部进行定量测定FA及ADC值,测定结果与患者组G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所测胼胝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胼胝体FA值与GCS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并定量与临床GCS评分密切相关的胼胝体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轻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纠正胎龄后依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值(TMQ)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并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相同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FA值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病情加重而减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三个感兴趣区FA值与总运动商(TMQ)值的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DTI的FA值能对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白质髓鞘发育损伤程度能做出较准确、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及临床复查证实的脑脓肿9例.行常规MR扫描、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脓肿及周围水肿区的ADC、FA值.结果在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腔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水肿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脓肿与水肿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术前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O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104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中:WHO Ⅱ级58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Ⅳ级的ADC值(0.81±0.20)×10~(-3)mm~2/s显著低于Ⅲ级(1.05±0.30)×10~(-3)mm~2/s或Ⅱ级(1.26±0.32)×10~(-3)mm~2/s(P=0.008,P<0.001),WHO Ⅲ级ADC值显著低于Ⅱ级(P=0.003).WHO Ⅳ级FA值0.18±0.06显著高于Ⅱ级(0.15±0.06)(P=0.046),Ⅳ级与Ⅲ级(0.15±0.10)、Ⅱ级与Ⅲ级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获得的脑胶质瘤实体区ADC和FA的值能在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将有助于术前优化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②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时间从卒中发病后11h至9个月.计算病灶侧与对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各向异性指数(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病灶在扩散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慢性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和/或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病灶ADC平均值(3.2272±1.0126)低于对侧(7.8861±0.5407),P<0.001.慢性期病灶ADC平均值(11.6629±1.4251)高于对侧(7.7248±0.7164),P<0.001.亚急性晚期病灶ADC平均值与对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14.各期病灶的FA、AI平均值低于对侧,P<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病灶,但ADC图不能准确评价各期脑梗死灶水分子的扩散状态.FA和A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病灶各向异性扩散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大鼠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各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DCav、Iso image、FA、RA值的动态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分成四组:A组MCAO脑缺血1h(3只),B组脑缺血1.5h(3只),C组脑缺血3h(3只),D组脑缺血6h(3只)。按照时间点行脑MR检查,测量病变和对侧相应区域Isoimage信号、DCav、FA、RA值。结果脑缺血各观察时间点MRI显示患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DCav值降低至对侧的51%~67%,各向同性图像Iso显示明确的病侧异常高信号。在MCAO1h和1.5h虽然患侧FA、RA测量值偏高,但与对侧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脑缺血3h时患侧FA、RA值降低,与对侧差别有显著意义,此种现象持续至6h。结论急性脑缺血不同MRDTI参数随时间变化各异,联合应用能全面反映缺血组织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