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作快速尿激酶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1)。②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62例/94例),其中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8例/40例),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7%(32例/48例)结论:①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最常见;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意义;③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3.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以及幽门螺杆菌 ( H p)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 12 4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总结 ,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 ,同时观察各型 Hp感染的情况。结果 :糜烂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证型中 ,脾胃湿热型占 61.3% ,肝胃不和型占 2 1% ,脾胃气虚型占 17.7% ,三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 ,占 76.3%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由此证明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 ,脾胃湿热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且 H p感染率最高 ,提出湿热之邪与 Hp在病因学上是同一种致病原的观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分析各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和空泡毒素A(Va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9例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5种中医证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下表现及CagA抗体、VacA抗体检测结果等信息,分析耐药Hp感染所致CEG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CagA抗体、Vac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46.15%)>胃络瘀阻证(25.22%)>肝胃不和证(13.24%)>胃阴不足证(11.27%)>脾胃虚寒证(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耐药Hp感染的CEG患者性别、年龄和胃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A抗体和VacA抗体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与CagA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作快速尿激酶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 1)。②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62例/94例),其中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8例/40例),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7%(32例/48例)结论:①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最常见;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意义;③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2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采用中医四君子汤加味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胃必治2片,每日3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2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采用中医四君子汤加味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胃必治2片,每日3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孟涛  潘金泉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1):18-20,39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CEG)中年人群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胃镜下不同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CEG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健康状态、Hp感染情况以及胃镜下表现进行采集,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已病态的病性要素为痰者有35例,为湿者有29例,为气虚者有14例.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已病要素间患者糜烂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平坦型糜烂者气虚要素占比最高(100%),发生隆起型糜烂者痰要素占比最高(25.7%).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已病要素间患者在年龄、性别及Hp感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G患者不同中医健康状态与胃镜下糜烂形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糜烂性胃炎人群的健康状态辨识提供证据,为临床治疗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对100例CAG5个证型,进行Hp检测。结果:Hp阳性68例(68%),Hp阴性32例(32%);不同中医证型中Hp感染率依次为胃络瘀血(86·7%)、脾胃湿热(83·3%)、肝胃不和(73·9%)、胃阴不足(50·0%)、脾胃虚弱(45·5%),以胃络瘀血和脾胃湿热为最高。结论:Hp是CAG形成和发展的病因之一,根除Hp有可能阻断CAG的发生及发展,Hp感染可作为CAG中医分型及辨证论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对209例慢性胃炎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微观指标幽门螺杆菌(H pylori)、血清胃泌素(GAS)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为深入开展湿热证临床及本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运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指进行Hpylori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GAS。结果:脾胃湿热证组的H pylori感染阳性率及血清胃泌素均明显高于非脾胃湿热组(均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高度相关,血清胃泌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微观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并认为实证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虚证患者HP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郑友生  李燕 《中医药研究》2013,(12):1422-1424
目的通过检测偏头痛湿热证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偏头痛发作期病人6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采用免疫印记检测血清HP抗体阳性率.其中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湿热型组(31例)和非湿热型组(29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偏头痛病人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 vs 26.7%,P<0.05).偏头痛湿热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LDL-C水平均高于非湿热组(P<0.05);HDL-C、TC、TG、FIB与非湿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组的TG水平较血清HP抗体阴性组高(P<0.05);HDL-C、TC、LDL-C、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关系密切,并可影响TG水平.HP感染可作为偏头痛湿热证的微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丽华  常少琼 《光明中医》2014,(9):1836-1837
目的幽门螺杆菌为消化系疾病的主要诱因,从中医体质入手探讨Hp的易感体质及与消化系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94人的基本资料、病史、Hp检测、中医体质及各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在性别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在年龄、中医体质类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者以气虚质及其兼夹体质多见。结论我们应对中年、属于气虚质或其兼夹体质人群,运用中医预防措施防治Hp感染从而预防Hp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阳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果胶铋胶囊,疗程为4周,对照组疗程第1周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表现、病理观察、Hp的根除的结果。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减轻胃镜下胃黏膜炎症(P〈0.05)。治疗组能够改善胃黏膜病理、根除Hp,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的损害,并能根除Hp。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抗Hp根除治疗指征、治疗方案等,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指出:中药抗Hp感染可直接抑菌,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  相似文献   

17.
论辛开苦降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着重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出现脾胃受损、湿热内蕴、升降失职的病因病机 ,阐明应用辛开苦降的指征和临床效应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辛开苦降法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中医体质方面讨论慢性胃炎的辨证护理。方法分析总结古籍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和现代医学对体质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探究慢性胃炎病人的体质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时间,从而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结论疾病与体质是不可分割且密切相关的,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