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大鼠神经元再生水平的改变及胍丁胺对抗吗啡依赖的可能机理。方法连续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依赖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再生;应用放射免疫结合方法测定大鼠海马中cAMP水平;Westernblot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rkB水平的变化。结果连续递增给药12d造成吗啡依赖模型,吗啡抑制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胍丁胺(10mgkg-1)抑制吗啡依赖的同时可以逆转吗啡对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吗啡依赖大鼠BrdU阳性细胞数目下降(28±3)%;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MP含量下降,BDNF、TrkB水平呈现明显的下调,胍丁胺可逆转该变化。结论成年大鼠吗啡慢性处理导致依赖后,神经元再生的水平下降,胍丁胺可以减轻吗啡依赖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而吗啡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与cAMP以及其介导的BDN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脊髓或脑室注射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胍丁胺调节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方法 在小鼠醋酸扭体、热辐射甩尾、物质依赖戒断等模型上 ,采用脑室和脊髓给药的方法 ,分析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结果 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 ,胍丁胺对小鼠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ED50 值为 1 0 .1mg·kg-1 。咪唑啉受体拮抗剂咪唑克生 ,每只小鼠 2 .0 μg脑室注射 ,完全对抗胍丁胺的上述镇痛作用 ,而等剂量的咪唑克生脊髓给药仅使胍丁胺的镇痛作用呈下降趋势 ,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n =1 0 )。在小鼠热辐射甩尾模型上 ,脑室或脊髓注射胍丁胺虽均能显著增强吗啡镇痛作用 ,但强度不同 ,胍丁胺脊髓注射能使吗啡镇痛ED50值减小 93.2 % ,而胍丁胺脑室注射仅使吗啡镇痛ED50 值减小 75 .0 %。在小鼠耐受和物质依赖模型上 ,胍丁胺脑室或脊髓注射也均能对抗吗啡耐受和依赖 ,以脑室给药作用为强。结论 胍丁胺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和物质依赖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高位中枢 ,而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  相似文献   

3.
胍丁胺抑制中枢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戒断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HPLC法测定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结果:纳洛酮能使吗啡依赖大鼠出现戒断综合征;使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用胍丁胺和吗啡共同处理大鼠,纳洛酮的上述作用显著受到抑制。胍丁胺的此项药理作用可被咪唑克生阻断。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咪唑啉受体,抑制纳洛酮引起的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胍丁胺的此项作用与其抑制戒断综合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七叶的三七皂苷(Ara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leaves,APnL)对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PnL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躯体依赖模型,腹腔注射纳络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在使用吗啡的同时,采用(50、100和200 mg/kg)3种剂量的APnL进行灌胃.第6天上午8:00末次注射吗啡50 mg/kg,观察各组催促戒断症状及体重减轻情况;1 h后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APnL对吗啡依赖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的浓度.结果 ①剂量递增法慢性吗啡处理5 d后经ip NAL催促戒断后,与吗啡组相比可明显地诱发大鼠体重减轻和跳跃次数的发生(P<0.01).②3种不同剂量APnL均可抑制大鼠戒断后体重减轻和跳跃的发生.③APnL可以有效地抑制纳络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浓度的降低,200 mg/kg剂量组作用最佳(P<0.01).结论 APnL可以缓解纳络酮催促戒断诱导的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发生,同时可以抑制纳络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鸡黑色素对于6-羟多巴胺(6-OH-DA)单侧损毁纹状体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单纯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分别按6 mg/kg或20 mg/kg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1次/d,共3w.然后比较各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的数量、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以及大鼠自主运动情况的差异.结果 6 mg/kg和20 mg/kg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显著减少6-OH-DA所导致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减少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并有效改善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结论 乌鸡黑色素能缓解6-OH-DA诱导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于帕金森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小鼠吗啡依赖和大鼠依赖模型上分析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NOS活性。结果:在小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10mg/kg,sc)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在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和5mg/kg,sc)使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积分明显降低。利鲁唑能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不同脑区(大脑、小脑、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论:利鲁唑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和小鼠的戒断症状,机制与抑制吗啡依赖状态下脑组织内NOS活性代偿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胍丁胺抗抑郁作用与咪唑啉受体的关系。方法与结果连续给予CD-1小鼠胍丁胺(10mg/kg,qd,ig)3d,最后一次给药后1h进行强迫游泳或悬尾实验,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胍丁胺可以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P〈0.05);连续给予依法克生(0.1mg/kg,qd,ip)或咪唑克生(1mg/kg,qd,ip)3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进行实验,对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伴随胍丁胺连续给予(15min前),依法克生(0.1mg/kg)及咪唑克生(1mg/kg)均能逆转胍丁胺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的作用(P〈0.05)。结论胍丁胺对小鼠具有抗抑郁样作用,且与激活咪唑啉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13(Dyn)抑制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采用sc 5mg*kg-1纳洛酮激发;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侧脑室、脊髓及静脉内注射Dyn后,对大鼠经纳洛酮激发后6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结果静脉内注射100μg*kg-1 Dyn可短暂抑制戒断症状;髓鞘内注射4μg*kg-1 Dyn可明显抑制绝大部分的戒断症状;侧脑室注射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Dyn抑制阿片类物质戒断症状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水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胺及亚精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确定胍丁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是否与合成精胺及亚精胺相关。方法:在热辐射甩尾和热板测痛模型上分析精胺和亚精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热辐射甩尾和热板测痛模型中,皮下注射0.5—50mg/kg的精胺或亚精胺均不显著影响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作用与其合成精胺及亚精胺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能够增强吗啡镇痛效能的纳洛酮剂量范围.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取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S)、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及纳洛酮),根据纳洛酮剂量的不同(分别为1μg/kg、100、10、1和0.1ng/kg),MN组又分为MN1、MN2、MN3、MN4和MN5组.测定各组大鼠在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痛阈.另外42只大鼠分组方法 同上,仅将M组和各MN组吗啡剂量改为2mg/kg,在大鼠后爪建立急性疼痛模型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在1h内的累积疼痛评分.结果 与NS组比较,M组和各MN组大鼠的痛阈在5~120min显著增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较,MN1组大鼠在30、40、50min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0.01);MN2、MN3、MN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在注药后20~120min内显著升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降低(P<0.05);MN5组疼痛阈值、累积疼痛评分与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00ng/kg的纳洛酮能够增强吗啡对大鼠的镇痛效能,1μg/kg的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效能,而剂量在0.1ng/kg时则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背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皮质(PC)、海马及蓝斑(LC)各脑区Ⅱ型抑制性鸟苷酸结合蛋白(Gi2蛋白)的改变,探讨吗啡依赖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急性吗啡依赖组、急性吗啡戒断组、急性空白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慢性吗啡戒断组和慢性空白对照组。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戒断组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作用30min。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Ac、PC、LC、VTA和海马的相对Gi2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与急性空白对照组比较,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与慢性空白对照组比较,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L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吗啡依赖可引起大鼠脑内Gi2蛋白水平发生改变,但各脑区Gi2蛋白水平的变化并不相同。Gi2蛋白水平改变可能是吗啡耐受和依赖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小鼠慢性应激抑郁动物模型上评价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检测胍丁胺的抗抑郁活性,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探究行为和自发活动减少,表现为测定时间内的活动总路程和活动时间明显减少,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延长,伴随给予胍丁胺(10、20mg·kg^-1,灌胃)和阳性对照药丙咪嗪(10mg·kg^-1,灌胃)均能够逆转这种改变。同时慢性应激导致海马BDNF、pERK、pCREB表达下调,伴随给予胍丁胺或丙咪嗪可逆转之。结论胍丁胺在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上具有抗抑郁作用,此作用与上调海马BDNF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相关激酶,即神经营养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期证明胍丁胺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递质具有抗抑郁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胍丁胺对皮质酮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皮质酮(50~300μmol·L^-1),采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培养体系内加入胍丁胺,观察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加入H89(PKA特异性抑制剂)或PD98059(MEK特异性抑制剂),观察胍丁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1)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同时胍丁胺(5μmol·L^-1)对此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胍丁胺的保护作用可以被H89(20μmol·L^-1)和PD98059(20μmol·L^-1)取消。结论胍丁胺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此作用与cAMP-PKA-CREB通路和MEK-ERK-CREB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CREB1蛋白在大鼠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对大鼠脑组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急性对照组、急性吗啡依赖组、急性吗啡戒断组、慢性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慢性吗啡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脑区和核团CRE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抑制蓝斑CREB1蛋白表达。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增加皮质、海马、蓝斑等脑区核团CREB1蛋白的表达,但是在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时,伏隔核CREB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时CREB1在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蓝斑、伏隔核等脑区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介导阿片类药物依赖信号转道通路的反应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Morphine sulfate causes spasm of the sphincter of Oddi. Conversely, the cholecystagogue sincalide produces relaxation of the sphincter and contraction of the gallbladder.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whether sincalide could produce normal gallbladder emptying after low-dose morphine sulfate (0.04 mg/kg). METHODS: Thirty to 120 minutes (mean, 51 minutes) after morphine sulfate-augmented gallbladder visualization, 25 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s in 24 patients were measured. One patient was studied twice, 2 weeks apart. 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s were calculated after controlled 30-minute infusions of sincalide (0.02 microg/kg). RESULTS: Fourteen 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s were normal (mean, 63%; range, 45% to 80%) and 11 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s were abnormal (mean, 12%; range, 5% to 19%; P < 0.001). CONCLUSIONS: Normal 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s can be obtained as early as 30 minut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morphine sulf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ost-morphine sulfate sincalide challenge would include, for example, to support true-negative morphine sulfate-augmented gallbladder visualiza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high clinically indicated potential of having acute cholecyst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7天给予大鼠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使用纳洛酮(2mg/kg)催促戒断,观察戒断症状并进行评分。将大鼠断头处死后,剥离大脑并分离出杏仁核,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提取游离型和结合型神经甾体。神经甾体(包括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和孕烯醇酮硫酸酯)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甘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采用柱前OPA衍生-电化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水平降低33 %(P<0·01)。与戒断对照组比较,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别孕烯醇酮水平分别升高45 %和42 %(P<0·05) ,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18 %(P<0·0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吗啡戒断组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水平分别升高60 %和40 %(P<0·05) ,甘氨酸水平降低14 %(P<0·05)。结论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而与吗啡戒断症状的表达无关。其他神经甾体(包括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则可能参与吗啡的戒断而与依赖的形成无关。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受到抑制。表明大鼠杏仁核中的各种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在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