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对90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92次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4.57%(87/92),其中急性大量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84.0%(21/25),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8.51%(66/67),两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检查成功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为85.06%,假阴性率17.24%。急性大量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0.95%,假阴性率23.81%;慢性显性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6.36%,假阴性率15.15%,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12例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肠肿瘤5例(占41.6%),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例,憩室2例,血管畸形2例。6例患者行小肠钡灌X线检查确诊5例,阳性率达83.3%;动脉造影4例,3例阳性,占75%;内镜检查8,阳性3例,占37.5%。结果表明:小肠出血以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小肠钡灌X线检查阳性率最高,结合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中内镜等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 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诊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4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振华 《广西医学》1997,19(5):750-751
本文报告急诊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41例,确诊率可达95%,检查时间越早,其确诊率越高,认为急诊内镜检查能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查明多病灶中的出血病灶,对病灶评估再出血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221例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所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阳性率高达93.2%,可明确出血部位者占66.1%,其中结脑息肉占首位,(2)息肉明显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于15~30岁者,肠癌好发于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多见于40-60岁者,且以男性为主;(3)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比,显示内镜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量;(4)与病理诊断对比,符合率高达94.8-100%。文中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四大病因——息肉、恶性肿瘤、炎症及其它(渍疡性结肠炎、直肠孤立性溃疡、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寄生虫病、正常肠粘模)进行了讨论。认为下消化道出血者应常规予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我院内镜室对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患者,在剖腹探查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岁。出血病程3天*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黑便,1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及黑便。6例均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钡剂X线透视排除了上消化道和结肠病变。6例中,2例因出血量大,4例反复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术。2检查方法术前用2%的戍二醛浸泡30分钟。开腹后由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切口插人,术者握住内镜先端部,将小肠拉…  相似文献   

7.
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实施急诊内镜81例,分两组进行.出血后24小时内行镜检者52例,确诊率为96.15%;出血后24~48小时行镜检者29例,确诊率为79.31%.两者P<0.05.对两者差异进行了分析。结论:对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且无周围循环衰竭者,内镜检查应尽早进行,从中可发现一些由浅表溃疡及粘膜糜烂引起的出血.本文还对上消化道大出血镜检条件、胃腔大量积血、血凝块的处理及检查手法和内镜下止血的一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林汉利  李俊达  郑昌京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96-1296,128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急诊止血的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221例。根据内镜检查时间分为48h内检查治疗组和48h后内镜检查治疗组,比较两组内镜止血效果。结果出血48h内急诊内镜检查治疗组143例,止血成功率99.3%,非急诊组78例,止血成功率89.7%,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止血治疗简单有效,而且在出血48h内进行内镜止血能达到更有效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发育不良性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断及高频电凝治疗。方法对22例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内镜确诊率为9l%,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首次止血成功率为9l%,总止血成功率为100%。无l例发生胃肠道穿孔及并发症。结论诊断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应列为首选方法,同时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具有安全、方便、经济、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应列为首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X线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99mTc扫描、剖腹探查及术中内镜检查出血病因中,肿瘤出血占首位,憩室与伤寒也占较高比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场出血有重要价值,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内镜可提高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苹  郭实贤 《河北医学》2006,12(4):364-365
目的:了解子宫内部病变,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13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针对检查结果作出相应治疗。结果:本组阳性率72.79%。绝经后子宫出血6例中3例子宫内膜癌,非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94例中22例子宫内膜增生,10例黏膜下肌瘤或壁间内突型肌瘤,18例子宫内膜息肉,6例节育环异常,病理活检阳性69.85%。65例宫腔镜检查前行B超检查,23例异常(16.91%);镜检异常45例(69.23%)。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有助于鉴别子宫内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对可疑病灶在直视下取材活检,诊断准确率高,优于B型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与鼻内窥镜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选取鼻腔后部出血患者42例分为A.B两组,比较不适感以及检查治疗时间。结果:耳内窥镜组与鼻内窥镜组相比,分级差为1.55级,耳内窥镜组检查治疗时间平均为38.37分钟,鼻内窥镜组检查治疗时间平均为55.27分钟。结论:耳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与鼻内窥镜相比,不适感减少,治疗时间缩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80例各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了内窥镜检查,并对出血部位、病种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出血性胃及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见于青年组,其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低。食管、胃恶性肿瘤则以老年组多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314人进行了紧急镜检,其活动出血率高于普通镜检组,P<0.01。  相似文献   

14.
宋瑾  张松志 《河北医学》2011,(11):1504-150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间于我院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76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及鼻内镜辅助下低温射频和局部填塞止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后鼻孔填塞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中和术后VAS评分、治疗后血压水平。结果:①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cT征象,并与内窥镜、DSA等检查对照。结果造影剂外溢16例,提示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未发现造影剂外溢共4例,但增强后肠道肿块或肠壁粘膜局限性强化,或肠壁静脉扩张等提示间歇性出血来源;把高密度肠内容物误认为造影剂外溢1例。结论MSCT检查可替代诊断目的的DSA检查,作为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需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其指导意义更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7.
12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部位的诊断价值,以及急诊内镜下止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急诊内镜检查98.43%明确了出血原因及部位,对125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94.40%,一次性止血成功率92%,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为2.3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急诊内镜下止血失败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结论急诊内镜诊疗对于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部位具有重要价值,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操作者应迅速、轻柔、准确。  相似文献   

18.
李梅生  孔秋艳 《中原医刊》2007,34(14):15-16
目的探讨出血部位不明的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总结184例出血部位不明的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下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93.5%)在鼻内镜下查明了鼻出血部位,并给予相应的止血处理,一次性治愈146例(79.3%)。术后2~3d再出血17例,再次处理后痊愈。术后少量间断出血21例,经一般处理治愈。痊愈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鼻腔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诊治出血部位不明的鼻出血,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对于普通鼻镜不能明视的发生于鼻腔中后部的鼻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坚  邓长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71-1872
目的:对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镜诊治进行分析。方法:7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窥镜引导下以吸引器边清除该侧鼻腔的血液边寻找出血点,查找出血部位,将双极电凝头轻贴出血点点击1次~2次进行止血。结果:鼻内镜止血术后未出血66例,再出血8例。再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出血停止。结论: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英  庞达怀 《医学综述》2006,12(5):311-313
自1957年导光纤维内镜问世后,医学内镜枝术迅速发展,已成为人体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尤其电子内镜的发展,为内镜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内镜下局部药物止血是抢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手段,上消化道各种疾病并出血均可在内镜下进行局部药物喷洒或药物注射得以止血,使不少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的患者转危为安,给进一步的对症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本文简要介绍各家应用有关这方面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