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颂羔  过向群 《海峡药学》2022,(11):116-1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随访干预模式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随机的对照组,一组为临床药师干预组,进行出院宣教并定期电话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值(INR)达标情况、服用依从性、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每月INR达标率、稳定达标率及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则相反。(P=0.016)。结论 临床药师随访干预可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张小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59-3560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61%、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药师主导管理模式对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6)。两组均采用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对照组由临床医师主导抗凝管理,观察组由临床药师主导抗凝管理并提供全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INR达标率及抗凝知识知晓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于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师主导管理模式对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效果有积极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37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期跟踪随访,调查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患者,且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后定期跟踪随访。结果:在375例接受随访的患者中,234例达到稳定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最好,其次为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房颤患者的依从性最差。使用华法林首次负荷剂量者更易达到稳定抗凝效果;在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5d内INR达到或超过目标范围的患者比例高。结论:治疗起始阶段的剂量和INR值以及性别是影响华法林达到稳定治疗和出血并发症的主要临床因素。应加强对房颤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 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成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被心血管科收治,且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临床药师管理的干预组86例和传统抗凝管理的对照组94例,进行抗凝管理的评价分析。结果患者首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干预组为89.5%,对照组为86.2%,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末次INR达标率分别为68.6%和52.1%,人均达标次数分别为9.97±3.02和6.05±4.02,治疗窗内时间(TTR)分别为(68.47±11.66)%和(55.82±17.6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发生栓塞事件分别有11例与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出血事件分别为4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INR≥5的例数为3例,对照组12例,P<0.05。干预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0,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52.32%;对照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9.57%,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26.60%。干预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后期INR达标率、达标次数及TTR,改善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提升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王妍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32-153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76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口服.临床观察随访1年。结果:应用华法林者56例,应用阿司匹林者220例,其中坚持服药者脑卒中患病率低于未坚持服药者。结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8):1154-115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方法和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卒中伴房颤患者的抗凝诊疗过程,针对抗凝治疗指征及目标值、华法林桥接低分子肝素的目的、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INR异常升高的处理以及华法林的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抗凝治疗中,为患者建立了抗凝治疗信息档案,同时发现抗凝治疗问题,及时向医师提供合理化的治疗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管理,促进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初步探讨中国人华法林国际标准化率(INR)的合理范围(目前公认的华法林抗凝标准为INR2 .0~3.0 ) ,文章调查4 35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INR监测情况,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显示:华法林疗程时间中位数7个月,平均剂量为(2 .77土0 .83) mg。共发生出血事件31例(7.11% ) ,其中严重出血5例,轻微出血2 6例。多因素分析中INR≥3为预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4 )。血栓栓塞事件37(17.4 7% )例,发生缺血性卒中或栓塞的危险随INR下降明显增加。本研究显…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服用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在院期间华法林联合用药、用药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华法林剂量调整等情况,并参照国内外指南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收集62例患者病历,我院尚存在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联用药物种类多、INR监测不规范、华法林剂量调整不及时、住院期及出院前INR达标率低等问题。结论:目前我院华法林用药尚存在不足,需参照指南制定华法林用药规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左惠娟  苏江莲  林运 《中国医药》2010,5(9):806-808
目的 了解门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质量,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法 从北京市城八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对抗凝治疗患者分别于调查结束后1年和2年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10例服用华法林,华法林总体服用率为18.9%,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为18.2%(85例).开始治疗后3个月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达标率为29.2%(7例),超过1年达标率为44.7%(21例).1年随访时服药治疗依从性为80.0%(84例),放弃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7.8%(19例)在开始治疗的6个月内停药.患者监测依从性较差,23.8%(20例)患者超过2个月监测1次INR值.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尤其是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依从性较高,监测依从性有待提高,加强抗凝治疗患者的随访教育尤其是开始治疗后的早期随访教育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柴晓芸  唐琦 《北方药学》2014,(6):162-163
目的:使房颤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对房颤患者及家属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前,强化健康教育。结果:病人及家属对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实施健康教育的患者能够按时随访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效减少了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无严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依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交代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临床常规方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 d在院监测一次INR值。2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2组患者达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伴高胆固醇血症或冠心病的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23例),维持原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来适可)40mg,睡前口服。治疗1周,测定并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IN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较华法林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氟伐他汀会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治疗过程应注意监测INR,以调整华法林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状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抗凝治疗中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6-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情况,监测患者住院期间INR值。采用CHA2DS2-VASc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随访2年,观察患者因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再入院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62例,其中144例使用华法林。在CHA2DS2-VASc评分分层中,中、高危卒中风险患者服用华法林组的INR处于1.5~2.5区间的比例高于无服用组(P<0.05)。在140例服用华法林且INR数据完整患者中,63例(45.0%)INR处于1.0~1.5区间,仅29例(20.7%)INR处于2.0~3.0区间;高危卒中风险患者INR在1.5~2.0组发生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再次住院的比例低于INR非1.5~2.0组(P<0.05)。结论临床上华法林使用率低,抗凝强度低。对于中、高危卒中风险患者来说,正确服用华法林有助于将INR控制在1.5~2.5区间。当高危卒中患者的INR处于1.5~2.0区间时可减少血栓栓塞、出血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8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制定抗栓治疗方案,作基因型检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等,并对未抗凝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VAF患者的总体抗凝率为61.84%,其中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抗凝率为63.33%,在289例抗栓治疗的患者中,有59.52%选择华法林抗凝,21.80%选择达比加群酯抗凝;172例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出院时INR的达标率为22.09%,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测的患者其INR达标率(40.74%)明显高于未检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