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2004年2月-2006年6月,笔者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18例,获得较好的关节面的重建及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后期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左侧111例,右侧7例;按AO分类C2型6例,C3型12例。1.2治疗方法:背侧切口:桡侧腕背部S形切口,在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将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牵向桡侧,拇长伸肌腱向尺侧牵开,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使骨折及关节面解剖复位,较大的骨块以松质…  相似文献   

2.
王西迅 《中医正骨》2012,24(2):49-50,52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组).两组均用掌长肌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经9个月至8.5年,平均3年随访.A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3).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腕桡偏畸形,出现腕尺偏畸形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腕功能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比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彭江华 《中国针灸》2002,22(8):30-38
1 一般资料所选择 4 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人。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5年。2 治疗方法(1)取穴定位 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 ,在腕部掌侧可有三条纵行皮下的隆起 ,中间者为掌长肌腱 ,桡侧的为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在下端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选一进针点A1,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再定一进针点A2 ;在下端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进针点B1,再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定一进针点B2 (见图 1)。图 1 针法示意…  相似文献   

4.
朱丽  徐照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8-541
目的研究内关透外关透刺针局部的毗邻结构。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上肢标本26例,对内关、外关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局部断层解剖。结果与透刺针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结论透刺针的长度以40 mm或50 mm为宜。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  相似文献   

5.
正桡骨远端骨折在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临床大多能通过非手术或微创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如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尤其涉及到关节面以及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1]。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有掌侧、背侧及掌背侧联合等入路方式。其中掌侧入路沿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之间分离,切开部分屈肌支持带及旋前方肌而暴露骨折端;背侧入路沿拇长伸肌腱切开伸肌  相似文献   

6.
1996年2月~1998年12月,笔者运用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26例,取得良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0~56岁,平均39岁;病程2~33个月,平均11个月。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患侧上臂外展、掌心朝上平放于治疗桌上,腕关节下方放一脉枕,使腕关节呈背屈位。定点: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刀点,沿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向远端移2.5cm再定一点;在远侧腕横纹的桡侧腕屈肌健的内侧缘定一点,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2.5cm再定一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在此四点分别进针刀,刀口线一律与肌腱平行,针体和腕平面成90…  相似文献   

7.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又称拇长展肌腱鞘炎等 ,是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之腱鞘于桡骨茎突部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而表现为桡骨茎突部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为临床常见病 ,自1998年以来 ,笔者运用鞘内注射疗法 ,治疗该病患者 5 4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中 ,女 44例 ,男 10例 ;2 0岁~ 40岁 13例 ,41岁~ 60岁 3 4例 ,60岁~ 70岁 7例 ;病程 6个月内 3 0例 ,7个月~ 1浕 19例 ,1浕以上 5例。2 治疗方法患者前臂桡侧向上 ,处中立位 ,腕关节略尺偏 ,尺侧腕下置一软垫 ,使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及腱鞘具有一定张力。抽…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在近几年的门诊临床诊疗中遇到不少小外科疾病,如:拇长屈肌和拇浅深屈肌狭窄性腱鞘炎,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狭窄性腱鞘炎,简称腱鞘炎;腕伸肌腱起点扭伤,简称肌腱扭伤;鹰嘴滑囊炎,简称滑囊炎;腕部及足背部腱鞘囊肿,简称腱鞘囊肿等。在治疗上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接受手术及石膏固定治疗,内服药物和其他各种理疗又不易见效且时间长、不能坚持治疗等,患者感到不方便,运用单一的药物局部封闭疗法疗效不甚满意,本文应用复方注射液行局部封闭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41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刺血治疗桡侧腕伸肌腱腱周炎姚宏明笔者1988年~1993年在临床上采用针刺刺血,外敷止痛消炎膏治疗桡侧腕伸肌腱腱周炎,收到明显疗效,现介绍于下。临床资料门诊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7~56岁,平均32.3岁,病程1~7天,平均2.9天。...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以来,作者采用五生马钱膏外敷配合局部固定制动的方法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7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7~45岁32例,46~55岁29例,56岁以上17例。病程最短的...  相似文献   

11.
正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在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性反应。伸肌总腱包含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屈肌5条肌腱。笔者近几年在上述肌肉中寻找患肌并以皮下电针法进行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3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12.
桡神经损伤临床较多见。而单纯桡神经深支损伤,特别是株侧伸腕肌或部分伸指肌肌支水平以下的桡神经深支损伤则较少见,且往往因为没有“垂腕征”而易致漏诊。笔者在临床上遇到2例此类型的桡神经损伤早期漏诊病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病例报告例1:叶某,男,19岁,1995年7月11月因左肘被刀砍伤在门诊作清创缝合、抗炎等治疗,创0!期愈合。l月后体检时发现左拇、示、小指伸直功能障碍,选求治入院。入院时体查:左脓骨外保下方约4cm处有约3cm长刀伤痕,已愈合,拇伸、展及直示、小指伸指(主动)活动丧失,伸胳及食、中指伸活动正常,手部皮…  相似文献   

13.
前臂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神经深支又称骨间后神经,其能游离的长度仅3.1cm-8.8cm。自主干分出后经肘关节及桡侧返动脉的前方,继穿旋后肌浅、深部分纤维之间经桡骨,旋后肌下缘稍上方穿出,支配旋后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尺侧伸腕肌、拇长伸肌、示指固有伸肌,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支配腕背伸、掌指关节背伸、拇背伸、  相似文献   

14.
戴朝富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903-903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是由于前臂桡侧伸肌腱交叉运动,相互摩擦,损伤肌腱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肌腱周围炎症。因在病变部位可出现捻发音,又称为捻发音肌腱周围炎。近3年来,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温和灸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6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对掌功能方法治疗17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8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的随访。结果:17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中,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8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的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包钢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出现桡神经损伤9例(3.4%)。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9例桡神经损伤者有7例伸腕伸指完全恢复,2例不完全恢复。结论:肱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均可出现桡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总体疗效满意。前者更安全、简便、组织剥离少,但并发肩痛、肩峰撞击症发生率高;各种钢板对关节端骨折有更好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补阳还五汤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自拟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伸腕及伸肘角度、桡神经功能(伸腕、肌力、伸拇、伸指)、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振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伸腕及伸肘角度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伸腕、肌力、伸拇、伸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MCV及振幅,EMG中的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凝血功能指标TT、APTT、PT、FIB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阳还五汤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腕、肘关节活动度及桡神经功能,并降低患者高凝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主因右腕切割伤伴右手麻木、畸形、功能障碍40天入院。患者曾于伤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神经、肌腱断裂吻合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因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腕掌面远侧横纹以近2.0cm处见一横形瘢痕,长约5.0cm。抗阻力屈腕时不能触及各屈腕肌腱。右手部体征为正中神经、尺神经低位损伤的表现。而拟行神经、肌腱探查术,术中见在原伤处有四个瘤样结节,经探查证实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远近断端分别与桡侧腕屈肌腱近断端、掌长肌腱远断端;一条指浅屈肌腱近断端和尺侧腕屈肌腱远端相互的错吻点。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经皮下留置针配合温针灸对桡神经损伤后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肱骨中下段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循经皮下留置针配合温针灸治疗组(循经治疗组)和无针灸对照组各20例,观察2组恢复率及手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循经治疗组在恢复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无针灸对照组,同时循经治疗组在患肢伸腕、肌力、伸拇、伸指4项功能上也优于无针灸对照组。以上结果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循经皮下留置针配合温针灸治疗桡神经损伤,不仅缩短桡神经损伤的修复时间,还有效改善患肢伸腕、肌力、伸拇、伸指功能,从而提高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又称捻发音肌腱周围炎,临床常见。笔者2002年7月~2008年9月采用局部封闭治疗重型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