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复方苦味叶下珠随机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对照组92例.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与停药半年时:HBe Ag转阴率分别为58.0%与49.0%,而其对照组转阴率分别为13.2%与11.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肝功能(HA,C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亦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味叶下珠与猪苓多糖合用对HBV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苦味叶下珠合用猪苓多糖抗HBV感染疗效。联合用药组51例,口服苦味叶下珠每日3次每次5.0g,连续3个月,同时肌注猪苓多糖每日1次,每次40mg,连续20日停10日,同法重复肌注2次,疗程3个月。与单用相同剂量苦味叶下珠组53例,分别于停药后及停药后1年对比观察,联合药组HBsAg、HBeAg及HBVDNA近期阴转率分别为17.6%、49.0%及45.1%;远期阴转率为21.6%、60.8%及68.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苦味叶下珠与猪苓多糖合用对血中HBV标志物有较强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该复方(苦味叶下珠、三七等)联合干扰素(100万U肌注,隔天1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干扰素单用(剂量同前)治疗3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组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肝功能ALT、AST、A/G、SB的复常率分别为70.0%、80.5%、81.3%和77.3%,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为52.8%、58.8%,与对照组比较(36.0%,39.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与干扰素联用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方虫草珍珠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苦味叶下珠能灭活血清HBsAg和清除人工感染的鸭肝动物模型DHBsAg。据此笔者以苦味叶下珠为主要成份,研制成了治疗肝炎的药物复方虫草珍珠胶囊。自1991年以来,共治疗乙型肝炎205例,丙型肝炎15例,其结果为:①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食欲增加,肝功能改善,肝斑消失,面色好转,临床治愈率达85%以上。②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方面,15.1%HBsAg转阴,40.5%滴度降低;47.1%患者HBeAg转阴,HBV-DNA、PreS_2和PHSA-R的转阴率分别为68.8%、75%和69.2%。③15例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为86.7%,抗-HCV转阴率为60%。本文对与疗效有关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①处于HBV低复制状态的患者,疗效高于高复制状态。②急性肝炎的疗效较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好。③疗效与年龄关系不大;男性的疗效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④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46.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明显改善率分别为40%和56.7%,对照组为26.7%和4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美能在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硼砂片治疗氟骨症的机理及疗效。方法选不同类型的氟骨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硼砂片,对照组口服淀粉片。采用临床症状、体征、X线、骨矿物质含量、血、尿氟等9项生化指标为综合判定依据。结果症状、关节活动、功能试验总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86.0%、64.8%、63.6%。而对照组分别为42.2%、28.1%和15.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X线显示,治疗组中有3例治疗后骨小梁增粗、增密,而对照组未见类似改变。治疗后治疗组骨矿物质含量明显增高。两组氟骨症患者均有骨代谢异常的生化表现。治疗组治疗后血F-、AKP、尿HOP及cAMP均显著降低,血Ca、尿Ca明显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15.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方硼砂片治疗氟骨症疗效显著,所用剂量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定风珠巩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后续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定风珠巩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后续效应。方法:将86例因慢乙肝首次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住院及出院时肝功能复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定风珠巩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出院后12个月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对出院后12个月肝功能正常并稳定者查肝纤雉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M)。结果:治疗组病毒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0.9%(40/44)和71.4%(30/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A、PC-Ⅲ、Ⅳ-C、LM分别为(146.65±53.25)ng/ml、(105.37±39.66)μg/ml、(69.61±33.62)ng/ml、(93.57±35.48)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定风珠有明显的稳定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8.
国产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赛若金治疗,连续三个月为一疗程,共用药50支300万u,对照组50例应用于干扰能每支300万U,和药次数和疗程与赛若金组相同。结果赛若金组与干扰能组相比血清ALT复常数率分别为54.0%与50.0%,HBeAg转阴率各为48.0%和46.0%,HBV-DNA转阴率各为51.4%与52.7%,以上三项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该复方(含苦味叶下珠、三七等)联合干扰素(1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30例单用干扰素(剂量同前)治疗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组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肝功能ALT、AST、A/G、SB的复常率分  相似文献   

10.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5例)口服叶下珠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54例)口服灭溴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部分患者随访1年)HBV-M,HBV DNA,肝功能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9.0%,65.4%,对照组为14.0%,17.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18.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2.0%,73.5%,72.0%,对照组分别为4.0%,24.0%,23.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4.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乌体林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乌体林斯配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同期选用门诊患者96例,单独服用拉米夫定做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加用乌体林斯治疗可使HBV DNA转阴,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复常率达83.3%,对照组为60.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乌体林斯与拉米夫定配伍使用在药理上起到了协同和叠加的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服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投予有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保肝药。结果治疗8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能在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防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赵凤霞 《传染病信息》2001,14(4):180-180
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HBV DNA+)8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使用博尔泰力(氧化苦参碱)注射液40mg/d,肌注,3个月。对照组43例使用肝炎灵4ml/d,肌注,3个月。治疗结果(3个月后):2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5.3%和97.1%,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2%与3.9%,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9.5%与9.3%,2组间肝功能复常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HBeAg及HBV-DNA转阴率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5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三组治疗,A和B组74例配对随机用干扰素α1及安慰剂双盲对照观察,C组151例为干扰素α140微克连用三个月,HBeAg、HBV-DNA、HBeAg和HBV-DNA双转阴率及抗HBe转阳率分别为40.5%、57.1%、39.3%及29.7%,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扩大治疗组结果与A组相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半年和一年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治疗结束时相似,表明有较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产来立信(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铲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静滴来立信,对照组30例静妥布霉素,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细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7%,83.3%、3.3%、对照组分别为80.0%、60.0%、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米立信治疗尿路感染,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灭幽灵散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辨证为郁热证80例(治疗组).并与用得乐冲剂治疗的28例作对照(对照组),6周为1疗程。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5.0%,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6.9%,总有效率82.1%。溃疡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0.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0.7%,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比较:治疗组清除率71.2%,对照组67.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灭幽灵散剂对改善症状、愈合溃疡疗效明显优于得乐冲剂。远期疗效;治疗组溃疡复发率21.0%,对照组为23.0%。幽门螺杆菌两项检查复发率两组分别为28.5%、30.8%,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说明溃疡复发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磊  陈正爱 《山东医药》2007,47(34):32-33
取30、3、0.3、0μg/ml浓度的苦味叶下珠分别与相同浓度的拉米夫定联用于被内生聚合酶反应液悬浮的HBV DNA中,根据延长链中同位素放射强度不同,检测二者联用对HBV DNA聚合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用30μg/ml拉米夫定及单用30雌/ml苦味叶下珠的HBV DNA聚合酶抑制率分别为43.0%和1.0%,二者联用时HBV DNA聚合酶抑制率高达71.0%。提示苦味叶下珠对拉米夫定抑制HBV DNA聚合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鼓胀片,对照组服用鳖甲煎丸,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48.89%,有效率42.22%。无效率8.89%,总有效率42.22%,对照组分别为25.0%、37.5%、37.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鼓胀片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治疗肝硬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肝功能生化指标、并发症及乙肝病毒学的影响。方法: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48)。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每日100毫克,对照组服用复方益肝灵每次四年,每日三次。结果: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96周(17-161周),对照组为93周(12-160周),52周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78.7%(37/47),伴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下降,P<0.05。治疗组两年生存率为75.70%,对照组40.48%,P<0.05。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P<0.05。治疗组52周后11例(29.7%)HBV DNA转阳性,肝功能下降。结论:拉米夫定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但长期疗效有限,应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舒普深与泰能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旨在评价舒普深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选用泰能作对照。共入选病例73例,可评价疗效者61例,其中试验组(舒普深)与对照组(泰能)分别为31例与30例。安全性评价入选病例63例,两组分别为31与32例。给药方法两药均为每次1.0~2.0g,每日2次,疗程7~14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3.3%。61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致病菌49株,其中产酶菌占2/3以上。治疗结束后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0%与91.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10.0%,纸片药敏试验敏感菌百分率分别为95.9%和93.9%。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两药均有很强的抗细菌感染作用,但舒普深的耐受性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