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以三级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模式。医院专门制定了双向转诊的指征、方法以及医务人员交流模式,保证了转诊渠道畅通便捷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三甲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办院管、医院支援社区、托管等模式是目前各地在社区与医院分工协作方面的探索.三甲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加强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双向转诊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难以保全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争议.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三甲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政府在三级医院办社区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模式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的主要构成因素及现状,为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机制模型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准备。方法依据系统理论,通过系统思考,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得出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问题的要素。结果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主要互动模式有家庭医生专科化,协议转诊,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卫生服务模式等;目前互动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双向转诊标准不完善,补偿机制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互动管理监督机制等。结论系统现状及结构分析完善,可作为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变患者就医模式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在2000~2004年每年的就诊意向,比较他们到本卫生服务中心及九个社区卫生服务点与到二、三级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变化。结果:本社区居民的在九个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率逐年提高,而到二、三级医院门诊就诊量逐年减少。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心理-生物模式的全科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及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等方法,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双方面的互动,但目前却以社区卫生机构自发、无序地向综合医院单向转诊为主,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以社区健康服务为基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观澜街道积极进行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流程等机制设计,以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功能的运行机制。认真分析该地区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背景 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 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 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 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 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 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三级医院涉足社区医疗服务的必要性,二者合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合作模式的分析和探讨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职责、探索建立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模式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阳城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现况。方法:分层抽取贵阳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全科医生以及上级医院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医院人力、物力资源、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上级医院;2012年门诊总人次数为220781人次,上转人次数1239人次,上转率5.61%o,下转人次数100人次,下转率0.45%o;影响双向转诊主要的原因有医疗机构软硬件的不足、缺乏可操作的双向转诊标准及程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间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等。结论:贵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9.
双向转诊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格局,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的就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转诊路径是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双诊制",即双向转诊制和全科医生首诊制[1]。目前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落实分级诊疗,使患者获得规范、有效、连续的康复服务,在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联体下,上海市静安区建立了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站点-家庭“四站式”康复服务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四站式”康复服务模式的内涵、构架,分析康复医联体的双向转诊机制、用药联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质量控制考核体系的四大优势,同时也对康复医联体的未来境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以新型二级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点,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体制。方法前期研究构建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卫生服务理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经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获得“双向转诊”主要主体和病人流动路径,分析“双向转诊”影响因素,揭示“双向转诊”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是新型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二级互动的关键部分,研究可为医院与社区整体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国家颁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建立全科医学科。2014年6月上海市卫计委批复同意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设立全科医学执业科目,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开设全科门诊与全科病房。全科医学科致力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与学术研究等,是上海2家具备全科医学诊疗资质的三级医院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开设1年来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实践、总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合作、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面向我国全科医学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研究这四大方面分析三级医院中全科医学的临床功能定位,即体现在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符合全科思维、全科理念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过程;指明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作用,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沟通桥梁,并促使双向转诊顺利进行;指导社区全科医生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为广大全科医生搭建高层次培训平台;探讨构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强调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在区域卫生协同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利用最大化,推进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建辉  张明  沈蔷  王培花 《西部医学》2010,22(6):1170-1173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田翠环  胡燕生 《中国病案》2011,12(6):48+46-48,46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级医院的医疗信息不能与社区医疗共享,制约了社区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电子病案的实施可以解决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双向转诊模式,实时共享患者信息.方法:将双向转诊系统与医疗机构HIS系统对接,实现患者病历信息的实时传送,并自动将出入院详细记录传送给接收医院.引入省级、市县级及社区三层次不同医疗等级医院,针对患者病情合理分配转诊方向.结果: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三级双向转诊模式,实现了患者病历信息的实时共享.上转病例161例,下转病例95例,居家健康支持367例.结论:采用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三级双向转诊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高等级医院的诊治效率.提供了较多居家健康支持服务,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建立闵行区域内基于信息平台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管理宫颈疾病高危对象,早诊早治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患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 成立以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的宫颈疾病双向转诊协作组,将实事项目妇女病筛查中宫颈疾病高危对象列入转诊对象,由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2家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有信息平台支撑的集筛查、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双向转诊、诊治随访为一体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数据库,有双向转诊的制度、流程、规范、考核细则、考核指标,并纳入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范畴。 结果 双向转诊就诊率逐年提高,2014-2017年诊断宫颈病变604例,以癌前病变为主。宫颈病变早诊率为91.56%,呈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早发现率86.27%。转诊对象宫颈疾病知晓率宣教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象满意度达96.75%。 结论 闵行区开展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之间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的管理模式,有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和信息数据库,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实现了社区妇女保健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在新一轮医改突出"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分层就医"的背景下,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特定功能以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需求下,以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的实际现状为研究对象,应用风险控制研究的方法,围绕合理有效的患者评价和转送标准的构建和应用,分析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缺少合理的转诊标准和程序,转诊的权责界定和分配,利益分配和补偿措施有限以及配套制度尚待完善等4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包括:制定双向转诊执行指南和流程,完善补偿和利益分配,明确双向转诊权责分配,完善双向转诊政策制度以及增进医疗机构间沟通,为合理高效地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政府,医院,公司如何启动互联网技术参与医疗服务,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疫情中后期和后疫情时期的医疗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以"互联网+肺炎"等为关键词,搜索2020年1月20日至2月3日的疫情相关互联网健康服务项目信息,由双人背对背提取关键信息并编码,录入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余天时间中,有27家医院,19个公司开通新冠肺炎线上咨询服务,有9个省市组织了区域性线上服务.大多数项目在1月24日至27日启动,集中在少数省份,100.00%的医院和90.48%的公司项目开通发热及肺炎咨询服务,37.04%的医院和66.67%的公司项目提供衍生健康问题咨询,少数项目开展远程会诊,有个别项目提供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线上健康管理.医师是线上工作的主力,也有护士,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结论: 互联网技术为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在疫情初期的快速反应提供了条件,具备制度和技术可行性,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度不高,没有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疗体系的联动与协同.应推动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远程会诊,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促进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缓解疫情时期的诊疗压力,改善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延续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思路和借鉴。 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和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结合宜昌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5月以来的实践经验做进一步阐述。 结果 基于分病种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尤其是在三级医院床位紧张而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卫生资源优势,促进患者合理分流,提高三级医院的床位周转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但是,社会对延续护理认识不足,双向转诊机制、延续护理体系不完善,社区专科护理发展不足,下转患者无力承接却是制约延续护理的关键。 结论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资源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本地医疗资源优势,克服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化解各种挑战,采用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可以确保延续护理得到可持续发展,并为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康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复网络体系的不健全,加剧了社区的脑卒中康复需求。构建社区脑卒中康复服务体系,符合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功能定位的体现。目的 构建上海市社区脑卒中各级康复准入及准出标准,以指导社区筛选真正属于脑卒中康复范畴并亟须照护的人群,规范各级脑卒中患者的准入及准出。方法 于2018年4—7月,邀请18位综合医院心脑血管和康复领域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康复相关管理者和执行人代表,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采集各位专家对社区中心病房康复、养老机构康复、社区中心门诊康复和居家康复的脑卒中康复服务对象的准入及准出标准的意见。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0%,且最后一轮专家权威程度为0.74。根据服务对象准入及准出标准的界定原则,从介入时间点、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障碍、触觉及本体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语言和交流障碍、吞咽障碍、尿便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等方面梳理出了社区脑卒中患者各级康复的准入及准出标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中心病房、养老机构、社区中心门诊、居家四级康复服务对象的准入及准出标准可信度较高,可供社区开展脑卒中康复工作时借鉴及实际应用,同时为社区各级脑卒中康复转介机制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