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我院341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为(112.08±16.65)分,总体得分率为77%。年龄、与老师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与老师的关系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可根据其影响因素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高护生整体人文关怀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生专业思想与人文关怀能力的潜在关系,为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量表、自编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对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二至四年级护理本科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调查共754人,专业思想越稳定、专业兴趣越浓厚、对人文课程越重视的本科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评分越好(P0.01)。结论:护生专业思想与人文关怀能力具有一定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问卷星对我校一至三年级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调查,对部分护生和教师进行访谈,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父母及亲友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性格、课外阅读时间等因素对中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高校本科男护生135人,利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77.51±22.33)分,低于国内常模的(191.04±19.4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认知维度得分为(74.33±14.39)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66±12.92)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53±7.81)分,耐心维度得分率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学校人文科学教育情况、人文关怀相关理论了解情况、感知学校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见习或实习医院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感知学校的学习提升等。结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本科男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情绪智力水平对其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关系,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情绪智力量表和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对上海市1所高校的202名大一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可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提升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从而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育对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实验班(54人)及对照班(45人)。实验班的护生按宿舍分组,每组共同随访护理相对应的1名入选患者1年,并定期分享心得;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实验前后分别运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实验后实验班护生耐心、勇气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体验模式是对高职护生有益的人文关怀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3个年级480名本科护生进行便利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80.31±23.60,护生年龄越小得分越高(P0.01);人文关怀能力自我评价较高者评分高于自我评价较低者(P0.01)。结论:部分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需提高,学校应加强对护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高职院校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对231名全日制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院校护生护理信息能力量表总分为(71.33±14.33)分,条目均分为(2.74±0.55)分,性别、使用电脑年限、是否接触过护理信息系统是影响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院2018级护理专业两个自然班的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对实训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组护生在课程前后进行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调查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课程结束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护理技能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课程前与课程结束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护理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护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培养了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为高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在校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我院在校高职护生536人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68.72±10.57)分,得分率为68.8%,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人际沟通。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对护理专业的兴趣、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以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行业、学习目的、是否有过见习或实习经历等。结论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是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高职护理教育中“1+1+1”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教育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和支持性沟通量表对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19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常规教育模式下和“1+1+1”产教融合模式下护生在两个问卷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接受“1+1+1”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护生与接受常规教育模式培养的护生相比,关怀能力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接受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护生具备更好的人文关怀能力。结论 采取“1+1+1”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模式,能够提高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怀理论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8级高职护理班9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和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测评.结果 教学后两组学生CAI得分都有提高,但实验组CAI得分提高更明显,护生对关怀理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较满意.结论 关怀理论教学模式有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护理关怀能力现状及对策。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07级、08级、09级护生各150人进行护理关怀能力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总体护理关怀能力不一样,09级新生的关怀能力最高(4.01±0.37),依次是08级护生(3.96±0.48)和07级护生(3.86±0.54)。护生感知到的关怀程度与其护理关怀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介于0.11-0.21(P<0.05)。结论:现行高职护理教育可能存在关怀教育不足,高职护生关怀能力与其关怀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办本科高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成熟度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为高校管理者制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民办高校243名护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与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护生的关怀能力、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43名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总分为(178.29±12.83)分,职业成熟度量表总分为(111.54±10.41)分,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r=0.42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勇气、认知与耐心均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民办高校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但两者均处于中低水平,高校与教学医院应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将2019级护理班46名作为对照组,2020级护理班48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两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及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观察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教学实施后观察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认知、勇气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促进护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在护生实习前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护生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实训教学方法。实训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向实验组护生发放调查问卷,比较护生实训前后人文关怀情况;实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考核,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人文关怀及临床分析能力4个模块。结果实训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情况较实训前有明显改善(P<0.001),实验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融入实训教学,能有效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临床分析能力与实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同龄群体关怀互动量表、组织关怀氛围量表,对福州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同龄群体关怀氛围、是否班干部是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建议继续深化人文关怀教学改革,联合临床实习基地,共同打造良好的关怀氛围,促进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生在《外科护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生在《外科护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本科院校2018级护理专升本学生6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升本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68.96±130.96)分,得分率为75.09%,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人道、利他价值观和促进情感交流得分较高,健康教育和提供良好环境得分较低,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性别、地域、是否曾任班干部、感知他人关怀等因素有关。结论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养,高校、医院应联合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形式,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重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