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rESWT) 处理后兔小腿三头肌组织形态学及神经肌肉接头处AChE和nAChR含量改变.方法 体重 (2±0.2) Kg雄性新西兰兔60只, 对左小腿三头肌肌腹行强度1.5bar, 频率10 Hz的2 000次冲击.在rESWT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2、4、6、8周 (分别对应第16组) 各取10只兔的双侧小腿三头肌组织, 冰冻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 Ach E染色后测量平均光密度值, nACh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nAChR进行计数.结果 所有实验兔HE染色两侧对比未见肌组织形态学明显差异;前5组实验侧Ach E平均光密度值对比对照侧显著升高 (P<0.05) , 处理后第1周实验侧Ach E平均光密度值达峰值后缓慢下降, 至处理后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AchE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chR计数对比前5组均显示实验侧对比对照侧显著降低 (P<0.05) , 但自冲击波处理当天至处理后8周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处理后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AchR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兔单侧小腿三头肌肌腹行适当强度rESWT处理后, 肌组织HE染色显示形态学未产生较大影响, 而短时间内AchE明显增多、AchR显著降低, 提示该强度rESWT的处理在短时间内降低肌细胞接受刺激的数量及程度, 进而减少动作电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镜下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观察了甲状腺素对大鼠膈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状腺素可引起膈肌3种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终末反应物生成减少,分布不均,电子密度降低,接头褶排列不规则,松散,其中白肌纤维的神经肌肉接头发生改变早且较重。从而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的病理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含Shp-2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XT  Zh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52-1056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及含SH2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Shp-2)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过程中的信号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小鼠C2C12成肌细胞并使之分化为成熟的肌管细胞,应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记、RNA阻断(RNAi)以及显微荧光等技术检测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活化、乙酰胆碱受体(AChR)成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应用酪氨酸蛋白磷酸酶的抑制剂过钒酸盐(pervanadate)使MuSK活性增加,同时增加了非聚集蛋白(agrin)依赖的AChR聚集,与对照组(0.96簇/细胞)比较增加了6.7倍(6.43簇/细胞)(P〈0.01);同时过钒酸盐也增加agrin依赖的AChR聚集;通过免疫印记筛选显示Shp-2是小鼠肌肉细胞的主要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阻断Shp-2蛋白表达后,MuSK活性以及AChR聚集增加.结论包括Shp-2在内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信号被抑制时,MuSK活性以及AChR聚集增加;被激活时则MuSK活性以及AChR聚集降低.  相似文献   

5.
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施旺细胞的作用和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腰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部施旺细胞在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作用及神经元纤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萤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使用S-100多克隆抗体标记施旺细胞,抗神经元纤维蛋白(NF)单克隆抗体标记神经轴突,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10、20、30和60天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运用a-bungarotoxin(a-BTX)萤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结果 肌肉中的神经元纤维蛋白因失神经支配导致大幅度消失,随着神经再支配的进行又重新呈观。而位于运动终板及其周围的施旺细胞,共失神经支配期间先发出突起并形成一个精细的制作过程覆盖在神经肌内接头。再生期间,再生的神经轴突沿施旺细胞搭建的通道生长,此过程表现为再生轴突生长始终伴随并落后于施旺细胞的生长。随着神经再支配的逐渐完善,这个过程则逐渐消退。结论 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施旺细胞对神经出芽的启动和轴突的生长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素对膈肌神经肌肉接头影响的酶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向民  王彦 《青岛医学院学报》1991,27(2):144-146,F002
  相似文献   

7.
硫酸无叶豆碱(SP)对离体大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作用,可使电刺激膈神经所致膈肌收缩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在较低浓度时使部分膈肌标本出现收缩短暂增强的现象。较高浓度时对直接刺激膈肌所致收缩,也有一定抑制作用。SP于4×10~(-4)M时,不引起膈肌细胞膜电位的明显变化;但浓度增至2×10~(-3)M时,则有明显去极化作用。SP先使小终板电位(mepp)出现短暂的兴奋,频率增加和幅度增大,然后转为抑制。SP也能降低终板电位(epp)幅度;使epp量子含量发生先兴奋后抑制的双相变化。以上结果提示SP对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有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肌肉接点乙酰胆碱受体密度测定的一种方法,并以之测定不同类型疲劳神经肌肉接点乙酰胆碱受体密度,以期揭示运动性疲劳在运动终极处的发生机理。方法用银环蛇毒包被96孔酶标板,以受体夹心法测定乙酰胆碱受体,探讨最适条件,并以之测定不同类型疲劳神经肌肉接点乙酰胆碱受体密度。结果a-银环蛇毒包被浓度为50mg/ml,乙酰胆碱受体粗提物滴度为1∶800,酶标蛇毒滴度为1∶2000,显色反应结束后OD值在0.2~0.3,可以明显区分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粗提物。乙酰胆碱受体密度(以吸光度表示)在疲劳发生后密度下降。结论该方法测定灵敏度在微克-纳克级,重现性良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以此方法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乙酰胆碱受体密度下降可能是肌肉疲劳在神经接点处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变化。方法 采用α-bungarotoxin(α-BTX)荧光结合剂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图片分析技术,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挤压后,比目鱼肌神经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结果 神经根受压后20天,乙酰胆碱斑明显地发生卷缩,密度降低,结构紊乱,甚至崩解成碎片,60天后,乙酰胆碱斑的大小及形态逐又恢复正常,但仍留有一些异常的小球状或梭状的乙酰胆碱分支。结论 乙酰胆碱受体的形态功能与神经支配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研究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疲劳动物模型,为各种因素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用铂金电极刺激蟾蜍脊髓,保护电极刺激坐骨神经干,直刺电极刺激腓肠肌,用MS302实验系统记录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和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观察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上述疲劳的影响。结果:中枢出现疲劳时间最短;神经-肌肉接头次之;肌肉出现疲劳时间最长。丹参和生脉注射液使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出现疲劳时间都相应延长。结论:运动性疲劳首先发生在中枢,其次是神经-肌肉接头,最后是肌肉疲劳,丹参和生脉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axol was used as a tool reagen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microtubules (MTs) beneath the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studied in an isolated non-uniformly stretched muscle preparation of ratdiaphragm.After exposure to taxol (20 μmol/L,10min),the amplitude of acetylcholine potential ofinnervated muscle endplate was decreased by 30%,but the lime course of AChP and membrane po-tential remained unchang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xol can inhibit the responsiveness ofpostsynapfic membrane.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he site of action of taxol indudng inhibitionof postsynapfic responsiveness in neuromuscular junction may be the microtubules beneath thepostsynapfic membra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比较单次静脉注射2倍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顺式阿曲库铵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60例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定为Ⅰ~Ⅱ级的患者分为幼儿组(3~7岁)、青壮年组(18~65岁)和老年组(≥65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单次注入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观察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3组间气管插管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肌松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均明显短于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肌松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对顺式阿曲库铵更为敏感,起效快,肌松阻滞维持时间和作用时间短,与成人的肌松效应相似;肌松恢复时间与年龄无关,2倍ED95诱导剂量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肿瘤细胞培养技术,随机分组和空白对照设计,观察紫杉醇对CNE-1生长抑制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培养不同时间后,用MTT法、集落形成能力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发生率。结果紫杉醇为1.0×10-9低浓度时细胞生长受到明显影响,1.0×10-8浓度组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并且存在时间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在中等或低浓度紫杉醇作用下,CNE-1细胞被阻止于G0/G1期,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在紫杉醇的短时间作用去除后再培养比持续作用培养更易促使细胞凋亡。结论鼻咽癌细胞株CNE-1对紫杉醇是高度的敏感,能使细胞生长阻止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为紫杉醇治疗鼻咽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c-erbB2mRNA为靶点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7组:ASODN组,紫杉醇组,赫赛汀组,表阿霉素组,ASODN+紫杉醇组,赫赛汀+紫杉醇组,表阿霉素+紫杉醇组.分别处理乳腺癌SK.Br-3细胞72h,MTF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中效原理判定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WesternBlot检测细胞c—erbB2,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中SK.Br.3细胞的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紫杉醇的中效浓度紫杉醇组为0.14mol/L;ASODN+紫杉醇组为0.07μmol/L,其合用指数(CI)〈1,为协同作用.ASODN+紫杉醇组c-.erbB2,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紫杉醇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DN可明显增强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抑制效应,可明显降低紫杉醇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
Song D  Shi J  Lü Q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12-514
目的观察癌性肌病(LEMS)和线粒体脑肌病(MEMS)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NMJ)超微结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RP-α-BuTx标记经计算机图形扫描、医学图像与分析软件测量电镜照片中NMJ的各项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MEMS组与对照组除神经末端与突触后膜面积之比小外(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LEMS组的突触后膜长度和突触后膜与前膜长度之比大于对照组(P<0.01,P<0.001),而神经末端与突触后膜面积之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MEMS时由于NMJ神经末端内线粒体损害致其面积变小,LEMS时NMJ的突触后膜延长、AchR增加。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UPJO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 (MRU)在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UPJO)的价值。方法 对 10例UPJO患者进行MRU检查 ,并和KUB +IVU、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U诊断UPJO准确率为 10 0 % ,能清晰显示UPJO处梗阻。结论 B超和KUB +IVU提示有UPJO的患者可直接行MRU检查 ,无创且并发症少 ,可替代逆行肾盂造影 (RP) ,结合肾图可替代IVU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药物作用的培养基)、塞来昔布组(含不同浓度塞来昔布的培养基)、紫杉醇组(含不同浓度紫杉醇的培养基)和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含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和不同浓度紫杉醇的培养基)。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各组MCF-7细胞凋亡形态;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MCF-7凋亡细胞数增多,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MCF-7凋亡细胞最多,并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而增加。MTT法检测,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MCF-7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在相同时间段内,50mg·L-1塞来昔布与30μg·L-1紫杉醇联合应用组MCF-7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独使用两药时的细胞存活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紫杉醇组细胞阻滞于G2/M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最明显,在G0/G1期及G2/M期的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AnnexinⅤ/PI双染,药物刺激细胞6h后,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他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紫杉醇组和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MCF-7细胞中bcl-2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量均下调,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下调最明显;而ERK2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和紫杉醇在促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