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15min、1h和2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后,A、B两组SOD值均逐渐下降,MDA值均逐渐升高,麻醉诱导后2h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并于麻醉诱导后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D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与C组之间相比较及B与D组之间相比较,SOD值在麻醉诱导后2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DA值在麻醉诱导后1 h及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MAD升高、SOD下降;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MDA.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可取性,选择了26例手术病人行异丙酚(2.5mg/kg)诱导,异丙酚(0.08%)—安氟醚(1%~1.5%)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5分钟BP、HR;维持期间的BP、HR、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5分钟SBP、DBP明显下降,HR改变不明显,维持期SBP、DBP基本稳定在诱导前水平,波动小于基础值20%,心率无明显改变,恢复期拔管时间为22.69±11.83分钟,术后无不良反应,提示: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是一项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安氟醚复合全麻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异丙酚,安氟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下施根治术。观察诱导前,后及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患者清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诱导后血压一过性下降,术中血压平稳。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开胸行肺或食管手术患者,术中用安氟醚吸入麻醉,术毕回麻醉ICU全部麻醉未醒,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25例给预异丙酚镇静3h,对照组15例让其自然苏醒,结果:异丙酚组患者苏醒前后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躁动发生率8%(2/2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心及及血压较麻未醒时显著升高(P<0.05),躁动发生率60%(9/15),结论:异丙酚显著降低安氟醚麻醉后噪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过程平衡。  相似文献   

7.
观察异丙酚-安氟醚复合全麻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在异丙 酚、芬太尼诱导,异丙酚、安氟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下施根治术。观察诱导前、后及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 毕患者清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诱导后血压一过性下降;术中血压平稳。手术 时间(174± 26)min。异丙酚总用量(166± 63)mg。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在 10 min之内,无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 安氟醚复合麻醉两药具有协同作用,使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完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邱永升  梁郑 《中原医刊》2005,32(15):25-26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89例患儿采用异丙酚加羟丁酸钠静吸复合麻醉,喉头1%丁卡因喷雾,麻醉完善,插入支气管镜,保留自主呼吸。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异丙酚、羟丁酸钠、安氟醚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动态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 ̄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分别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30min,复合安氟醚和异丙酚用药后30min、60min测定肺内分流率及肺顺应性。结果 使用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后各时刻肺内分流率及肺动态顺应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内分流及肺顺应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何列  徐金龙 《浙江医学》1999,21(11):676-677
地氟醚是新型卤族类吸入麻醉药,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对机体循环功能影响小。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的情况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年龄30~52岁,体重55~73kg。随机分成地氟醚(D)组、异氟醚(Ⅰ)组和安氟醚(E)组,每组各2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病人术毕苏醒时间长短。方法 :34例幕上肿瘤切除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麻醉诱导。A组以异丙酚维持 ,B组以安氟醚吸入维持 ,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 值。结果 :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 :1%普鲁卡因 +0 .6‰琥珀胆碱辅以小剂量异丙酚微泵静推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对比安氟醚、七氟醚两种吸入麻醉药在腹部手术麻醉期间对机体耗氧量(V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部手术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安氟醚(E)组和七氟醚(S)组。记录手术开始前、麻醉吸醚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60、90、120、150min时的吸入一呼出氧浓度差,分钟通气量,计算VO2。同时记录呼气末CO2浓度(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T),最低肺泡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的脑瘤患者16例,ASAⅠ~Ⅱ级,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监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为80.13,麻醉诱导过后开始下降,波动于41.81~65.63之间,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V自诱导到拔管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颅脑手术在血压、心率、BIS、SPO2、HRV监测下可以维持稳定的循环,达到满意的BIS、HRV值,获得良好的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PE组,n=100)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n=100),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期间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或副作用.结果PE组麻醉时间与KT组相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T组(P<0.05),呼吸抑制较明显,麻醉期血压、心率明显低于K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精神副作用等并发症低于KT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KT组.结论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可替代氯胺酮静脉麻醉法应用于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复合麻醉与异氟醚复合麻醉的苏醒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异丙酚麻醉的苏醒情况,选择中、小手术病人26例,分组分别施行异丙酚复合麻醉和异氟醚复合麻醉。麻醉结束后,根据恢复室主分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苏早期P组病人得分显著高于I组,提示异丙酚麻醉恢复更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8.
刘雄华 《中国医刊》1989,24(5):14-15
安氟醚(enflurane,ethrane)系1963年Terrell和Krantz发现的一种强效吸入麻醉药。1966年Virtue等首用该药于人体,1968~1969年间由Dobkin等广泛介绍于临床。经过十余年临床广泛应用,普遍认为安氟醚系安全有效的吸入麻醉药。在美国,1975年应用安氟(?)麻醉的手术病例已达200万例。我国近年来在大中城市医院已逐渐推广应用,已有代替乙  相似文献   

19.
20.
103麻醉机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肺包虫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103型麻醉机紧闭法吸入安氟醚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肺包虫内囊摘除术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7~54岁,平均34.2岁。体重45~69kg,平均63.4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