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心脏病变患儿,以异丙酚2.5~3mg/kg诱导,芬太尼5μg/kg、潘库溴铵0.1mg/kg完成气管插管.异丙酚4mg/(kg.h)静滴并低浓度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拔管指征意识完全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肌力恢复良好,自主呼吸平稳,血气基本正常.结果术终1h内拔管10例(30%),1~2h内拔管15例(45%),余3h内拔管.患儿苏醒期平稳无烦躁,拔管后安静无复睡.结论异丙酚作为主要麻醉药适于心功能较好、单纯性心脏病变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并能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的观察,探讨本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病儿人手术室后以芬太尼10μg/kg,咪唑安定0.1m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麻醉。10kg以下小儿经鼻气管插管。无明显肺疾病小儿用IPPV(间歇正压通气)。对存在不同程度肺高压的小儿PCV(压力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辅以0.5%~2.0%安(异)氟醚和40%笑气。连续监测患者直肠温度、鼻咽温。围术期视心功能酌情经微量泵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果 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5天~9岁;体重3.08~32kg。疾病种类:房间隔缺损(ASD)20例,室间隔缺损(VSD)60例,法洛四联症(TOF)24例,右室双出口(DORV)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TAVVC)3例,完全房室通道(CAVC)7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2例,单心室(SA,LRCPA)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3例,其他复合畸形19例。无一例麻醉死亡,转流时间为20~300min。结论 本方法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和麻醉技术操作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在小儿唇裂修复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麻醉后期使用异丙酚代替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可行性等。方法:38例年龄3个月-2岁的唇裂儿童,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儿术前30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15mg/kg。氯胺铜5-10mg/kg基础麻醉进入手术室后,加入1羟丁酸钠70—80mg/kg静脉滴注,1%地卡因猴头表麻,气管插管,氯胺铜1—2mg/kg间断注射维持麻醉。当手术临近结束时出现麻醉减浅症状后,将患几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用5%葡萄糖稀释而成的0.08%异丙酚稀释液缓慢静脉推注,大约1-2mg/kg。此时,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和心率。另一组为对照组,再次经静脉缓慢滴注氯胺酮1—2mg/kg。结果:手术结束后,行气管拔管,实验组,因此时患儿基本清醒,拔管较顺利。对照组,因氯胺酮作用尚未消失,有时拔管会受到些影响。两组麻醉效果良好,但清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认为可以在手术近尾声时少量给予异丙酚,以达到及时拔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门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处理组在30s内分别静注氯胺酮.1-1.5mg/kg和异丙酚1-1.2mg/kg诱导后,继以微量泵将两者混合液按异丙酚4mg/(kg·h)和氯胺酮2mg/(kg·h)的起始速率连续静脉输注维持。对照组在30s内静注氯胺酮2mg/kg诱导后,并用微量泵以2-4mg/(kg·h)的速率连续输注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处理组的SBP、DBP和HR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处理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能有效地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异丙酚辅用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人工流产患为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先静注0.2-0.5ug/kg,1分钟后静脉异丙酚1.5-2.0mg/kg,间断推注异丙酚20-30mg维持至手术结束;50例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麻醉行人工流产术),静注异丙酚2-2.5mg/kg,间断推注异丙酚20-80mg维持麻醉至术毕。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显,患无疼痛感,差异有显性(P<0.05);术后腹痛程度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性(P<0.01)。结论:人工流产中应用异丙酚辅用芬太尼麻醉在镇痛效果及术中、术后腹痛程序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异丙酚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病人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病患者胸部和腹部手术,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组),异丙酚组(Ⅱ组)。前者在诱导前行与手术部位相应区域的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5ml,出现麻醉平面后诱导插管。两组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1—0.15mg/kg,异丙酚0.5-lmg/kg,芬太尼4-sμg/kg,维库溴安0.1—0.15mg/kg。过度通气3分钟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微泵输入异丙酚4—12mg/(kg.h)。记录术前、诱导、插管、术中、清醒拔管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前、诱导及插管时血液动力学无显著差异,但在术中及术后清醒拔管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病患者手术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龄患者心血管手术的快通道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应用快通道麻醉技术行心血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丙泊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麻醉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术后常规镇痛,尽早拔管。结果:术中芬太尼平均用量(13.2±1.6)μg/kg,异丙酚用量(550±25)mg,平均麻醉时间(232±26)min,CPB时间(109±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5+29)min。术毕即气管拔管2例,ICU6h内拔管48例,平均拔管时间(243±30)min,术后均顺利恢复。ICU停留时间(2.7±1.6)d,术后住院时间(10.1±4.9)d。结论:高龄患者也可安全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行心血管手术,术后早期拔管、早期活动可加快身体康复,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PO)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23例)。麻醉诱导时静脉予异丙酚1mg/kg,术中以3-5mg/(kg.h)静脉维持;对照组(20例),诱导及术中未予异丙酚,监测其手术麻醉过程中P-LPO、E-LPO和P-SOD、E-SOD的变化。结果:异丙酚组气管插管后1h、气管拔管后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LPO、E-LPO均显著下降(均P<0.05),P-SOD`E-SOD则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LPO、E-LPO均显著下降(均P<0.01),P-SOD、E-SOD则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氧自由基代谢紊乱,临床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盆腔手术200例行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10ml+0.3%地卡因10ml+1:20万U肾上腺素,麻醉平面出现后,随机分组,异丙酚组100例,术前5min静滴异丙酚稀释液(5%GS4份+异丙酚1份),负荷量为10mg/kg,维持量2~4mg/kg。氟芬合剂组100例,术前5min静注氟芬合剂2-3ml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P、R、MBP、SPO2、ETCO2等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病人入睡时间、清醒时间、神志、自我感觉等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麻醉优良率异丙酚组96%,氟芬合剂组88%(P<0.01)。说明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可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尤适于恐惧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股沟斜疝疝囊高扎术患儿硬膜外阻滞联合异丙酚输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扎术患儿30例,肌注氟胺酮5mg/kg,患儿入睡后行硬膜外阻滞,给予异丙酚2mg(kg.h)静脉泵入维持。记录入室时(110)、切皮前(T1)、切皮后1、5、10min(T2-T4)和术毕(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记录2h、4h患儿镇痛效应及术后4h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患儿各时点HR、RR、SPO2均在正常范围;苏醒时间为5—20min,术后2、4h患儿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术后4h时家属满意率为93%。结论:腹股沟斜疝疝囊高扎术患儿硬膜外阻滞联合异丙酚输注时,麻醉效果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徐国亭 《中原医刊》2007,34(3):46-47
目的 观察异丙酚、氯胺酮联合靶控输注(TCI)在儿童静脉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择期ASAⅠ-Ⅱ级小儿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两组患儿均在入室后以4-6mg/kg氯胺酮肌注诱导。观察组:异丙酚以1-2mg/(kg·h)、氯胺酮以2—4mg/(kg·h)速度联合TCI维持麻醉,依麻醉深浅调整TCI速度:对照组:异丙酚、氯胺酮依麻醉深浅分别单次静脉注射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满意率、SBP、HR、RR、SpO2、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总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率98.5%,术中循环、呼吸稳定,无不良反应,术毕清醒时间(14±3)min,麻药总量;异丙酚(1.2±0.8)mg/kg,氯胺酮(2.6±2、1)mg/kg。对照组麻醉效果满意率84.6%,循环、呼吸不平稳,有呕吐、屏气、躁动、嗜睡等不良反应,术毕清醒时间(69±38)min,麻药总量:异丙酚(2.8±1.4)mg/kg,氯胺酮(6.4±2.7)mg/k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联合TCI维持儿童静脉全身麻醉,循环、呼吸稳定,具有安全、可控性强、术后清醒快、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少、操作简捷等优点,可在儿童静脉全身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产静脉麻醉药双异丙酚与进口麻醉药丙泊酚的麻醉效能,评价双异丙酚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完善后,分别采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TCI)双异丙酚(B组)或丙泊酚(D组),每组20例。记录微机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意识恢复时双异丙酚预计血药浓度(Cp50)为2.12,3.26和1.55mg/L,丙泊酚则为1.78,3.17和1.48mg/L;意识消失时双异丙酚用量为2.20mg/kg,丙泊酚为1.98mg/kg。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SpO2无明显改变,双异丙酚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增高(P<0.01)。结论 双异丙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双异丙酚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增高,可通过改进乳化技术、稀释药物或先注射20%利多卡因1-2ml来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桥小脑角肿瘤病人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右桥小脑角肿瘤病人,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小儿安定0.2mg/kg、阿托品0.02mg/kg)。用安定0.2mg/kg、芬太尼4mg/kg、异丙酚1.5-2.0mg/kg、琥珀胆碱1.5-2mg/kg诱导。吸入异氟醚,同时静注0.5%异丙酚和0.167%芬太尼4-6mg/kg·h-1,用英国产IFNECA泵控制输入速率,用芬兰产Datex-Engstrom监测诱导前、诱导后、锯颅骨时、取瘤中、取瘤后的NAP、HR、SPO2、RR、MV、PETCO2、VT。手术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停药后带气管回病房。结果:本组病例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稳定,取瘤中呼吸频率(RB)减慢,每分通气量(MV)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术中保持自主呼吸,便于呼吸的管理,术毕在SPO2适宜情况下保留气管导管返回病房,经60min左右时间待创面凝血确实后再拔除气管导管。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右桥小脑角肿瘤病人,儿麻醉方法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②方法选择脑动脉瘤夹闭手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F)组和异氟醚复合异丙酚(IS)组,每组20例。RF组:静注异丙酚4-6mg/(kg·h)、万可松1-2μg/(kg·min)、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IS组:静注异丙酚4~6mg/(kg·h)、万可松1-2μg//(kg·min)、异氟醚1%~2%浓度吸入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诱导插管后(T1)、切开脑膜前(T2)、降压期间(T3)、夹闭时(T4)、关脑膜后(T5)、拔管后(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同时记录停药后.呼吸开始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及躁动的情况。③结果RF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IS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躁动发掌率RF组明显低于IS组。④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梅忆枫 《河北医学》2009,15(11):1277-127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进行婴幼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内环口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①静脉全麻组(R组)30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06mg/kg、芬太尼3ug/kg。②吸入全麻组(S组)30例,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06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R组用瑞芬太尼0.15~0.3ug/kg.min、异丙酚6mg/kg.hr维持麻醉。S组吸入七氟烷2.5~3%维持。术中根据手术进程适当调整麻醉深度。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EtCO2、心率。记录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拔管后的SPO2、EtCO2、MAP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均少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苏醒更优于吸入七氟烷麻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40例ASA I~II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组(Iso组)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组(C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1 mg / kg,芬太尼5 μg/ kg,维库溴胺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C组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150 μg/ kg.min)加芬太尼(0.05μg/ kg.min);Iso组在C组基础上,在诱导后至体外循环开始前以及体外循环结束致手术结束时吸入1.0 MAC异氟烷;在劈胸骨前和转流前两组都追加异丙酚1 mg/kg,芬太尼5 μg/kg;肝素化(500IU/㎏)后常规建立CPB。两组患儿麻醉和手术实施过程均标准化。记录两组患儿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监测采集开放静脉通路时(To)、麻醉诱导后10 min(T1)、主动脉阻断后10~20 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10~20 min(T3)4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检测开放静脉通路时(To)、主动脉开放后2 h(T4)、术后24 h(T5)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变化;观察术后多巴酚丁胺使用情况。结果 Iso组和C组患儿CPB时间(44.5±8.2 min vs 45.8±9.7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4±7.3 min vs 18.1±6.6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8% vs 96%)、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4±3.8 h vs 15.5±3.4 h)和ICU滞留时间(30.2±6.5 h vs 32.1±6.9 h)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点的MAP、CVP和HR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儿在T4和T5时点血浆CTnI含量较T0时点明显增高(P<0.01),但Iso组患儿血浆CTnI含量在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C组患儿(6.26±2.10 ng/ml vs 8.40±2.28 ng/ml,3.80±1.72 ng/ml vs 6.11±1.65 ng/ml,P<0.05);术后Iso组患儿需要使用多巴酚丁胺的比例和使用多巴酚丁胺的时间与C组患儿无显著差异(30% vs 40%,16.4±14.7 h vs 19.8±18.2 h,P>0.05),但Iso组患儿多巴酚丁胺使用总量显著低于C组患儿(84.6±96.1 mg vs 96.9±100.5 mg, 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麻醉需要,但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较异丙酚静脉麻醉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多巴酚丁胺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呕吐的特点及丙泊酚诱导麻醉对该手术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LC325例,ASAⅠ~Ⅱ级。按诱导用静脉麻醉药的不同分为3组,A 组114例,丙泊酚2mg/kg诱导;B组107例,依托咪酯0.4mg/kg诱导;C组104例,2.5%硫喷妥钠5mg/kg诱导。其他诱导药物相同,包括:阿托品0.5mg ,芬太尼5μg/kg ,维库溴铵0.07~0.1mg/kg。诱导后均持续吸入0.5%~1.5%异氟醚维持麻醉;间隔30~40min酌情追加首次维库溴铵用量的1/3~/2。术后48 h内双盲法观察呕吐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47.4%、56.1%、45.2%( P>0.05)。不同时间段呕吐发生情况:丙泊酚组以术后6h以内发生率最低,硫喷妥钠组次之,并显著少于依托咪酯组(P<0.01);6~12h丙泊酚组最高,硫喷妥钠组次之(均为 P<0.01,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但该时间段3组间无差异(P>0.05)。依托咪酯组术后24h内相对均衡。结论:LC后呕吐发生率较高,丙泊酚在术后早期抗呕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病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人流手术患者先静脉推注2%利多卡因0.1mg/kg、芬太尼1ug/kg,再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剂量为2.0mg/kg,术中必要时分次给予0.5mg/kg异丙酚追加量,以维持适当麻醉深度。结果:用小剂量利多卡因,可以大大降低静注时的疼痛,在静注2%利多卡因(0.1me,/kg)后,与静推芬太尼,异丙酚低于国内文献推荐异丙酚剂量2.5-3mg/kg,病人感觉舒适,血流动力学几乎没有太大变化,镇疼效果满意。结论:无痛人流时三药联用能提供平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5例MG并胸腺瘤的病人,行胸腺瘤切除术,用N2O-O2-Sevoflurane吸入加阿曲库铵、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阿曲库铵的用量为0.1-0.2mg/kg,Sevofluranel-1.5MAC,必要时加用芬太尼0.05-0.1mg。结果:21例病人顺利拔管,其中8例术后5h在ICU拔管,2例IIb型术后两天拔管,Ⅲ、Ⅳ型各一例行气管切开,5天后停用呼吸机。25例病人症状得到控制出院。结论:在MG病人行胸腺瘤切除的全麻中,只要阿曲库铵、Sevoflurane应用恰当,对此类病人的呼吸无明显延迟恢复作用,也可保证术中平稳,术中安全拔管。此方法应为MG病人行胸腺瘤切除术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与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支撑喉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单次静注1.5~2.0mg/kg,R组以瑞芬太尼单次静注1μg/kg,F组以枸橼酸芬太尼2.5μg/kg(插管前3min单次脚注)。意识消失后,氯琥珀胆碱1~1.5mg//kg静注。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以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03μg/(kg·min)。丙泊酚7—8mg/(kg·h)连续输液维持麻醉,F组以枸橼酸芬太尼0.1μg/(kg·min).吸入2%异氟烷维持麻醉。记录两组备时段生命体钲(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跟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min和1h的意识状态(OAAS)。结果(1)两组在麻醉维持期间和麻醉恢复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稳定,MAP、IIR分别和其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瑞芬太尼组早与对照组(P〈0.05);(1)瑞芬太尼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min,1h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可控性好的特点,是支撑喉镜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