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唇裂修复术中再造人中凹,朱缘弓和唇珠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在双侧唇裂Ⅱ期修复时,应用人中旁下蒂真皮—肌肉瓣向下旋转180°交叉转移到前唇下部,重叠编织,再与两侧红唇瓣镶嵌组合成新的唇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继发畸形,多表现为红唇、唇珠组织修复欠佳。本文采用上唇粘膜肌肉瓣推移术修复唇珠、红唇的缺失。自1988年到1992年共修复5例,外形比较满意,典型病例报道如下。典型病例 肖某,女性,21岁。主因先天唇裂术后  相似文献   

4.
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报道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修复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在双侧鼻孔的内侧沿鼻小柱皮肤粘膜交界缘向下达鼻小柱基部并经鼻底向外达外侧脚外侧并绕鼻翼外侧脚弧形向上;在上唇正中上部画出叉形瓣切口线;再在双侧鼻孔底部上唇瘤痕两侧画垂线至唇红缘。然后切开鼻底及鼻翼外侧脚皮肤,在鼻翼内侧脚上端缝合。将叉形瓣向上推形成鼻小柱下端。切除上唇瘢痕组织,必要时可设 Abbe瓣经旋转180°后按粘膜、肌层及皮肤层缝合。10~14天行Abbe瓣断蒂。结果 用该术式对34位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鼻唇外形、鼻小柱长度及鼻孔大小趋于正常。上唇过紧得到了松驰。结论 该术式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矫正有用。  相似文献   

5.
双侧唇裂在唇腭裂畸形中的发生率,据作者的资料为17.7%(68/387),国外文献约为14.33%。双侧唇裂可有多种类型,畸形常较复杂,因此,要得到满意的修复十分困难,这点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公认。 双侧唇裂的畸形特点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修复中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再造唇珠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平均14岁。于全麻下行双侧唇畸形矫正术,术中同期设计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向下方滑行、转移再造唇珠,以达到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的目的。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26个月,唇珠形态稳定,未再出现口哨畸形。整体上唇形态满意。结论: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失、口哨畸形的修复方法较少,在唇红黏膜上保留原来需要被切除的瘢痕组织并通过适当修整、滑行、重建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可以得到稳定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我们针对双侧唇裂修补术后继发鼻上唇畸形,用上唇叉形瓣修复鼻小柱,恢复鼻背皮肤与鼻大翼软骨,鼻大翼软骨内脚与鼻中隔软骨的正常解剖位置,预留上唇正中条形皮肤恢复人中结构,恢复口轮匝肌的完整性等方法,共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20例,获得良好效果。记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26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18岁。20例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给予双侧眶下孔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效果充分。手术后5~7天拆线。  相似文献   

8.
9.
唇裂Ⅰ期唇珠再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唇裂修补术Ⅰ期唇珠再造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7年以来,我们设计了唇肌瓣在单侧唇裂、双侧唇裂修补术时同期唇珠再造。结果 233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结论 唇肌瓣是利用裂侧多余的唇组织设计而成,操作简单,能使红唇整体形态自然流畅,唇珠饱满,尤其是利用此法修复术式已趋成熟定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唇珠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侧唇裂修复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面裂畸形以唇裂最为常见,其中双侧唇裂占各种类型的唇裂的15%左右。临床上,虽然双侧唇裂较单侧唇裂少见,但双侧唇裂畸形和修复难度均双倍于单侧唇裂,双侧完全唇裂常常伴有腭裂和严重的鼻畸形:因此.双侧唇裂修复比单侧唇裂更为复杂、困难,其良好的修复效果只有单侧唇裂的一半。目前现有的双侧唇裂修复方法大多有缺点.特别是不甚适用于年龄较大,前唇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双侧唇裂患儿术中设计的前唇宽度以及鼻部生长在术后2年间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3~18个月双侧唇裂患儿,术中设计前唇上部宽3mm;前唇下部宽4mm的手术切口,术后进行2年的宽度改变临床观察测量,并在术中术后测量鼻底宽度;上唇高度;鼻翼唇峰距,将各组不同时间段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所有双侧唇裂患儿术后6、12、24个月时前唇宽度进行性增加,按上3mm,下4mm设计前唇手术切口,术后外形较接近正常的人中形态。同时,鼻底宽度;上唇高度及鼻翼唇峰距均有所改变。结论:在行双侧唇裂修复术时,在不影响血供的情况下,前唇宽度设计应足够狭窄,同时前唇长度设计不可过长并尽量维持术前鼻唇角的角度,以期达到术后良好的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国内发生率约为1.625‰左右[1],双侧唇裂或唇腭裂约占唇裂发生率的9%~15%左右[2]。对单侧唇裂或唇腭裂的整复治疗、研究比较集中,其整复方法及其原则已趋于成熟、统一[3]。但对双侧唇裂或唇腭裂的解剖特点、整复术式、术后远期效果评价等,与单侧唇裂研究相比还远远滞后。双侧唇裂,尤其是双侧唇裂伴腭裂的患者行一期唇裂修复后仍伴发许多继发畸形,这些畸形及修复效果的优劣最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造成这种畸形的因素除解剖结构上的原因,还有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技巧等因素的存在。经过对二期畸…  相似文献   

14.
唇裂术后畸形,尤其是双侧唇裂术后,其修复更为棘手。疤痕切除后上唇全层缺损太多,形成的缺损与唇红缺损常不在一条直线上,如采用拉拢缝合,上唇组织会更紧张,唇红明显少于下唇,达不到整复效果。采用唇交叉瓣将下唇组织转移到上唇,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上唇缺损分作三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屈义瑗 《口腔医学》1994,14(3):116-117
本文根据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两大类。并针对各类畸形提出矫治术式且术后进行追踪观察均获得较为肯定的临床效果。文中对二期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术前、后相关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美容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方法在唇峰重建、唇珠再造、人中凹形成及唇鼻畸形的矫正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曲延刚  张玉根 《上海口腔医学》1996,5(4):222-223,224
双侧唇裂修复手术方法的改进曲延刚,张玉根,李艳军,张庆元双侧唇裂常采用Brown和Barsky术式,由于前唇组织缺损多、移位大、前颌高突,故修复后唇部解剖形态,生理功能难以恢复,尤其人中凹、唇珠形态不明显。口轮匝肌未重建其连续性,是造成唇部运动平坦畸...  相似文献   

18.
个体化双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能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的个体化裂修复术式。方法;以双侧唇裂术前鼻小柱基部两侧至前唇唇峰点,以及两侧鼻翼基部至侧唇唇峰的距离是否对称作标准。将术前双侧唇裂的畸形特点分为5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畸形特点设计手术术式。结果;共设计出5种双侧唇裂修复术式,每一种术式仅适用一种双侧唇裂术前畸形的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双侧唇裂因其唇部组织缺损,组织移位均比单侧唇裂严重复杂得多,所以给手术修复带来许多困难。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修复术式,我们自1985年—1989年采用美国学者Black等1980年来我国介绍的对合口轮匝肌全唇重建法,对17名双侧唇裂患儿进行了修复手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双侧唇裂的整复,迄今仍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不计其数的方法已经付诸应用。作者将这些方法归作三类,第一类包括在双侧唇裂修复中应用与单侧唇裂矫正原则相同的技术,第二类方法是分两期或三期关闭裂隙;第三类方法是直接关闭裂隙。作者在实践中对第三类方法作了某些改进,使得修复后的唇,形态更加自然、美观、对称,颊沟更深,效果更佳。手术方法患儿的施术年龄为3个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作者的常规方法,包括应用双侧梨骨瓣完全封闭原腭裂,这样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瘘道的危险。手术操作如下(图1):在鼻小柱基底,前唇中点,设点X,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