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2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A、B两组中随机分别抽选1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A、B两组均给予舒血宁20mL、奥扎格雷钠100mL一日一次静滴,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500mL/次,每日1次,连用10d.治疗组在发病后6h内在DSA下给予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静点降纤酶后,应用奥扎格雷钠维持治疗。同时,与60例对照组对比,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5%,总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时间t〈6h14例,总有效率100%;6h〈t〈12h26例,显效率92.5%,总有效率96.20/0;12h〈t〈24h20例,显效率78.9%,总有效率84.1%,应用药物治疗距离发病时间越早越好,无不良反应,无严重出血。结论:降纤酶和奥扎格雷钠联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优点,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d、第6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给予血塞通静点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降纤酶静点,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顿服,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起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29)。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维脑络通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第1、3、5d加用降纤酶10BU,5BU,5B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比较治疗1w后两组的治疗效果。降纤酶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88.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而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纤酶治疗组30例,首剂10^IU,其后5^IU,隔日静滴,共用药3次,总剂量为20^IU。对照组15例,观察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头颅C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各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纤组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试验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全部受试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为溶栓新药,它有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可降低血粘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作用,本组降纤酶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降纤酶使用比较安全,选择适当的病例,降纤酶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1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迭拉奉降纤酶治疗组(34例)及降纤酶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降纤酶首剂量10u,以后每日5U共用6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刑代替依迭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分,并化验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7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14d、21d更为明显(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时段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72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将入选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分为观察组(发病时间3h)与对照组(发病时间为3~6h)各36例。均采取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24h、治疗后7d患者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cy、BNP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7d,两组Hcy、BNP水平均显著改善,而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病死率及颅内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发病3h以内患者相比于发病3~6h的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起效快,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更显著,病死率更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34-1435
目的探讨持续旋骨内动脉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FicatII期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应用介入动脉药物灌注后旋骨内动脉置管持续药物灌注5天,B组仅应用介入动脉药物灌注治疗,C组保守治疗通过静脉用药10天,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DSA造影观察灌注前后股骨头染色及血管分支数量,及术后随访1、3、6月股骨头MRI所见改善情况,并据此评估短、中、远期疗效及有效率。结果疗效结束后A组血管增加数目较B组多;术后短期、中期,远期有效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率远高于C组,并且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动脉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较静脉保守治疗,更好的阻止股骨头坏死进展,此方法操作安全、易行、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家兔脑梗死模型动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并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效果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家兔食用高糖高脂饲料10 d,制备高糖高脂血症模型,模型成功后应用自体血栓栓塞方法制备家兔脑梗死模型.脑梗死模型制备后2 h低分子肝素钠组腹腔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0 U/kg,降纤酶组静脉推注降纤酶0.1 U/kg,1次/d,连续7 d,其他两组不给药.于高糖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前后、给药前及给药第8天分别4次抽血检测动脉血浆中血脂、血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的变化.结果:4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内皮素1水平: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脑梗死模型2h后各组均高于梗死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仅降纤酶组的内皮素1水平低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23.8&;#177;31.8),(19.3&;#177;2.8),(29.7&;#177;3.4)ng/L,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脑梗死模型2h后各组均高于梗死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仅降纤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76.2&;#177;8.1),(64.6&;#177;5.6),(62.2&;#177;5.8)ng/L,P<0.01].③血脂、血糖: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脑梗死模型2 h后及给予治疗1周后检测的三酰甘油、胆固醇和葡萄糖与梗死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可引起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浓度升高,降纤酶可能通过影响这两种生物分子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而低分子肝素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降纤酶联合 LMWH治疗组与降纤酶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降纤酶 10 U静脉滴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 L MWH 5 0 0 0 U,每 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用 5天。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 74.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7.9% ,总有效率 96.3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5 .7% (P<0 .0 5 ) ,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 1.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8.9% (P<0 .0 1)。结论降纤酶联合 L MWH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致残率 ,并能够预防进展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家兔脑梗死模型动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并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效果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家兔 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家兔食用高糖高脂饲料10 d, 制备高糖高脂血症模型,模型成功后应用自体血栓栓塞方法制备家兔脑梗死模型。脑梗死模型制备后2 h低分子肝素钠组腹腔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0 U/kg,降纤酶组静脉推注降纤酶0.1 U/kg,1次/d,连续7 d, 其他两组不给药。于高糖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前后、给药前及给药第8天分别4次抽血检测动脉血浆中血脂、血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的变化。结果:4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内皮素1水平: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 脑梗死模型2h后各组均高于梗死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仅降纤酶组的内皮素1水平低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23.8±31.8),(19.3±2.8), (29.7±3.4)ng/L,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脑梗死模型2 h后各组均高于梗死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仅降纤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76.2±8.1), (64.6±5.6),(62.2±5.8)ng/L,P<0.01]。③血脂、血糖: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降纤酶组高脂高糖血症模型制备后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 脑梗死模型2 h后及给予治疗1周后检测的三酰甘油、胆固醇和葡萄糖与梗死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可引起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浓度升高,降纤酶可能通过影响这两种生物分子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而低分子肝素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64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于发病24h内治疗。治疗组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对照组维脑路通400mg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4d。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TCD检查治疗组用药后VA等血流速度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倍他司汀治疗VBI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4%)高于对照组(81.3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救治成功率高,且可以快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r-tPA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r-tPA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5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治疗1d后起,r-tPA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r-tPA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有效而且安全;r-tPA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可不依赖头颅MRI和脑动脉介入技术,能够在一般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降纤酶治疗急进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100例,发病在48 h以内,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0 d(肝素3 000 U),对照组使用降纤酶10 U,连续静脉滴注3 d.结果 28 d后分析2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方便,应为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r-tPA动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治疗6~9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对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63例发病6~9h内CT灌注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r-tPA动脉接触溶栓,B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7d行NIHSS评分,90 d行mRS及BI评分以评定临床预后;A组患者术前、术后行脑血管DSA检查,判定闭塞血管再通情况;两组患者24 h内均复查颅脑CT,观察是否合并脑出血.结果 A组30例,B组33例;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差异24 h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A组较B组在治疗后24 h、7d时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90 d良好预后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溶栓治疗后成功再通20例(66.67%),24h内有2例并发脑出血,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是治疗6~9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官颈癌及膀胱癌大出血时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晚期宫颈癌、膀胱癌急、慢性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术中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结果37例中32例术后12h出血即明显减少,3—5天出血停止,追踪4—12个月无复发;5例止血效果不佳者均为宫颈癌盆腔脏器广泛转移,其中3例于2周后再次行栓塞手术成功,1例放弃治疗,1例于3周后死亡,35例(94.6%)患者除症状改善外,1个月后CT检查肿瘤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晚期官颈癌、膀胱癌大出血,安全显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手术患者按术后止血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压迫止血,观察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穿刺部位血流峰速及血管最小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血肿、血红蛋白(Hb)异常、皮肤溃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操作简单,可有效提高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和术后舒适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