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84例宫颈癌、262例宫颈良性病变和3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宫颈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查,比较三组被检者感染率.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从高到低为:宫颈癌患者(89.29%)、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3.28%)和健康对照组(0.67%),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义乌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宫颈癌危险因素,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7年参加义乌地区宫颈癌普查的50034名妇女中随机选取2687名,对这2687名妇女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的"三阶梯"诊断原则进行筛查,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HCII)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性行为史及卫生习惯、肿瘤家族史、宫颈癌防治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198例为研究组,非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者24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高危型HVP的感染率为76.8%(152/198),正常对照组为14.1%(351/2489),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宫颈癌防治知晓率研究组为16.7%,对照组为31.4%.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高危型HPV 感染、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低(≤17岁)、多次人流史(≥4次)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呈显著关联.结论 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有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研究发现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与宫颈癌发病有关.宫颈癌防治应建立起筛查体系,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高危型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的干预,同时加强人群的健康宣传,落实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2年12月间选取科室收治的274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相关的宫颈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避孕措施、产次、接触性阴道出血等7个因素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将宫颈炎患者分入对照组,针对宫颈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宫颈肥大、多产历史、和较低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7.773、12.012和5.892);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主要的保护因素有接触性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结论:针对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较多,因,宫颈癌的防治,要重视建立宫颈癌发现系统,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加强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普及健康卫生知识,有效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龙华 《医学综述》2012,18(12):1886-1890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二位,目前研究表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其年龄、生育史、性病史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病变发展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现临床上有多种筛查方法,如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等,它们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宫颈癌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上皮内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型别和危险因素,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市多家医院就诊并做宫颈癌液基细胞学筛查的患者做 HPV分型成功9328例,统计分析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病变中HPV感染主要型别,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HPV16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感染型别,其次为HPV52、58、33、18,性伴侣多、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小、人工流产等因素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不同宫颈病变人群中HPV感染主要以单一型别、高危型感染为主,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越高HPV感染率越高。对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宣教,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不同病程阶段宫颈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为微量元素在预防控制和治疗宫颈疾病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129例宫颈疾病患者及同期到该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宫颈癌组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第一次结婚年龄?初次分娩年龄?怀孕次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出阳性率方面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颈癌组患者机体锌?硒?铜?镉?镍?砷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血清锌?硒水平高是宫颈癌的保护性因素,初婚年龄早,初次分娩年龄小?怀孕次数多?血清铜含量高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游晓蓉 《四川医学》2010,31(7):929-930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968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占92.56%(其中宫颈炎性病变占83.7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前病变)占7.02%,宫颈癌占0.42%。在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仅为18.19%,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高达66.18%、75.00%。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调查分析显示性生活过早(特别是〈16岁)、多性伴、不洁性行为、性伴包皮过长、有性传播疾病史、慢性宫颈炎、HPV感染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大力宣传性卫生知识,防治性传播疾病,积极治疗宫颈炎性病变,特别对30~50岁有慢性宫颈炎,且HPV感染的已婚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分布构成比,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感染率,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为主;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着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升高,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为92.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双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相关性(r=0.404,P<0.05)。结论: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端粒和端粒酶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多态性,还有婚产和性行为因素等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深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为提高宫颈癌的检测诊断技术以及为HPV疫苗的研制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安俐  金小方  陈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07-3809
目的:通过对合江地区宫颈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宫颈癌高发区泸州市合江县农村进行为期3a的调查研究,以榕山镇中心卫生院及合江县医院门诊就医的年龄为25岁~45岁的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采样,应用TCT技术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再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检测;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8±2.21)岁,经TCT筛查,发现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及CINII共163例,CINI96例,良性病变53例;HPVDNA阳性253例,总阳性率为81.0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年龄、怀孕次数、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肿瘤家族史、长期口服避孕药、卫生条件、HPV感染(P<0.05),其中HPV感染是最密切的因素。结论:宫颈癌与HPV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而怀孕次数、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肿瘤家族史、长期服避孕药、卫生条件六因素为促进宫颈癌发生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病变残留发生率。方法选取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微小浸润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后随访一年,记录病变残留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病变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切术,其中发生术后病变残留30例,病变残留发生率为30. 00%。单因素分析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 1种、切缘状态为阳性、病变范围 2个象限、病变级别为微小浸润癌、病变部位累及腺体的患者术后病变残留发生率明显增高(P 0. 05);年龄、绝经状态、产次、锥切方式与术后病变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切缘状态、病变范围、病变级别、病变部位累及腺体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发生率较高,病变部位累及腺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 1种、病变范围 2个、病变级别为微小浸润癌、切缘状态为阳性者为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西宁育龄期女性宫颈病变现状及其认知情况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500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巴氏涂片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初筛方法对宫颈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同时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该地区女性对于宫颈癌的认知情况并明确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筛查初步诊断显示1500例抽样人群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48例(3.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及以上22例(1.5%);674例认知较好,826例认知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及家庭收入与女性对于宫颈癌的认知情况密切相关。结论西宁育龄期女性宫颈病变的现状较一般,但整体的认知情况不佳,这主要与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及家庭收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35-1137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患者2 0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育龄妇女病理证实无CIN病变者1 000例作为对照人群。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均集中在20~49岁,20~39岁最为集中;宫颈癌主要集中在30~49岁及≥50岁年龄段,以30~49岁构成比例最高。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在20~29、30~39岁构成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与宫颈癌组在20~29、40~49、≥50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户籍情况及性生活年限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HPV感染、性生活年限过长及非本地户口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宫颈病变住院患者200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HPV,对比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前病变(CIN)病变程度及年龄相关性。结果:慢性宫颈炎及CINI、CINⅡ、CINⅢ、宫颈癌各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20-30、30~40、40~50、40~50岁组)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水市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联合检测及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141例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7.66%,检测结果中21种亚型均有出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24.29%,年龄分组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最高峰值出现在≤31~40岁年龄段,为23.60%,随年龄增加,感染率下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宫颈癌的阳性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以上总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危型、高低危混合型(P<0.05)。结论天水地区HPV感染率为17.66%,略高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除HPV16型外,HPV感染的其他主导型别为HPV58和HPV52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今后的妇科病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经期、避孕等情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后,得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工流产的次数、首次性交年龄以及宫颈炎等。结论:要想避免宫颈癌的发生,首先要提升妇女对其的了解程度,在体检中增加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性教育,提高其首次性交的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讨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今后的妇科病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经期、避孕等情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后,得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工流产的次数、首次性交年龄以及宫颈炎等。结论:要想避免宫颈癌的发生,首先要提升妇女对其的了解程度,在体检中增加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性教育,提高其首次性交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
1800例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玲  涂江莲 《重庆医学》2006,35(12):1119-1121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80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1800例患者中,行病理检查802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45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20例,宫颈癌12例,宫颈尖锐湿疣14例,正常宫颈7例,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宫颈尖锐湿疣的诊断符合率分为96.02%、98.13%、91.67%、92.86%。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和亚临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惠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11-1012
目的探讨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9月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324例患者中全部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78例,宫颈浸润癌4例,内膜癌1例,慢性宫颈炎219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22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测定证实的767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密切,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