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山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辖 15镇 14乡 ,人口 5 6万。自1973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 (EHF)以来 ,疫区范围从小到大 ,疫情逐年攀升 ,至 1986年达到最高峰 ,发病率达5 6 8/ 10万。其后发病率逐年有所下降 ,但基本稳定在 10 /10万左右。为了解我市近 5年来EHF的流行特点 ,现将我市 1996~ 2 0 0 0年EHF疫情资料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江山市卫生防疫站法定传染病年报表及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人口资料来自江山市统计年鉴。2 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 采全年龄组…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病情复杂多变,早期不易诊断等特点。我院自1981—1993年共收治30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EHF 诊断及其分型均 相似文献
3.
南汇县自 1 964年 1月在泥城乡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 ( ed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以来 ,至 2 0 0 0年底 ,共计发现病人 1 75 5例 ,分布于 32个乡 (镇、场 ) ,现仅有周西乡 (现为康桥 )尚未发现疫情。根据历年有关资料 ,笔者对南汇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资料来源于南汇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1 .2 人口资料 来源于南汇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资料。2 结果与分析2 .1 流行病学特征2 .1 .1 流行强度 南汇县地处上海浦东 ,属平原河网地形 …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流行的出血热多为具有肾脏综合征的出血热。近年来,本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病情变异大,尤其是早期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本文介绍4例胃肠型病例因早期胃肠症状明显而造成误诊,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男,43岁,农民,因发热5天,呕吐、腹泻、尿少1天,伴腰酸痛。当地诊断“胃肠炎上感”治疗无效转来诊治。入院检查:BP7/5KPa、T38.5℃、P100次/分,R22次/分,神志清、精神 相似文献
5.
隋月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2,8(4):205-207
1976年在南朝鲜首次分离到汉坦病毒和1981年我国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获得成功以来,其实验室检测技术发展迅速。EHF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病毒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就近年来EHF血清学检测技术的某些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查明35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的密度构成与种群分布;方法:夹日法,村内、村外同时布夹,每次布夹不应少于2昼夜;结果:村内密度为20.16%,村外密度为10.21%,村内鼠种较村外丰富,黑线姬鼠为优秀种,褐冢鼠、小家鼠、大仓鼠为常见种;结论: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3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2 6岁 ,孕 1产 0 ,因停经 4 0周、发热 4 d、见红 1d,于 2 0 0 1年 5月 2 9日入寿光市妇幼保健院。末次月经2 0 0 0年 8月 2 2日 ,预产期 2 0 0 1年 5月 2 9日。入院前 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头痛 ,体温摄氏 39.0℃左右。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经静脉滴注青霉素钠、利巴韦林 (病毒唑 )、双黄连后 ,症状无明显好转。入院体检 ;体温摄氏 38.6℃ ,血压 18.0 / 12 .0 k Pa,全身浮肿 ,心肺正常。产科检查 :宫高34cm ,腹围 110 cm ,胎方位为枕左前 ( L OA ) ,胎心 138次/分 ,宫缩不规律 ,宫口开大容 1指。估计胎儿体重 35 0 0 g。血… 相似文献
11.
刘瑞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7):551-553
目的 了解宜丰县1971-2010年HFRS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1971-2010年的HFRS疫情资料分析.结果 共报病3015例,死亡148例(4.91%),主要分布在东片区占72.04%,以20~30岁(25.21%)农民(72.23%)为主,男女比2.17∶1.高发季节在11、12月和次年1月(46.27%).结论 该县HFRS发病呈波浪下降,东片区发病相对严重.日后应加强野外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HFRS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东片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顺昌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5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4.4%和86.7%,93.3%的患者出现蛋白尿和86.7%血小板减少;EHF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8%,重叠感染组的肝损害发生率较单纯感染组高;肾损害发生率类似;本病1~3月多发,多见男性青壮年民工和农民;22.2%病例有鼠类接触史。[结论]应综合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流行性出血热,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周宁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地理分布性质。[方法]应用泊松(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对周宁县1985-1998年EHF病例空间分布资料进行拟合,并用χ2检验作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该资料不服从随机性的泊松分布,而服从聚集性的负二项分布。[结论]该县EHF病例在空间分布不是随机均匀的,而有严格的地区聚集性。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中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数量及其带病毒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点管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报告的医疗机构来源,近几年疫情下降的原因,掌握重点管理县实际发病情况.方法 调查青州市、临朐县和昌乐县3个重点管理县(市) 2005年的出血热疫情报告构成,各1所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2所乡镇医院的漏报、误报,估算各地实际发病数,血清学诊断水平,临床业务人员对诊断标准的掌握情况.结果 报告病例的68.07%来源于县级及以上医院,报告病例的血清学诊断率为89.46%,3所县级以上医院总的误报率、漏报率分别为5.60%和20.38%,实际发病数都高于报告病例数,其中昌乐县漏报率较高,达78.79%.69.97%(16/23)的临床业务人员认为对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60.85%(14/23)的临床业务人员认为近几年实行重点管理后对报告病例提高了血清学诊断要求,所有调查医院皆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血清学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我县重点防治传染病 ,为了追踪观察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变化以及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按照卫生部 (2 0 0 2~ 2 0 0 5年 )监测方案要求 ,结合本县实际 ,我县继续对人间疫情、鼠间疫情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人间疫情监测 收集本县各乡镇每个月HFRS发病数、病死数及人口资料等计算发病率。采集每位病人血清和采集部分健康人群血清作IgG抗体检测。2 鼠间疫情监测 按照监测方案 ,每月在城关镇地域或平桥镇地域调查点进行鼠类密度及种群调查和带病毒率调查。3 检测方法 病人或疑似病人和健康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掌握本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结果 1999-2010年本省出血热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2004-2010年发病率位次位居全国前列。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3%。2000-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4∶1;年龄分布以16~60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30%。1998-2010年,季节分布以秋冬季为主,11月份达到最高峰。1955-2010年,地区分布以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7%。2005-2010年,本省出血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平均百分比为14.27%。本省疫源地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发展到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由东部山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向城市发展的态势。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本省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82年临颍县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后,疫情不断发生,疫区范围逐年扩大,发病率曾位居全县传染病发病前5位,已成为我县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春季全民灭鼠活动等防治措施,HFRS疫情明显下降。为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现将临颍县1982—2009年HFRS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历年来疫情报告年报、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统计年鉴。1.2分析方法数据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卢龙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的方法进行鼠带毒情况的监测,采用夜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结果 EHF的流行特征:EHF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3—5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2~76岁,其中以30~49岁年龄组为多;自然感染率为6%;鼠密度为3.32%;鼠带毒率为10.55%。结论开展全民灭鼠活动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蔓延,传染源主要为鼠类。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主要传染源。大白鼠是动物实验室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东北林区主要传染源。此病主要流行春夏季,多发于青壮年。近年来我地区流行趋势上升,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4月对5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着,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