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的三维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下颌骨骨折进行了MSCT检查,在此基础上进行MPR、SSD、CPR重建,观察它们显示下颌骨结构和骨折的情况。结果 SSD能清楚地显示整体下颌骨的结构、颞颌关节;MPR能多方位显示其解剖及周围的关系;CPR能将下颌骨展平,可显示弯曲部位或不规则走行的骨折。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下颌骨横断图像转化为可以任意旋转的立体图像,能够详细了解其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清楚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对临床诊治或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体坐骨神经连续组织切片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人体坐骨神经连续组织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方法 新鲜人体坐骨神经标本1例,采用人发作为定位材料,连续冰冻切片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切片经高分辨率扫描仪扫描后获取神经断面的数码信息,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重建真实地再现坐骨神经内部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可显示坐骨神经中神经束的任意断面及其全长的解剖结构与相互关系,形象地展示坐骨神经内部神经束的复杂重组过程。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以任意角度显示。结论 采用人发作为定位材料,同时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定位的方法,人体坐骨神经内部神经束三维结构的重建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周围神经内部神经束三维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国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50-150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髋臼骨折均摄X线平片及CT横断扫描,其中25例采用SSD(表面遮盖法)或MPR(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三维重建。结果:30例髋臼骨折中,简单骨折15例,X线平片仅显示12例骨折;复杂骨折15例,CT横断扫描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25例行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手术中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髋臼骨折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便于推广、功能齐全、价廉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系统及进行三维重建。方法 :利用目前较先进的数码摄片技术和自行编制的软件系统 ,对层距 1.0 mm的人体头部断面共 2 4 0层进行侧脑室的三维重建 ,同时对头部整体行三维重建以其进行相对定位和比较。结果 :重建后的侧脑室可和头部进行参照显示 ,行旋转、透明处理和不同方向的任意剖割。结论 :较以 CT、MRI断面图像重建的模型增加了轮廓的准确性和器官内组织的鲜明色彩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便于推广,功能齐全,价廉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系统及进行三维重建。方法:利用目前较先进的数码摄片技术和自行编制的软件系统,对层距1.0mmr的人体头部断面共240层进行侧脑室的三维重建,同时对头部整体行三维重建以其进行相对定位和比较。结果:重建后的侧脑室可和头部进行参照显示,行旋转,透明处理和不同方法的任意剖割,结论:较以CT,MRI断面图像重建的模型增加了轮廓的准确性和器官内组织的鲜明色彩。  相似文献   

6.
张磊  王震寰  张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09-111,114
目的:为大脑后中央区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和显微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将1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位薄层MRI数据以Dicom 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中央后沟、中央沟、侧脑室、正中裂及大脑,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用面重建方法对中央后沟及整脑同时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大脑中央后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了中央后沟在活体脑中的形态及位置,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结论:中央后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后沟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并可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外科和神经外科教学提供影像学辅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在颌骨埋伏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埋伏牙患者行CT检查,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层面重建。结果:CT能清晰显示颌骨埋伏牙的形态、唇腭侧位置及牙列、邻牙关系。结论:CT是显示颌骨内埋伏牙形态的影像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曲面断层片和牙片均不能清楚判断埋伏牙的19例患者,应用CT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T三维重建后,19例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临床矫治。结论 CT三维重建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干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重建臂丛神经干的三维轮廓及内部各神经束的立体行径。方法 采用头发作为定位材料,将臂丛神经上、中、下干连续组织切片后进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二维数码信息后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真实地再现臂丛神经上、中、下干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干内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 由于采用了较为精确的定位材料和方法,图像显示效果较好,是一种臂丛神经三维重建的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烟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颅脑CT平扫和CT颅脑血管造影检查,扫描结束后用三维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结合原始横断图像综合诊断分析。结果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发生狭窄、闭塞,受累段多为颈内动脉段,颈内动脉发生狭窄的位置均位于C1或C2段,容积再现重建图像直观,清晰显示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动脉,立体感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重建可清晰显示脑底增生小血管和侧支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综合应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病变周围空间关系,为临床诊断烟雾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的正常值范围进行测量,研究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方向。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健康成年人共68例,收集体检者的原始颅脑CT数据。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体检者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进行重建,在该平面上对单侧侧脑室宽度进行测量。将中线旁开2.5cm处作为为标准穿刺点,然后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模拟。结果 68例健康成年人的单侧侧脑室的平均宽度为(15.59±2.85)mm(95%置信区间:15.32-16.26mm)。其中:年龄44岁组侧脑室平均宽度为(13.49±3.32)mm;45年龄59岁组平均宽度为(15.24±3.65)mm;60年龄74岁组平均宽度为(15.96±3.57)mm,年龄75岁组平均宽度为(18.63±2.96)m m,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体检者的平均最大偏开角度为(17.66±1.53),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的最大偏开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小偏开角度为(6.08±3.27),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宽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偏开角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通过研究发现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偏开角度范围为6.08~17.66之间,能够保障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内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内埋伏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常规X检查难以确定埋伏矛空间位置者36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Duo 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用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tortstructions,MP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图像。结果 双排螺旋CT轴位图像.三维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深度、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双排螺旋CT表面遮盖法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联合断面图像可为临床提供上颌埋伏牙的大量信息,可作为埋伏牙治疗进一步的精确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42例,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且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通过对两种重建技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结果 42例患者扫描后进行二维、三维重建,均可通过对图像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图像质量对骨折部分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线走行及方向、骨折边缘的形态等显示清晰。对于颧骨骨折、鼻骨骨折以及上、下颌骨骨折,MS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骨折移位和骨折线走行较二维重建更具优势,但对于粉碎性骨折合并蝶骨、筛骨以及颧骨骨折显示方面,则二维重建横断位更具优势。结论 MSCT扫描的二维重建技术可作为临床对颌面部骨折的基本诊断手段,而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检出率高,能对颌面部骨折的具体情况从多角度、多切面进行准确显示,为临床提供的影像学资料可作为指导临床做出合理的修复手术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00-101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2 5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 ,其中15例采用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2 5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根据 L 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 ,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2 5例髋臼骨折中 ,1简单骨折 10例 ,其中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 2例 ,后壁骨折 3例 ,后柱骨折 1例 ,横行骨折 1例 ,X线平片仅显示 8例骨折 ;2复杂骨折 15例 ,其中双柱骨折 4例 ,T型骨折 3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4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 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8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2块 ,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结论 :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 ,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牙齿正畸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薄层重建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并联合运用横轴面图像进行术前诊断。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牙齿畸形,尤其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形态、唇鄂侧位置及与邻牙关系,54例牙齿畸形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一致,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牙齿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织学切片法在三维重建大鼠海马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3只,取全脑至脊髓颈1节段后固定,其中2只标本在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冰冻切片,1只标本行正中矢状切片,片厚30 μm。所得切片行尼氏染色,在5倍物镜下行显微拍摄。每张切片拍摄4至5张照片,在Photoshop 7.0软件中进行图像拼接,三轴法对所得图片进行配准。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在3D DOCTOR 4.0软件中将连续图像中海马划分为CA1、CA2、CA3和DG 4区,对这4区以及侧脑室分别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利用软件自带工具计算出各区及侧脑室体积。结果 (1) 大鼠海马结构起自于前囱后1.4mm或对耳线前7.6 mm,止于前囱后6.8mm或对耳线前2.2 mm,全长5.4 mm;(2) 侧脑室呈“C”形位于海马外侧,齿状回位于中线两侧,CA1区位于海马的顶部,CA2区位于CA1区的外侧,CA3区位于CA2与齿状回之间;(3) 海马内各区体积CA1为(8.634 9±0.092 7) μL,CA2为(2.952 2±0.058 7) μL,CA3为(3.756 9±0.061 4) μL,DG为(8.547 9±0.139 0) μL,侧脑室体积为(2.143 5±0.040 8) μL。结论  利用组织学方法可以对大鼠脑内海马结构及其各区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利用3D DOCTOR 4.0软件可以计算重建的海马各区体积。  相似文献   

17.
三维MR动态增强扫描在壶腹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3D CE M R I)及多层面重建(M PR)在壶腹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壶腹癌患者进行常规M R平扫和磁共振水成像(M RCP),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M RCP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M PR,3D M R I采用M PR方式进行图像重建,主要观察肿瘤强化方式、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腔内病变显示情况。结果3D M R I扫描表现:动脉期至平衡期呈轻度至中度逐渐明显异常强化7例;平衡期轻度强化2例;延迟8~10分钟后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3例。M PR重建图像显示总管梗阻端腔内病变3例,十二指肠肠腔内病变4例。结论3D M R I扫描有利于壶腹癌病灶范围的观察及管腔内病变的显示,M PR重建图像对肿瘤向管腔内侵犯显示更直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以听辐射与上纵束的位置关系作为标志追踪解剖听辐射的方法。整个听辐射行程可分为升部(从内侧膝状体至内囊后脚)和横部(从内囊后脚至颞横回)。该方法简便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