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眉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端端组),将同期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术的2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端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吻合时间、吻合口的张力大小、受压迫程度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反酸、嗳气及进食梗阻发生率。结果端端组平均吻合时间(25.17±5.15)min,端侧组平均吻合时间(26.10±5.30)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吻合口张力比端侧组小,且不受压迫而偏曲。端端组无吻合口瘘,端侧组有2例(9.52%)吻合口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流食端端组患者无梗阻感,端侧组4例(19.05%)出现梗阻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内,反酸、嗳气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无迟发吻合口瘘及需要扩张的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因不需在管胃上另做切口,可避免管胃盲端挤压吻合口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右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右径三切口+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闭合器切除部分小弯侧胃制成管型胃,经裂口、食管床上提至颈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间断全层加固吻合口。结果:术后吻合口瘘1例(1.8%),吻合口狭窄2例(3.6%),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癌残留。结论:管状吻合器颈部胃食管吻合简便易行,降低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止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新手术方法。方法:改良食管胃层-层吻合包埋缝缩法治疗食管贲门癌97例,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访83例无吻合口狭窄及术后返流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能够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下咽胃吻合治疗颈及高位胸上段食管癌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应用胃吻合重建消化道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食管全切除,胃经食管床上徙至颈部行下咽胃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并腹部切口裂开中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随访6月-6年,平均2年,3例分别于术后3~5个月发生吻合口不同程度的狭窄,均行扩张后治愈;切端癌残留1例。结论下咽胃吻合治疗食管癌成功的关键是直视下游离、良好的吻合技术和胃组织及血供的充分保护,其手术在基层医院可行并行益。  相似文献   

5.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达30~40%以上。为此,我们采用食管、胸腔灌洗及逆行胃管对吻合口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食管下段癌2例,贲门癌6例,分别于术后第3、4、6日发现吻合口瘘,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2007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中晚期食管、贲门癌50例,其中贲门癌21例,食管癌29例,切除36例,发生并发症12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就主要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胸胃瘘等并发症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分析31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在X线电视监视下置入鼻饲管的资料。结果 本组鼻饲管置入成功率93.55%(29/31),平均置管操作时间15分钟,无各种并发症发生。鼻饲管维持时间9—78天,平均42天,除1例死于肺梗塞外,其余30例保守治愈,效果满意。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在X线电视监视下置入鼻饲管实施十二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简便、安全、低廉、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肠内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2000年1月6日至2007年10月18日849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采用手工吻合,颈部吻合口瘘7例,治愈4例,死亡3例,无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手术及吻合方式、胸腔感染、抗菌素应用、基础疾病、吻合口张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和探讨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方法 改进,为临床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提供另一个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近三年来200例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所采取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明确该手术方法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 对200例胸中段以上食管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采用左侧开胸,将胃沿食管床经主动脉弓后方向上提至颈部,在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做一纵行切口,将胃和食管行端侧吻合,采用4-0的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的方法 进行吻合,并将吻合口包埋入胃内,以减少术后吻合口返流,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采用左胸左颈两切口,颈部食管胃端-侧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并将吻合口套入胃内以抗返流,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为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鱼嘴状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9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加保留迷走神经干术(研究组),与对照组60例常规吻合方式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症状评估、食管pH值的测定、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能有效降低胃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后间隙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67例食管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不同途径吻合的治疗预后。其中经胸骨后吻合术33例(A组),经胸腔内吻合术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死亡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A组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并发吻合口瘘4例(12.1%),无死亡(0%),吻合口狭窄2例(6%),肿瘤复发7例(21.1%)。B组治愈出院29例(85.2%),并发吻合口瘘6例(17.6%),死亡5例(14.7),吻合口狭窄3例(8.8%),肿瘤复发8例(23.5%)。B组死亡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的发生率及肿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时,胃代食管经胸骨后间隙吻合是安全可靠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良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食管癌切除术98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施行改良胃食管吻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吻合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9例病人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提示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49例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胃镜或食道吞钡摄片证实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吻合口宽度在0.5~0.7 cm之间8例,吻合口宽度在0.3~0.5 cm之间3例,吻合口宽度<0.3 cm有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达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吻合口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优点,有效减轻病员术后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左中寅  付庆林 《医学信息》2007,20(7):617-618
目的总结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治疗体会,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12例二次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死亡3例,手术治疗死亡4例,死亡总数7例,总死亡率14%。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保证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大网膜包绕吻合口,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选择采用二次手术予以治疗。中晚期吻合口瘘患者,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秦永跃  边茹  司华 《医学信息》2009,22(6):493-495
目的采用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来进行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胃底再造,吻合口下肺韧带包埋术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结果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例,发生率为4%,而实验室无吻合口瘘发生,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术治疗贲门癌具有一定的抗瘘效果及明显的抗反流作用。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门诊随访1 y,采用胃镜检查评估患者食管狭窄情况并根据狭窄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狭窄组与未狭窄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发生术后食管狭窄10例(16.95%),未发生食管狭窄49例(83.05%).狭窄组患者病变长度高于未狭窄组,端端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占比高于未狭窄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过长、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是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为病变长度、吻合方式、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6.
张轶男  张中喜 《医学信息》2010,23(6):1691-1692
目的 总结1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2例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一期吻合治疗经验,12例均采用胸膜外入路,5例需作近端食管肌层切开延长,施行瘘管结扎、切除端侧吻合2例.结果 存活9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诊治、重视围手术期呼吸管理及营养支持,选择恰当术式和精细操作仍然是目前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方式及经验,方法 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行手术切除,选用3种不同的术式进行消化道重建。行右胸,上腹正中及左颈三口结肠代食管4例。在后外侧切口残胃脾胰尾移入胸腔,主动脉弓下食管残胃底端侧吻合2例,左后外侧切口食管下段残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日趋普及,因吻合技术欠佳等原因,常见有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吻合口扩张术或扩张后放置记忆合金支架治疗16例吻合口狭窄,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行临床梗阻症状及上消化道钡透摄片确诊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3~76岁,平均54.1岁。狭窄发生时间:3个月以内9例,4~6个月5例,6个月以上2例。狭窄部位:主动脉弓以上者5例,贲门癌切除及弓下者11例。其中12例行扩张术加药物治疗,4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369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正确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25例,其中吻合口瘘19例,胸胃瘘6例,总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28.0%。行保守治疗1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6.3%;行二次开胸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综合应用静脉高价营养和胃肠内营养等治疗手段是处理胸内瘘的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主要困难是近口端须切至食管开口部以上,残端太短致使重建食管非常困难。作者为4例上段食管癌患者施行了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重建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