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辉  吴健民 《检验医学》2006,21(4):383-38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观察仪器、性别、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计数值的影响,并观察各种血小板的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血小板与其参数的测定可受仪器、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中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改变,而其余仪器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某些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测定结果有多种影响因素,在使用这些参数时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血液常规检查,并在各医院普遍使用,既提高了供了工作效率,又为临床提供了多项指标,如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人病房采集患者末梢血标本,稀释标本有时不能及时测定,有时由于标本量大或病房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从而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造成影响,为探讨由此对PLT及其参数MPV测定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SysmexKX-21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PLT及MPV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T)及其参数、脂蛋白(a)[Lp(a)]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5500)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010)测定4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的PLT及其参数和脂蛋白(a)和CRP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组血小板及其参数、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血小板比容(PCT)明显减少,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LP(a)和CR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改变、Lp(a)和CRP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小儿血小板升高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血小板(Plt)计数增高的因素。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EDTA 2K溶液观察抗凝剂浓度对Plt计数的影响;不同仪器及测定时间对Plt计数的影响;在贫血等疾病情况下,用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疾病对Plt计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抗凝剂浓度、不同分析仪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川崎病等情况下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后立即测定与放置 15min后测定及红细胞 MCV<70fl时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比较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凝剂浓度和检测仪器对 Plt计数没有影响;采血后立即测定对Plt影响较大,最好放置15~20min再测定;某些疾病情况下Plt升高与其发病机理有关。但当红细胞MCV<70fl时Plt计数假性升高,需用显微镜计数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海霞 《检验医学》2002,17(2):109-110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 h、2 h、4 h、8 h、24 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 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 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 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 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8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年龄段7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血小板体(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 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h、2h、4h、8h、24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 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h内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时采用手工镜检法计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min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即刻血小板数(P<0.05),之后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低于放置10min血小板数(P<0.05)。采用手工镜检法测定血小板,即刻血小板数与放置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镜检法计数(P<0.05)。结论: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与标本放置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大小有关,必要时可进行重新采血或手工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从日常检测的住院病人标本中,选择MCV<65fl的标本32例,MCV在65~70 fl的标本59例,MCV及RDW均正常的标本30例,分别在K-10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同时,每份标本人工显微镜计数二次取均值统计,将结果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MCV及RDW均正常的标本各仪器与镜检法及各仪器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MCV在65~70 fl之间时,K-1000及CD-3700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CD-1700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MCV<65 fl时CD-3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K-1000及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时,对MCV<70 fl的标本我们应通过人工镜检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在使用K-1000血细胞分析仪时,对MCV小于65fl的标本以及MCV在65~70 fl之间而RDW明显增大且其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的标本应手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病患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运用SY SM EX XT-1800 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85例慢性肝炎、68例肝硬化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分析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肝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为临床评价病情及疗效观察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ysmex XT-2000i测定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总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等各项参数。结果甲亢患者的P-LCR、MPV、PDW及PLT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甲亢患者其大血小板比率增大,可能会引起血管阻塞。因此,检测甲亢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其诱发血栓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D二聚体(DD)对诊断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测定其全血MPV、P-LCR和血浆DD,并与5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MPV,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测定MPV、P-LCR及DD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MPV和P-LCR更显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2.88)%,(10.95±1.48)fl,(34.24±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2.02)%,(10.19±1.29)fl,(28.4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 31,0.021 77,0.026 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对77例CHD患者及51例体检健康者进行SUA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根据SUA水平另将CHD患者分为CHD伴高尿酸血症(HUA)组和CHD正常尿酸组。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UA、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1、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伴HUA组与CHD正常尿酸组比较,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正常尿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SUA与P-LCR、MPV、PDW呈显著正相关(r=0.207、0.213、0.238,P<0.05),与PLT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关系密切,HUA可能通过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陶立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30-1530,1532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中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率(P-LC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1800i及Sysmex KX-21N检测134例AMI患者的MPV和P-LCR。结果AMI患者MPV和P-L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和P-LCR是AMI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方法:动态测定38例重症肺炎患儿(A组)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与普通肺炎患儿80例(B组)和正常儿童(C组)100例作对照。结果:入院24h内A组PLT明显高于B、C组,均P<0.01,而PDM、MPV、P-LCR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PLT高于C组,P<0.05,而PDW、MPV、P-LCR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72h后复查,B组各血小板参数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PLT明显下降,而PDM、MPV、P-LCR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7d复查,各参数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动态检测肺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  相似文献   

18.
邱丽君  顾青  孟俊  沈立松 《检验医学》2012,27(5):382-385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腔隙梗死组70例、脑梗死组400例(单纯脑梗死组73例、合并高血压组200例、合并糖尿病组27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00例)]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测定所有对象的TEG各项参数[K值、angle(A)角、MA值];同时应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g水平,应用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Fg与K值呈负相关(r=-0.134、P=0.000);与A角、MA值、PLT呈正相关(r=0.210、P=0.000;r=0.251、P=0.000;r=0.122、P=0.000);与MPV无相关性(r=-0.007、P=0.957)。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A角、MA值及PLT、F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P<0.05),而腔隙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在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MA值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组Fg水平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均无差异。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PLT数量、质量、形态和Fg水平的改变。Fg与TEG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EG检测可以作为对脑血管疾病具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7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XS-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测定,分组与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PLT计数结果,作相关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其对PDW、MPV、P-LCR、PCT等参数的影响。结果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70fL〈MCV〈80fL的地中海贫血患者PLT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60fL〈MCV〈70fL和MCV〈60fL患者PLT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直方图出现翘尾现象,使部分患者PDW、MPV、P—LCR、PCT等参数未能测定与计算。结论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地中海贫血McV〈70fL患者血小板测定会导致结果假性升高,并影响PLT相关参数的测定与计算,需根据PLT直方图改变进行手工法复查。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印肖  张素娥  郭力 《临床荟萃》2004,19(7):387-389
目的 探讨脑梗死 ,脑出血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梗死患者 4 0例 ,脑出血患者30例 ,正常对照组 35例 ,患者在发病后 72小时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 ,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 ,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6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与脑出血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较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在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