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性消化不良是小儿科常見疾病之一,其致病原因多系喂食不适当或因腸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因而发生腹泻,关于腹泻之治療方法一般可以应用药物療法飲食療法而治癒,但有一些患孩虽經上述方法治療仍未見效,本年秋季小儿科配合本科針灸二十五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病例結果,都得到良好的療效,茲将治療經过初步小結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者:郭森之子,甫周岁,住泉州市西街五塔巷口。病名:腸热泄泻。原因:喂干饭挾胃热著滯胃腸。症状:嘔吐,泄泻,口渴,小便短赤,时啼哭无定。初邻医楊某用消导利水之剂治疗无效。旋与胃苓散加减,服后轉泻綠色清水,煩躁大渴,嘔亦更剧,前后病程历五天,在第四、五日則日  相似文献   

3.
气功疗法对胃腸机能障碍性疾患有显著疗效,根据練功者主訴常称在練功以后便秘解除,大便通暢,而在練功过程中易产生腹鳴现象,上一医生理教研組与上海气功疗养院曾为此进行客观观察,结果发現練功过程中腹鳴音均显著增加。胃腸的运动机能症与胃腸的分泌机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練功病人亦普遍觉得練功以后食慾增加容易飢餓,因此我們便选择三位經驗充足練功时间较長的患者进行胃液分泌狀况的实驗观察。操作过程与結果:于早晨空腹时插入胃管,全部抽出空腹胃液隔15分鐘后再行抽出,然后叫患者进行練功,練功后15分鐘与30分鐘时各抽出全部胃液;继則停止練功于停止練功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时亦依次  相似文献   

4.
本組病例,就診时皆以腹瀉为主訴,旦病程較長,病久多虛,久瀉又多与脾腎有关,部分患者又繼发于痢疾之后,可見腸胃尚有湿热未清之象。治疗以連理湯为主,藥物組成为:党参、白朮、干姜、甘草、黄連、茯苓。部份患者如土虛木侮,厥气横逆,腹胀痛甚者,加木香、吳萸、青皮、白芍以疏肝理气;飲食不慎,或气滯中阻,里急后重者,加枳实、神曲、萊菔子以通府导  相似文献   

5.
痢疾一病,我国古医籍“黄帝內經”对該病的病因症候,已有了明确的记載。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太阳司天之政,四时之气,风湿交爭,民病注下赤白。”“至真要大論”說:“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注下赤白”。“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則便血”。从上所述,可見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痢疾之名,古称腸澼滯下、下利,而无此痢字。按医籍记載,此病与泄瀉統称下利,则以有无里急后重,及大便膿血而别于泄瀉。揣古人定名之义,腸辟者,盖寓有痢疾病灶在腸,澼积而便下不爽之意。滯下乃形  相似文献   

6.
例一:钱××,男56岁,張甸亞东大队社員,于7月27日前来医疗組門診。病已有五天,腹瀉,腸鳴,排泄物呈水液狀,完谷不化,食慾不振,舌有芒刺,四肢无力;并有腰痛,診断为急性腸炎,取穴:天樞1×,中脘1,关元×,足三里1,三焦俞1,神闕×,腰阳关1。7月29日复診:腹瀉大退,腸鳴消失,惟腰痛如昔。取穴:中脘1,足三里1,腰阳关×,环跳1。嘱其休息,注意飲食。7月31日又来复診:腸內症狀消失,腰痛好轉。  相似文献   

7.
病歷摘要患者:×××男性,二十一歲,未婚,學生,江西泰和人。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突然寒戰高熱,二十六日自覺寒熱頭痛見好。三十日服丸藥數粒後腹瀉,一日十餘次,大便粘液带血,至三十一日腹瀉止;九月後因全身發黄,入某院住院治療。  相似文献   

8.
肝属木,賴血以养,其性直而喜条达。若为郁怒所仿,尖其疏达之用,則結为肝郁。肝得病,脾胃虚,則肝木乘之,《沈氏尊生》胃病源流篇云:“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者著而为病……。以木性暴,而正克也。”因此,在临証上常見木(肝、胆)土(脾、胃)併病,一般称为肝胃郁滯。  相似文献   

9.
方名:水瀉奇方。方源:見“验方輯要”。藥味:樟腦,白矾,松香,硃砂,各等分。制法:将上述四味藥,分別研細。先研硃砂,白矾;再研樟腦、松香,然后混和研勻(否則,因藥品粘滯,不易研碎),收瓷瓶內,勿令泄  相似文献   

10.
吐瀉是小儿常見的疾病,因小儿的飢飽、寒热不能由自己掌握,故易于受寒停食,造成腸胃系的病变。治疗小儿吐瀉病的药物不論是中药或西药,都有很多很好的品种和方剂。但是小儿多不肯服药,父母亦不忍强灌小儿药液,如果利用外治法又无針刺痛苦,最合理想。我們只是用药膠貼在臍上,即能起治疗作用。我院中医科試用本法治位50多名,患儿疗效达80%,茲將用法介紹如下; 处方:甲、藿香正气丸研末密封备用。乙、純阳正气丸研末密封备用。丙、解热膠,(方药:川連,黄芩、薄荷、麻黄、黄柏、朱砂、鬧阳花、生石羔、冰片等粉末共研末密封备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方法: 一、溫化行湿止泻法:用胃苓湯 处方:陈皮、厚朴、蒼术、炙草、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本方适用于小儿初起不偏寒热的单純性腹泻。如偏热加葛根、黃芩;偏寒加干姜;呕吐加藿香、半夏。二、解热消炎止泻法:用葛根芩連湯。处方:葛根、黄芩、黃連、甘草。本方适用于小儿暴注下迫的热型腹泻与一般急性胃腸炎。如中度脫水,口渴,煩躁加人参、烏梅。如拉純水少粪質的大便,这是胃腸已有衰弱的趋向,可加干姜以振奋胃腸机能。  相似文献   

12.
(一) 甲、小腸之解剖灵樞腸胃篇说:“小腸后附脊,左环、迴周叠積,共注于迴腸者,外附于脐上,迴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这段記载确是从尸体解剖而得,否則,不能詳審如此,环迴叠積,正是小腸形态,位于迴腸,迴肠卽大腸,说明小腸与大腸相连,其余十五曲,大二寸半等,均系经过数量的数字。  相似文献   

13.
儿童消化不良症的病因,主要喂食过多(次数或量)食物不适当,特别是在断乳时期增加辅食不适当时,最易引起。食物和食具不清洁,沾染了细菌,引起腸道感染,也是发生消化不良的原因。此症在祖国医学中素问称:“脾虚则腹满,腸鸣餐泄,食不化”。难经说:“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从而体认到消化不良症是由于脾胃健运失职所致、我们根据了古人的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的体认,引用了术皮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46例,获得良好效果,兹把术皮湯的药物组成、制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东升  吴中秋 《陕西中医》1997,18(8):362-362
采用推补脾土,逆运内八卦,摩腹,捏脊等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81例,总有效率为96.20%。提示本法具有调整脾胃机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液分泌,能开胸利膈,和胃消食,促进患儿发育之效。  相似文献   

15.
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七 [原文]胃者,腑也,又名水穀之海,與脾為表裏.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足陽明是其經也. 胃氣絕則五日死.實則中脹便難,肢節疼痛,不下食,嘔吐不已;虛則腸鳴脹滿,引水[1],滑泄;寒則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熱則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臥,語狂、目亂、便硬者是也.病甚則腹肋脹滿,吐逆不入食,當心痛,上下不通,惡聞食臭,嫌人語,振寒,喜伸欠.胃中熱則唇黑,熱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癲狂不定,汗出額上,鼽衄[2]不止.虛極則四肢腫滿,胸中短氣,穀不化,中消[3]也.胃中風,則溏泄不已.胃不足,則多饑不消食.病人鼻下平,則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无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  相似文献   

16.
急性食物中毒性腸胃炎,每至夏、秋季节,在农村里发病率頗高,尤其是我們沿海边地区(濱海、射阳兩县的东部),发病率更甚。其主要原因是此地多河港,盛产魚、蝦、蟹等水产物。群众多喜生食,故发病之高,是在所难免的。症狀:輕性发炎者,只有食慾減退,腹部不适,噯气,噁心,嘔吐,口渴和胃部隐痛。急性者,上腹部有剧烈絞痛,腸嗚,腹瀉稀薄腥臭液。如吐瀉頻繁不止时,可能引起虚脱及脫水現象(皮肤干癟,皺縮,眼球凹陷,腓腸肌抽痛等)。此病体溫一般正常,但亦有高达38°~  相似文献   

17.
治疗原則:本病的发病原因,应为风湿侵襲腠理之間,不得疏泄而成。因此,对本病的治疗,首应疏通經絡在表之邪,法当从汗而解,但不可大汗,大汗則风气去而湿气在,故影响速愈。在具体施治时則应根据风湿热之偏輕偏重,适当运用疏解表邪,逐风祛湿和解热潤燥相結合的疗法。在余过去診治此証过程中,會經使用很多方剂均无特效,常有治此失彼之虞,俟經多年临床实踐和各方篩选,总結出治疗此証的特效方剂。該方外能宜通腠理,疏风祛湿,內能润燥,清血热,逐腸胃积滯,托毒外出,誠內外兼治之良剂,故將本方特命名为“止痒永安湯”。主治方剂;  相似文献   

18.
<正> 生药中的緩下剂自古已認識其优越性,直至今日仍广为賞用。其中特別是含有蒽醌衍生物的大黄,其作用比較緩和,無其他瀉剂所有的習慣性、食慾不振、营养障碍、胃障碍等副作用。亦即大黄对小腸运动無何影响,仅作用于大肠,促进其运动。对肠管的营养吸收亦無妨碍,所以适用于治疗慢性便秘。又对肠管無直接刺激作用。蒽甙在硷性反应的腸內,于胆汁存在下,分解成羟甲基蒽醌(Hydrxymethyl-anthraquinone),刺激肠粘膜,而于投药6—12小时后起瀉下作用。但蒽甙时常惹起下腹部不快感,腹部膨滿感等症狀。如配合抑制此作用的药物,可以消除此类不快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言痢疾是夏秋季節流行的傳染病,其傳染源是由痢疾的患者或带菌者,通过接觸病人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痢疾桿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鎳窖Ъs在公元前200年前对於痢疾已經有了认识,黄帝內經素問里就有这样的記載:“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則便血”,“腸澼下膿血”,漢代伤寒論:“熱利下重”,“下痢便膿血”等。至於治療方面更具有丰富經驗,如伤寒論下利在消化器証候中就佔67条,治療是随証而变化,經陈氏統計煎剂处方竟達25种。据最近文献報導,總的認为黄連治療  相似文献   

20.
溫病療法,第一要点为保护津液,忌發汗忌瀉下忌利尿,因發汗、瀉下、利尿,均系排洩体內水份,伤伐津液,盖溫热病症,必伤津液,津液愈竭,則毒邪愈盛,病势日深,炎症更甚。然病毒的排除,又非借發汗、瀉下、利尿,則無路可出,惟須用辛凉解表,如銀翹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