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该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双人调配克服调配差错方法,促进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PIVAS共调配成品输液3 141 567组,将2021年1-12月为改进前,该时间段调配的1 047 803组成品输液(传统组)采用传统调配工作模式,即单人调配工作模式。2022年1-12月为改进后,该时间段调配的1 003 426组成品输液(改进组)实施双人调配工作模式。比较2组成品输液调配差错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双人调配工作模式后,改进组调配差错各方面数据均优于传统组,差错率从0.023 2%(内差0.021 1%,外差0.002 3%)降至0.017 1%(内差0.015 2%,外差0.001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人调配工作模式能够减少调配差错,规范静脉用药调配方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为静脉用药调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复核和分拣质量进行管理,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量分析法测定输液成品中主药、溶媒、输液瓶的质量,并在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维护质量信息,计算成品输液标示质量,并用于成品核对。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2019年3-5月,n=83 006)、实施后(2019年6-8月,n=83 173)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配制差错检出率、外部差错、成品输液批次及时性,评价成品称质量复核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与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后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液体标签贴错造成配制错误的差错检出率和送药批次不及时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和药品加减错误检出率、药品剂量配制错误检出率、总差错检出率均显著延长或增加(P<0.05),且外部差错发生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称质量复核管理提高了PIVAS药品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差错检出率,减少外部差错的发生;但其延长了核对环节的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仓内配制与成品复核模式的改变对提高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模式改变前采用"经典配制-复核"模式,改变后采用"一辅一配-复核"模式,考察周期内模式改变前后的人员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以及两种模式的处方配制及其差错登记记录数据,比较两种模式对提高调配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结果:模式改变前后药师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改变后人均配制速度为(2.04±0.02)袋/min高于模式改变前为(1.43±0.01)袋/min,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模式改变后调配差错率为0.01‰稍低于模式改变前为0.02‰,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配制-复核"模式相比",一辅一配-复核"模式有效提高了调配速度和调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操作点,以优化后的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构建预调配模式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找出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点,包括精准度、成品输液的核对方式、配液泵的残留.通过对排气泡、校准和灌注体积确定方式的改进,保障配液泵的精准度和成品输液的精准度,优化成品输液核对方式.测定配液泵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精确化、合理化。方法 依托医院PIVAS信息系统,制定PIVAS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及配制后全流程的管理制度、确定质量监控项目,以PDCA循环、品管圈、根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定期进行质控与质量改进。回顾性分析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及干预后(2020、2021年)PIVAS主要质控指标情况。结果 PIVAS输液配制全过程的质量监测指标如药品质量管理得分、药液残留量合格率与输液配制含量合格率分别由2019年的92分、79%、86.4%提高至2021年的99分、92%、99.8%;安全合理用药指标如静脉输液不合理医嘱占比、退药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分别由0.98%、6.1%、40.55%、39.70%降至0.23%、3.2%、37.18%与26.00%。结论 构建的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能提升输液配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水平,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张旭  吴晓彧  汪宇 《中国药房》2015,(10):1373-1376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质量管理模式。方法:介绍我院PIVAS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开展对成品输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并评价实施检查前后的改进效果。结果与结论:提出了PIVAS成品输液质量管理的实施要点,并从人员管理、药品管理、文件管理等方面寻求切入点,建立较完善的成品输液质量控制体系,将成品输液配制环节分为配制前、配制中、配制后三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控,形成三级检查体系对成品输液进行质量追踪并获取成品输液质量反馈意见。实施前、实施后3个月、实施后6个月成品输液常见问题数量分别为442、211、59例,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标。因此,对成品输液实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称PIVAS)科学的质量管理指导原则。方法设置监控指标,定期进行检查,在PIVAS质量管理实践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提出了PIVAS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及实施要点。结论在PIVAS内实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对提升静脉输液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 介绍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实践效果.结果 我院PIVAS自开展工作以来,实现零纠纷、零事故,对规范我院静脉用药调配,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和社会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显著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1—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选4种代表性的药品: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粉针剂,各60支。分别用抽吸泵和人工调配。对比两种调配方法所用的时间、药品的残留量及成品输液微粒数等。另采用简易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院PIVAS的240例次调配工作人员的体能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与人工调配比较,采用抽吸泵调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5.34±0.69)s 比(29.30±0.51)s]、痰热清注射液[(19.70±1.01)s 比(24.91±0.78s]、10%氯化钠注射液[(11.30±0.75)s比(16.10±0.61)s]、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粉针剂[(19.00±0.95)s比(33.13±1.06)s]这4种药品节约了时间(P<0.05)。4种药品采用两种调配方法成品输液微粒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药典的规定。4种药品采用两种调配方法药液的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采用抽吸泵调配时肘部乏力[8.33(20/240)比87.50%(210/240)]、腕部酸疼[12.08(29/240)比84.17%(202/240)]、腰部不适[19.58(47/240)比76.67%(184/240)]、颈肩不适[17.08(41/240)比75.83%(182/240)]等体能情况例次占比均低于人工调配(P<0.05)。结论抽吸泵在PIVAS的应用可以节约时间及人力,输液微粒的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药液的残留与人工调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保障临床使用输液及时,确保用药安全.方法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升级添加了静脉输液安全执行模式,并在HIS中嵌入药品信息维护功能、医嘱执行全流程跟踪功能、超时执行医嘱各病区统计及提醒功能.结果 HIS中已完成了药品信息维护、医嘱执行全流程跟踪、超时执行医嘱各病区的统计及提醒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配药机器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方法 将配药机器人调配药品以及人工调配药品的效率、残留量、推拉针筒次数、手部意外刺伤发生率、调配药品的准确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配药机器人调配卡络磺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复合辅酶、头孢硫脒4种药品,残留量分别为0.13±0.01,0.14±0.01、0.12±0.01、0.14±0.01,均低于内控标准(≤溶媒体积的5%);配药机器人能够减少手部推拉针筒的次数;在观察的时间内,人工调配发生手部意外刺伤6次,而配药机器人未发生,人工调配共发生60次差错,而配药机器人仅发生4次。随着调配时间的延长,第3小时内机器的调配效率高于人工;1 h内,1名工作人员同时操作2台配药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高于人工调配。结论 配药机器人能显著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及职业伤害,提高调配的准确率及效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志恒  张亚飞  庞国勋 《中国药事》2021,35(10):1187-1191
目的:根据智能药柜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应用与实践,总结并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为现代化医院的药事管理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方法:介绍智能药柜的结构与功能,揭示和分析了在管理、使用、维护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提出了多维度改进措施。结果:智能药柜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PIVAS调配药品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促进了药师职能的转变,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智能药柜的设计、使用和普及仍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持续改进。结论:智能药柜的应用为PIVAS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技术服务型的静脉用药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管理方法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调配药品差错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北京医院PIVAS药品调配差错件数作为QCC活动前的数据,按照QCC活动的步骤,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绘制甘特图计划,绘制柏拉图把握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QCC管理步骤顺利运行,2019年6月,PIVAS调配药品差错率由2019年3月的11.03‰(279/25295)明显降至5.69‰(116/20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目标改善值(6.51‰),目标达成率为118.14%,进步率为48.41%;增加了PIVAS的操作规程并修订了制度,同时圈员们在沟通配合、解决问题方面的评分都明显提高。结论:应用QCC活动,降低了PIVAS调配药品差错率,完善了工作模式,同时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闭环追溯体系的建立,以及药品追溯码应用的意义。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为样本医院,采用阿里健康码上放心追溯码和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构建PIVAS的药品闭环追溯体系,并对该院PIVAS药品追溯体系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药品追溯码不仅可用于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输液标签生成、输液计费、输液进出仓核对、库存盘点等模块中,还可查询药品的来源、批次、药品状态。结论建立的医院PIVAS药品闭环追溯体系,可有效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用药,让药品身份更清晰,使问题药品追查更及时、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一套优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批次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对临床医嘱特点进行总体分析,设计输液批次方案.结果 采用程序自动分批、前台有条件调整的批次决策方案,科学合理地分配不同时段的工作量.结论 药物批次程序化设计优化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专用软件系统的应用及优化改进措施。方法:介绍我院PIVAS 专用软件系统的常用功能,分析软件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日常使用中体现的优点,描述使用过程中的优化改进情况。结果: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PIVAS 工作的限速点,在原有医院信息或专用软件的架构下,将条形码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于PIVAS每个工作环节,确保输液调配与使用的安全与质量。结论:针对现有PIVAS 信息化系统提出具体的改进和优化措施,可使静脉用药达到全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在本院门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赵梁艳  阮洁敏 《今日药学》2011,21(3):191-193
目的 探讨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在门诊的应用.方法 设立针剂药房,采用单剂量配药方式解决患者每次门诊输液时需要随身携带药品的难题.结果 与传统的发药模式相比,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更具有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结论 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适合在医院门诊药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付琳 《中国药事》2012,26(3):297-300
目的 改善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环境,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风险意识.方法 运用6S管理模式的方法对科室环境、物品定置摆放、药库的管理、工作流程质控管理及工作人员素养5个方面进行调查、改善和评价.结果 通过6S管理模式的运行,使得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环境、物品的分类、定点放置规范达到了目视管理的要求,提高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人人都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形成行为习惯.结论 6S管理模式在PIVAS里的合理应用,实现了“安全管理常态化、现场管理规范化、流程管理标准化、标识管理统一化、人员管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在门诊的应用。方法设立针剂药房,采用单剂量配药方式解决患者每次门诊输液时需要随身携带药品的难题。结果与传统的发药模式相比,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更具有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结论单剂量静脉配药模式适合在医院门诊药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溢出风险。 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PIVAS 细胞毒药物在药品领用、医嘱审核、贴签摆药、药品配制、成品核对和分拣外送等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危害等级。 通过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值(RPN)和差错事件评价整改效果。 结果:找出 15 个高等和中等危害等级的失效模式,并积极实施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实施后 15 项失效模式 RPN 平均降幅 54. 4%,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结论:运用 FMECA 对细胞毒药物调配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细胞毒药物调配差错,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