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红芽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5,37(8):752-75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TAP组(T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术前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L2~3间隙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7.5 mg);术毕两组产妇均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泵配置相同;术毕T组产妇行双侧TAP阻滞(0.4%罗哌卡因).于术后4、6、8、24、28及48 h采用VAS评分法进行镇痛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及呼吸抑制的情况,记录各时点产妇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术后镇痛用药量和满意度评分.记录TAP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穿入腹腔、穿伤肠管、穿伤肝脏等.结果 T组术后4、6h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8、24、28、48 h静息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4h活动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6h的硬膜外镇痛用药量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各时点用药量均少于C组.两组在各时点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及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T组无TAP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具有明显的辅助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庞西  谭颖  王丽  熊灿  万林灵   《四川医学》2021,42(7):659-664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84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周),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印)n(正)=94)和TAPB组((印)n(正)=90),两组均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双侧QLB或TAPB,两组均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术后首次排气、坐起、站立、普通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初乳时间,术后4、8、12、24和48 h患者的疼痛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记录术后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均未观察到QLB和TAPB相关并发症。QLB组产妇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晚于TAPB组(14.3±3.2 vs 8.4±2.7,(印)P(正)<0.05),镇痛补救率更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5±1.7 vs 9.5±2.4,(印)P(正)<0.05)和初乳时间(22.9±2.3 vs 31.6±1.3,(印)P(正)<0.05)明显早于TAPB组;与TAPB组比较,QLB组术后8 h(3.3±0.2 vs 4.6±0.1)、12 h(2.1±0.2 vs 3.5±0.4)、24 h(1.3±0.3 vs 3.4±0.2)的VAS评分降低((印)P(正)<0.05),术后8 h(3.6±0.4 vs 2.5±0.3)、12 h(3.8±0.3 vs 2.7±0.3)、24 h(3.9±0.2vs 3.2±0.4)的BCS评分升高((印)P(正)<0.05);术后0~12 h(7.5±2.3 vs 17.4±3.2)、12~24 h(9.2±3.9 vs 29.5±4.3)、24~36 h(12.1±2.7 vs 28.4±5.6)QLB组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小于TAPB组((印)P(正)<0.05)。QLB组术后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PB组。结论 QLB较TAPB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剖宫产术后提供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验证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abdominal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全麻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实施全麻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40例,分为TAP+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组与单纯PCIA组。胎儿娩出后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并记录48h内各随访时点的NRS(运动与静息时),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相关并发症:呕吐,瘙瘁,嗜睡。结果TAP+PCIA组在术后24h内的时间点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24h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TAP+PCIA组长于PCIA组(P〈0.05),而DI/D2低于PCIA组(P〈0.05),产妇满意度两组近似(P〉0.05)。两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可以产生较单纯静脉镇痛更为良好的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LB组(Q组)和TAPB组(T组)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静息、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静滴缩宫素1次/日,共2次及每小时一次按摩宫底,至少4次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泵用量;记录镇痛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QLB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及术后4 h运动VAS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8、12、24、48 h运动VAS评分及2次静滴缩宫素和4次按压宫底时VAS评分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24、48 h镇痛泵使用量、使用自控镇痛的人数少于TAPB组,术后首次使用自控镇痛的时间比TAPB组长,患者满意度较TAP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以减少静脉镇痛泵的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吴悦  钱彦  赵康明 《安徽医学》2021,42(9):1022-102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3种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妇女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浔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孕妇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A、B、C、D组分别采用QLB外侧入路(QLB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产妇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QLB,对照组产妇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首次按压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间为(10.39±1.47) 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85±1.59) h,术后24 h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40±0.65)次、(41.83±5.73)μ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8±0.49)次、(60.32±7.69)μ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排气时间、坐起时间、下床时间、泌乳时间分别为(22.82±3.69) h、(5.27±1.32) h、(25.83±3.51) h、(3.27±0.24) d,明显短于...  相似文献   

8.
梁晶晶  罗燕  何华英 《四川医学》2019,40(9):943-946
目的探讨侧路法和后路法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侧路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组(L组)和后路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组)。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行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2、4、6、12、24h两组患者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首次需要自控镇痛的时间,记录术后12h患者的镇痛满意度,记录24h内两组患者自控镇痛的次数及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累计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P组患者术后6h和12h咳嗽时VAS评分较L组低,并且从手术结束到首次需要自控镇痛的时间较L组少,P组24h内自控镇痛的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较L组少,且P组患者镇痛效果较L组更为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与穿刺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后路法TAP阻滞较侧路法能为剖宫产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邵寅寅  宗斯  赵燕峰 《当代医学》2022,28(8):134-13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镇痛方法分为Q组(n=36)与T组(n=40)。Q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LB)镇痛,T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舒适度(BCS)评分。结果 术后2、6、12、24、36、48 h,Q组VAS评分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且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两组SBP、DBP、HR均上升,但Q组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48 h,Q组BCS评分均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的镇痛效果优于TAPB,能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稳定术中血压和心率,且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洪怿  张长椿 《当代医学》2021,27(25):114-115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完全腹膜外法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TEP手术患者75例,电脑随机数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空白对照组接受普通麻醉,对照组接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EP术中采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舒适度显著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儿术后镇痛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本文介绍国内外对不同年龄小儿疼痛评估方法。小儿术后用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故对预防性神经阻滞镇痛、硬膜外注射吗啡止痛、骶管阻滞镇痛及小儿PCEA术后镇痛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外周神经阻滞区域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自控镇痛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应用区域神经阻滞并结合自控镇痛形成患者自控区域镇痛,是一种新的镇痛方法。本文就区域镇痛及患者自控区域镇痛的操作技术、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及其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25%~60%的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增加患者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相关并发症,也可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镇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同时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区域神经阻滞不仅有满意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具有...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35-737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ST组),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QT组)。镇痛泵配方:ST组1μg/kg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QT组1mg/kg羟考酮+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BCS评级及各时段的按压次数;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及使用镇痛泵以外镇痛药的比率。结果:与ST组相比,QT组在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BCS评级显著升高、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Q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ST组有3例患者使用镇痛泵以外的镇痛药,QT组无一例使用。结论: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CIA可有效的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后生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自愿选择PCEA组200例,术毕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芬太尼混合液装置,对照组200例不用PCEA,术后6h肌肉注射杜非合剂半量.观察镇痛效果及产后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 2组术后24h镇痛效果差异和24h哺乳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及排气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后PCEA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实施,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后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自愿选择PCEA组200例,术毕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芬太尼混合液装置,对照组200例不用PCEA,术后6h肌肉注射杜非合剂半量。观察镇痛效果及产后生理恢复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h镇痛效果差异和24h哺乳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及排气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PCEA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实施,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1.192%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孕36~40周剖宫产产妇ASAⅠ~Ⅱ选择120例,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三组(n=40):A组(芬太尼组)用芬太尼5μg/m复合1.192%罗哌卡因25 ml;B组(舒芬太尼组)用舒芬太尼50μg复合1.192%罗哌卡因25 ml;C组(罗哌卡因)单独用1.192%罗哌卡因25 ml。三组手术结束后都静脉推注格拉司琼3 mg止吐,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准。VAS≤3分认为镇痛有效。结果:B组在术后1 h、3 h、5 h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A组、C组(P<0.05),B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瘙痒发生率与B组、C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心动过缓等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纹肌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剖宫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0例,A组产妇给予质量浓度为1.5 g/L的罗哌卡因1.5 mg/kg,B组产妇给予质量浓度为2 g/L的罗哌卡因1.5 mg/kg,C组产妇给予质量浓度为2.5 g/L的罗哌卡因1.5 mg/kg,同时给予所有产妇镇痛泵辅助镇痛。记录观察所有产妇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产妇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以及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C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产妇(P<0.05),24 h后C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B组产妇(P<0.05);与B、C组产妇相比,A组产妇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多,镇痛效果满意度较低(P<0.05),同时B组产妇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多于C组产妇(P<0.05);3组产妇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质量浓度为2.5 g/L的罗哌卡因横纹肌阻滞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12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硬膜外镇痛,同时Ⅱ组在右侧耳穴埋豆.观察术后6h、12h、18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伤口静息痛和宫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宫缩痛发生时按压耳豆的有效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术后6h、12h、18h、24 h、36 h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静息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宫缩痛VAS评分12h、18h、24 h、36 h明显低于Ⅰ组(12h、18h时P<0.05,24 h、36 h时P<0.01);Ⅱ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Ⅰ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耳穴埋豆能进一步减轻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宫缩痛,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停止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切口疼痛反跳的预防。方法:将60例初产妇剖宫产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48 h停用镇痛泵。对照组停止硬膜外自控前不行切口疼痛的预防,实验组拔除镇痛泵之前肌注哌替啶50 mg预防切口疼痛。采用目测模拟疼痛程度分级法评估拔除镇痛泵之前的24、48 h的切口疼痛情况;评估停止自控镇痛后两组产妇第1、4、8、12小时的切口静息和活动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4 h和48 h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自控镇痛效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自控镇痛后第1、4、8小时,实验组取得了较好的静息疼痛预防效果(P<0.01),但停止自控镇痛后第12小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自控镇痛后第1、4小时,运动状态下实验组亦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P<0.01),但两组之间在停止自控镇痛后第8、1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停止硬膜外自控镇痛后,产妇存在明显的切口疼痛反跳;而停止自控镇痛之前,肌注哌替啶50 mg能有效地预防停止自控镇痛后的切口疼痛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