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全球范围内肝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肝切除术通常作为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待提高。胸腔积液是肝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饮酒、右肝切除等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关系密切,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制定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合计5 4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MD=5.03,95% CI=1.85~8.21)、术前血清白蛋白低(OR=-1.28,95% CI=-2.14~-0.42)、有饮酒史(OR=1.46,95% CI=1.03~2.06)、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3.15,95% CI=1.15~8.59)、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R=0.98,95% CI=0.72~1.34;OR=2.17,95% CI=1.18~4.00)、腹水(MD=7.13,95% CI=3.53~14.40)、肿瘤直径大(MD=1.30,95% CI=0.27~2.33)、肝门长时间阻断(MD=3.24,95% CI=1.65~4.83)、术中出血量大(MD=482.99,95% CI=183.24~782.74)、手术时间长(MD=67.14,95% CI=47.49~86.79)、右肝肿瘤切除(MD=10.29,95% CI=4.60~22.99)、术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MD=19.83,95% CI=6.17~33.49)、术后凝血酶原时间长(MD=2.15,95% CI=0.19~4.10)、术后白蛋白低(MD=-4.06,95% CI=-7.07~-1.06)。不确定因素有术前TBIL、肝硬化、糖尿病。结论 本研究确定14项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本研究结果仍有待未来大样本、更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术后早期复发是胆囊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有关意外胆囊癌(IGBC)二次术后早期复发及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探讨IGBC二次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分析辅助化疗对于早期复发和非早期复发患者的疗效,以为临床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IGBC行意向性根治术的17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早期复发定义为二次意向根治术后12个月内),以及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RFS)与总体生存(OS)的影响因素。结果 170例行IGBC意向性根治术后患者,随访期间复发者73例(42.94%)、早期复发者41例(24.12%)。IGBC术后早期复发患者中位OS时间明显短于非早期复发患者(χ2=192.910,P<0.001)。病理分化程度(OR=20.758,95% CI=5.557~80.239)、CA19-9水平(OR=7.920,95% CI=1.557~39.771)及病灶残留(OR=8.050,95% CI=3.062~21.160)是IGB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理分化程度(HR=6.160,95% CI=2.877~13.193)、CA19-9水平(HR=2.538,95% CI=1.297~4.965)、手术切除范围(HR=2.111,95% CI=1.154~3.860)、病灶残留(HR=2.571,95% CI=1.547~4.273)是IGBC术后RFS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理分化程度(HR=3.225,95% CI=1.461~7.121)、早期复发(HR=29.558,95% CI=14.250~61.311)、病灶残留(HR=2.416,95% CI=1.361~4.287)是IGBC术后OS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辅助化疗是术后OS时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260,95% CI=0.123~0.551,P<0.05)。按有无病灶残留及是否早期复发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辅助化疗可延长病灶残留患者术后RFS时间及OS时间,亦可延长早期复发患者术后OS时间(均P<0.05)。结论 病灶残留是IGBC二次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有效改善病灶残留及早期复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明杰  陈斌  王浩  武翔  孙海钰 《中国骨伤》2023,36(7):676-685
目的:比较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Pubmed、EMBASE、维普、BIOSIS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的临床试验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和回顾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其中试验组416例患者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35例患者采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Meta分析显示:接骨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螺钉内固定组[MD=-14.40,95% CI= (-17.21,-11.60),P<0.000 01],接骨板内固定组在术后X线解剖复位情况[MD=0.47,95% CI= (0.25,0.86),P=0.01]、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功能评分优良率[MD=0.25,95% CI= (0.15,0.42),P<0.000 01]、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MD=-5.51,95% CI= (-10.10,-0.92),P=0.02]较螺钉内固定组更优。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MD=1.91,95% CI= (-1.36,5.18),P=0.25]、术后VAS[MD=0.38,95% CI= (-0.09,0.86),P=0.11]、术后并发症[MD=1.32,95% CI= (0.73,2.40),P=0.36]、术后感染率[MD=0.84,95% CI= (0.48,1.46),P=0.53]、术后内固定失效[MD=1.25,95% CI= (0.61,2.53),P=0.54]和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MD=1.80,95% CI= (0.83,3.91),P=0.1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具有更好的短期和中期结果以及更低的再手术率。所以,更推荐采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肌肉减少症可导致机体四肢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关于肌肉减少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结论也不一致。本研究系统评价肌肉减少症对接受PD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期通过有效干预来改善临床结局。方法 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4项研究,共计2 198例患者,其中肌肉减少症组737例,非肌肉减少症组1 461例,均为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胆汁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比较,肌肉减少症组患者术前BMI(WMD=-1.22,95% CI=-1.82~0.62,P<0.001)、术前白蛋白水平(WMD=-0.30,95% CI=-0.41~0.19,P<0.001)均较低;术中出血量较多(WMD=88.12,95% CI=6.94~169.31,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OR=3.53,95% CI=2.52~4.94,P<0.001)、Clavien-Dindo ≥3级并发症(OR=1.57,95% CI=1.17~2.12,P=0.003)、菌血症(OR=4.46,95% CI=1.42~13.98,P=0.01)、肺炎(OR=2.07,95% CI=1.31~3.25,P=0.002)、胰瘘(OR=1.34,95% CI=1.05~1.72,P=0.02)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延长(OR=3.18,95% CI=1.97~4.39,P<0.001),病死率增加(OR=3.17,95% CI=1.55~6.50,P=0.002)。结论 PD术患者术前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比例较高。合并肌肉减少症对患者的临床结局有不利影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病(CK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体内钙磷平衡紊乱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代偿性过度分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展成为难治性SHPT,外科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是目前治疗SHPT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麻醉双重风险较高,术后可发生感染、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瘢痕增生等潜在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热消融治疗SHPT成为研究热点,但尚缺乏统一诊疗规范,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诊疗标准化的制定。因此,本文通过比较超声引导下热消融与传统甲状旁腺切除术(PTX)治疗SHPT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热消融术在难治性SHP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超声介导的热消融与传统开放式PTX治疗CKD继发的难治性SHPT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使用Reve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为术后3、6个月的血清PTH与血清钙水平、住院时间、低钙血症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 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1 060例患者,其中热消融组510例,PTX组550例。与PTX比较,热消融组术后3、6个月PTH水平(MD=18.18,95% CI=-21.19~57.55,P=0.37;MD=-5.35,95% CI=-32.59~21.90,P=0.70)、血钙水平(MD=-0.09,95% CI=-0.28~0.10,P=0.35;MD=-0.10,95% CI=-0.29~0.10,P=0.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消融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PTX组(18.5% vs. 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7,95% CI=0.38~0.84,P=0.005),两组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 CI=0.55~1.45,P=0.64)。热消融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TX组(MD=-3.97,95% CI=-5.68~-2.27,P<0.000 1)。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SHPT可能是PTX的一种替代技术,具备安全、有效、可重复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其最终的优越性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目前手术切除依旧是胰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采用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RDP)还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争议很大。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RDP与LDP在治疗胰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获得循证学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关于RDP与LDP治疗胰腺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2 940例患者,其中997例行RDP,1 943例行LDP。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DP比较,RDP的保脾率提高(OR=2.31,95% CI=1.37~3.90,P=0.002),术中中转开腹率(OR=0.36,95% CI=0.24~0.52,P?0.000 01)、90 d再手术率(OR=0.46,95% CI=0.24~0.89,P=0.02)和30 d病死率(OR=0.18,95% CI=0.06~0.53,P=0.002)均降低,手术时间延长(MD=-40.09,95% CI=-77.64~-2.54,P=0.04),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多(MD=2.06,95% CI=0.65~3.47,P=0.004);而在术中出血量、总并发症率、伤口感染、胰瘘、住院时间、90 d再入院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当前的证据表明,与LDP比较,RDP能提高保脾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中转开腹率、90 d再手术率及30 d病死率。这表明RDP与LDP在胰腺恶性肿瘤治疗上有着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还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针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发生的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南共识。因此,本研究比较肝切除术(LR)与微波消融(MWA)治疗PDAC根治术后异时性肝寡转移的疗效,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PDAC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7例行LR治疗(LR组),28例行MWA治疗(MWA组),9例仅行姑息性化疗(保守治疗组,与前两组作生存获益对比)。基于临床随访资料,比较LR组和MWA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分析影响PDAC患者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LR组与MWA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R组与MWA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5.0个月(95% CI=21.5~28.5)和23.0个月(95% CI=19.2~26.8),而保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1.0个月(95% CI=8.9~13.1)。LR组和MW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7.0个月(95% CI=14.7~19.3)和15.0个月(95% CI=11.7~18.3)。生存曲线比较结果显示,LR组与MWA组的OS率与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P=0.668;χ2=0.488,P=0.48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3% vs. 78.6%,χ2=0.569,P=0.451),LR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WA组(48.6% vs. 14.3%,χ2=8.405,P=0.004)。LR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WA组(9.0 d vs. 5.0 d,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未行化疗及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是PDA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R和MWA两种方式治疗PDAC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均能使患者取得生存获益,且远期疗效相似,但MWA术后严重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未联合围术期化疗和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何种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死亡率有影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是否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降低及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并接受THA的1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年龄为65~86岁,其中男42例,女133例,收集包括合并症在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随访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血管疾病[OR=6.917,95% CI(2.983,16.023),P<0.001]、痴呆[OR=11.531,95% CI(1.774,74.963),P=0.010]、中重度肾功能不全[OR=12.629,95% CI(2.998,53.197),P=0.001]、肿瘤(不伴转移)[OR=63.118,95% CI(5.419,734.360),P=0.001]、ASA分级[OR=25.305,95% CI(3.337,191.905),P=0.002]和CCI[OR=12.367,95% CI(1.876,81.451),P=0.009]为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OR=52.985,95% CI(3.575,785.248),P=0.004]、帕金森病[OR=58.850,95% CI(5.618,616.464),P=0.001]以及ASA分级[OR=16.643,95% CI(2.264,122.486),P=0.006]是术后12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脑血管疾病、痴呆、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和肿瘤是需要被特别关注的合并症;为降低术后12个月死亡率,应对合并心肌梗死和帕金森病的病人加强护理、支持和合并症治疗。此外,CCI和ASA分级在THA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ASA分级同样可以用于术后死亡率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有关医院获得性肺血栓栓塞症(HA-PTE)的流行病学数据大多来自单一病种的调查研究,对于全院范围内HA-PTE的调查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对全院范围内HA-PTE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为HA-PTE防治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确诊HA-PTE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并根据性别、年龄、入院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等级、是否接受外科手术及手术等级,按1∶1匹配同期非HA-PTE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HA-PTE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危险因素及有价值的预测指标等。 结果 2018年度122 942例住院患者中确诊新发HA-PTE患者68例(0.55‰),无HA-PTE相关死亡病例。42.65%(29/68)的HA-PTE患者同时合并有深静脉血栓形成。HA-PTE患者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14/68,20.59%)、普通外科(11/68,16.18%)和呼吸内科(8/68,1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及入住ICU的比例高于较对照组(OR=4.60,95% CI=1.75~12.10,P=0.002;OR=2.38,95% CI=1.04~5.43,P=0.040;OR=11.00,95% CI=1.42~85.20,P=0.022),总住院时长与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OR=1.11,95% CI=1.05~1.18,P<0.005;OR=1.01,95% CI=1.00~1.03,P=0.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对照组(OR=1.11,95% CI=1.03~1.20,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校正OR=3.58,95% CI=1.32~9.71,P=0.012)和入住ICU(校正OR=11.38,95% CI=1.38~93.54,P=0.024)是HA-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入住过ICU的患者为HA-PTE的高危人群,神经内科、普通外科和呼吸内科是HA-PTE的高危科室,HA-PTE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长和医疗费用显著增高。FDP水平对于HA-PTE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动脉栓塞(TAE)是不可切除HCC的常见治疗选择。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已用于治疗晚期HCC,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很少有研究直接将HAIC与TACE/TAE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HAIC与TACE/TAE治疗不可切除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SP、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8月14日发表的有关HAIC和TACE/TAE治疗不可切除HCC的文献;提取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PF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事件等结局指标的相关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HAIC组在OS(HR=0.39,95% CI=0.18~0.86,P= 0.02),ORR(RR=3.82,95% CI=2.41~6.04,P<0.000 01)和DCR(RR=1.52,95% CI=1.12~2.05,P=0.006)方面优于TACE/TAE组。并且,敏感度分析排除可能的异质性来源后,结果仍一致。HAIC组与TACE/TAE组之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34,95% CI =0.11~1.04,P =0.06),但排除可能的异质性来源后,HAIC组的PFS优于TACE/TAE组(HR=0.56,95% CI=0.43~0.73,P<0.000 1)。对于任何等级的不良事件,HAIC组发生血小板减少症(RR=1.59,95% CI=1.04~2.44,P=0.03)和腹泻(RR=4.57,95% CI=2.01~10.37,P=0.003)的风险高于TACE/TAE组,而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RR=0.57,95% CI=0.35~0.92,P=0.02)、高胆红素血症(RR=0.37,95% CI=0.26~0.53,P<0.000 01)的风险低于TACE/TAE组;对于3~4级不良事件,HAIC组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风险高于TACE/TAE组(RR=6.32,95% CI=1.71~23.28,P=0.006);无论是3~4级或任何等级的不良事件,HAIC组发生发热的风险低于TACE/TAE组(P<0.05);两组的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腹痛、呕吐等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TACE/TAE相比,HAIC具有更好的肿瘤反应、更长的生存期以及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是不可切除HCC患者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肥胖对于肩袖修复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8月1日比较肥胖与肩袖修复术后结果关系的全部文献,由2位作者各自独立根据纳排除标准对入选文献进行筛选。采用Endnote X9 和 Excel 2019 进行文献提取、管理以及数据录入,并采用渥太华纽卡斯尔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及RevMan 5.4软件对肥胖与非肥胖组术后再撕裂率、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时间,肩关节外旋角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6篇回顾性研究,5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篇未能获取全文的研究摘要,共计85 503例患者(肥胖组31 973例,非肥胖组53 5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再撕裂率[OR=2.58,95% CI(1.23,5.41),P=0.01]、再手术率[OR=1.31,95% CI(1.21,1.42),P<0.00]、并发症发生率[OR=1.57,95% CI(1.31,1.87),P=0.00]、ASES评分[MD=-3.59,95% CI(-5.45,-1.74),P=0.00]、VAS[MD=0.24,95% CI(0.00,0.4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MD=6.03,95% CI(-7.63,19.69),P=0.39]、肩关节外旋角度[MD=-1.79,95% CI(-5.30,1.71),P=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会导致肩袖修复术后更高的再撕裂率、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更差的肩部功能和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节镜手术联合PRP与单纯关节镜手术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和术后3,6,12个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329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联合PRP组146例,单纯关节镜手术组183例。两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Lysholm评分[MD=3.85,95% CI (1.25,6.44),P<0.05],[MD=2.88,95% CI (0.13,5.6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88,95% CI (-8.72,20.48),P=0.43]。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07,95% CI (-11.17,-4.89),P<0.000 01],[MD=-7.96,95% CI (-11.44,-4.48),P<0.000 01];但术后12个月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61,95% CI (-16.64,3.41),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PRP修复半月板损伤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炎方面短期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手术,但两者长期疗效及缓解疼痛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不明原因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因膝骨关节炎行TKA治疗的病人,均排除CRP、ESR升高的明显诱因,经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882例,男293例,女589例,年龄为(67.00±7.91)岁(43~98岁)。根据病人术前血CRP和ESR水平将病人分为四组:双阳组44例,CRP阳性组27例,ESR阳性组176例,双阴组635例。评估四组病人行TKA术后90 d内PJI的发生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RP和ESR升高的风险因素。结果 双阳组、CRP阳性组、ESR阳性组和双阴组术后90 d内的PJI发生率分别为6.82%(3/44)、0(0/27)、2.27%(4/176)、1.10%(7/635),四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合并糖尿病(OR=2.629,95% CI:1.535~4.502,P<0.001)和身体质量指数(BMI)高(OR=2.575,95% CI:1.867~3.552,P<0.001)是术前CRP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女性(OR=2.701,95% CI:1.810~4.031,P<0.001)、高BMI(OR=1.207,95% CI:2.435~3.942,P<0.001)和合并糖尿病(OR=1.827,95% CI:1.218~2.739,P=0.004)是术前ESR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结论 术前不明原因CRP和ESR升高增加初次TKA术后90 d内PJI发生风险,应结合性别、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最后确定能否进行手术,是否需要围术期的额外治疗来预防和降低PJ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肘关节三联征(triad of elbow,T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个体化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符合标准的TE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将有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模型,采用C-index验证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 plot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116例TE患者术后出现症状44例,发生率为37.93%。年龄(OR=1.930,95%CI 1.418~2.764),工作性质(OR=6.153,95%CI 1.466~31.362),吸烟(OR=4.463,95%CI 1.041~2.291),桡骨头Mason分型(OR=1.348,95%CI 2.309~9.348),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OR=4.424,95%CI 1.751~2.426)以及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OR=7.665,95%CI 1.056~5.100)均是影响TE术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图的C-index为0.716,Calibration plot显示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满意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年龄、工作性质、吸烟、桡骨头Mason分型、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以及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这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临床实用价值高,帮助临床医生甄别高风险人群、制定对应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早期胆道感染(EBI)作为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在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面,而有关EB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基于术前临床资料构建MBO患者行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后EBI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通过术前临床资料早期精准干预,降低患者EBI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行ERCP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28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的所有患者经影像资料或病理证据诊断为MBO)。研究终点为ERCP术后30 d内发生胆道感染。按照7∶3随机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建模组资料经过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评价预测变量重要性。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校正曲线评估检验模型。结果 共纳入285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后建模组200例,验证组85例。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梗阻位置(OR=5.942,95% CI=2.507~14.081,P<0.001),胆结石(OR=4.821,95% CI=2.087~11.138,P<0.001),糖尿病(OR=5.407,95% CI=2.067~14.148,P=0.001),梗阻长度(OR=1.058,95% CI=1.028~1.089,P<0.001)为MBO患者ERCP术后EBI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将模型可视化。利用ANN评估预测变量所占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梗阻长度(46.8%)、梗阻位置(18.6%)、糖尿病(18.1%)、胆结石(16.5%)。Logistic模型经内外部验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和0.831,C指数分别为0.807和0.83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评估模型预测值与实值之间无明显偏差(建模组:P=0.845,验证组:P=0.197)。结论 所构建的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ERCP术后EBI的发生风险,经ANN评估梗阻长度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此模型可为临床预防EBI的发生提供一定的价值。对于术后可能发生EBI的高危患者,术前应尽可能行相关干预措施,尽量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EB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尽管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但仍有其技术障碍,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能够克服LaTME的缺点,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目前对TaTME的疗效与安全性仍有一些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TaTME与LaTME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TaTME与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比较研究。对纳入的文献提取资料及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对照研究,包含2 334例直肠癌的患者,其中TaTME组1 133例,LaTME组1 2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aTME组环周切缘(CRM)阳性率低于LaTME组(OR=0.58,95% CI=0.40~0.83,P=0.003),中转开放手术率低于LaTME组(OR=0.18,95% CI=0.11~0.31,P<0.000 01),术后住院时间短于LaTME组(WMD=-1.51,95% CI =-2.70~-0.33,P=0.01),R1切除率低于LaTME组(OR=0.30,95% CI=0.15~0.60,P=0.000 7)。两组收获的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直肠系膜切除完整度,CRM距离、远端切缘(DRM)阳性率、DRM距离、吻合口瘘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下,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不亚于LaTME,且能达到更好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但以上结论仍需要纳入更多的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在过去,大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侵犯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性切除的禁忌证,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逐渐被认可,但其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通过国内多中心数据探讨ICC并血管侵犯患者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6月国内1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 04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未发生血管侵犯872例,血管侵犯168例(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35例,行常规ICC根治术未行血管切除133例)。分析全组及不同类型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在血管侵犯的患者中,分析血管切除重建对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与OS时间的影响,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OS时间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8(9.4~30.6)个月,无血管侵犯患者中位OS时间为18.51(10~32)个月,血管侵犯患者中,未血管切除患者中位OS时间为16.3(9.4~28)个月,血管切除患者中位OS时间为10(5.5~21.6)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管侵犯患者无论是否行血管切除,OS时间均低于无血管侵犯患者(均P<0.05),血管切除重建对血管侵犯患者的OS无明显改善作用(P=0.662);两两1∶1倾向评分匹配后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患者无论是否行血管切除,中位OS时间均低于无血管侵犯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血管侵犯vs.血管切除:26个月vs. 21.8个月,P=0.087;无血管侵犯vs.未血管切除:27个月vs. 16个月,P=0.068),血管切除重建对血管侵犯患者的OS无明显改善作用(P=0.293)。在血管侵犯的患者中,血管切除重建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未血管切除患者(均P<0.05),而术后并发症等其他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同种类型血管侵犯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切除重建对不同类型的血管侵犯患者的OS均无改善作用(均P>0.05);无论是否行血管切除重建,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的OS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管侵犯是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管切除重建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可能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血管侵犯是ICC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persistent coronal imbalance,P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后路脊柱融合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112例Lenke 5C型AI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2年的冠状面平衡状态分为PCI组和非PCI组。PCI定义为术后冠状面失衡持续时间≥2年。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各项冠状面参数和矢状面参数;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评分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病人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2例病人中,50例(44.6%)术后发生即刻冠状面失衡,其中12例(10.7%)冠状面失衡持续至术后2年。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比值比(odds ratio,OR)=1.8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7~2.132,P=0.001]、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OR=1.308,95% CI:1.041~2.015,P=0.016)、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OR=2.291,95% CI:1.120~4.719,P=0.001)、术前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倾斜角较大(OR=2.141,95% CI:1.491~3.651,P=0.011)、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OR=5.512,95% CI:4.531~6.891,P=0.001)是发生PCI的独立危险因素。PCI组术后2年SRS-22量表满意度和总分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结论 年龄较大、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术前LIV倾斜角较大和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是预测PCI的重要参数。PCI对Lenke 5C型AIS病人后路脊柱融合术后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波  陈静  阙祥勇  李意  田青松  李新志 《骨科》2020,11(4):299-30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后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3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6例,女200例,年龄为17~68岁。比较术后效果良好和效果不佳病人之间在年龄、性别、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是否髓核残留、是否椎间孔减压成型、是否规范康复训练、术中出血与否、是否合并腰椎管狭窄、术后有无并发症、是否椎间盘复发这10个方面的差异,对上述结果中有差异的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PELD术后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 346例病人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31例术后效果不佳,发生于术后3~30个月,平均为16个月。术后效果良好和效果不佳病人间在年龄、是否髓核残留、是否椎间孔减压成型、是否规范康复训练、是否合并腰椎管狭窄、术后有无并发症以及是否椎间盘复发这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髓核残留[OR=4.008,95% CI(1.643,9.773),P=0.002]、合并腰椎管狭窄[OR=9.134,95% CI(3.604,23.150),P<0.001]、椎间盘复发[OR=2.489,95% CI(0.948,6.533),P=0.044]及术后有相关并发症[OR=2.031,95% CI(0.912,5.892),P=0.041]是PELD术后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椎间孔减压成型[OR=0.483,95% CI(0.280,10.833),P=0.009]是PELD术后效果的保护因素。结论 突出椎间盘髓核残留、合并腰椎管狭窄、椎间盘复发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是PELD术后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椎管内及椎间孔彻底减压,可减少术后效果不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有MVI的HCC行解剖性肝切除或较宽切缘的肝切除可能切除更多的MVI,从而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MVI是基于术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因此术前准确预测MVI对HCC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价值。普美显(Gd-EOB-DTPA)最大优势在于肝胆期的特异性影像表现,因此,在肝胆期行普美显增强磁共振(EOB-MRI)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大大提高了对病灶的显示及诊断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术前EOB-MRI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147例术前行EOB-MRI检查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HCC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分析预测MVI的危险因素,并检测EOB-MRI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147例患者中,MVI阳性49例,MVI阴性9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1)、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P<0.001)、动脉期瘤周强化(P=0.016)、动脉期瘤周高信号环(P=0.014)、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P=0.001)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0.001)是MVI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OR=5.075,95% CI=1.587~16.223,P=0.006)、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OR=2.750,95% CI=1.102~6.866,P=0.030)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7.130,95% CI=2.679~18.977,P<0.001)是MVI的独立预测因素。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肿瘤大体分型、肝胆期肿瘤混杂信号、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MVI的敏感度分别为89.8%,57.1%和61.2%;特异度分别为51.0%,72.4%和89.8%。当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同时具备时,其特异度高达98.0%。结论 肝胆期非结节型肿瘤、肿瘤混杂信号和瘤周低信号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时具备3种EOB-MRI影像学特征时,预测MVI具有较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