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国家专利中药复方的挖掘,获取其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获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统计药物频次,分析关联规则,构建复杂网络,获取核心药物,筛选关键药物并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关键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数据220条,共涉及中药614味,主要证候为肺虚感寒证与肺经伏热证;最常用的药物为防风(108次,49.1%)、辛夷(106次,48.2%)、白芷(98次,44.6%)等;最常用的对药为防风-辛夷;最常用的角药为黄芪-防风-辛夷、白芷-防风-辛夷等;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防风-辛夷-黄芪、黄芪-白术-辛夷-防风等;核心药物包括为防风、辛夷、白芷、苍耳子、黄芪;关键药物为防风、辛夷、白芷。获取了关键药物的活性成分汉黄芩素、谷甾醇、亚油酸乙酯等,获得了上述活性成分与过敏性鼻炎的交集靶点ESR1、AR、BCL2、IL-6、ADRA2C等,富集分析得到交集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49条如PI3K/Akt信号通路、Calcium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键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论关键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存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为依据,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新药研发可依据获取的用药规律,灵活运用温肺散寒、益气固表与清热祛风、益气止嚏之法,并辅以补脾益肺、温阳益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榕  汪奎  王娟  谢鑫  牛彩琴 《海南医学》2023,(2):248-253
目的 挖掘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组方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2000—202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的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274篇临床文献,收录方剂共211首。使用高频次药物为黄芪、熟地黄、党参、五味子、茯苓等。用药功效主要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性味以温平、甘苦辛较为集中;归经主要归肺、脾、肾经。常用药对有黄芪-熟地黄、五味子-黄芪、茯苓-黄芪、党参-黄芪等。经关联规则与熵聚类数据分析,得出潜在新方4首。结论 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中医药治疗以补肺益肾、纳气平喘为主,兼化痰健脾、活血化瘀;核心组合和新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处方中药,建立数据库,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统计,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挖掘高频中药组合。[结果] 共纳入186首处方,涉及中药256味,频次2 250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前3位为黄芪、茯苓、白术;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温、平,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为肝、肺、脾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7个,核心药组43个;聚类分析得到5类处方。[结论] 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以益气为主,有气虚、气血、气阴的偏重;祛邪治标类中药则偏重于清热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规律,并分析核心处方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中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系统聚类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通过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对核心处方进行疾病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41篇,483首处方,涉及中药311味,主要为12类,前3位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用药频次达7 707次,频次>50的共计36味。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8组,二项关联组合20项,三项关联组合26项。系统聚类得到12组药物常用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处方为土茯苓、薏苡仁、牛膝、苍术、黄柏、萆薢,以上药物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8条,与痛风相关的信号通路有4条。 [结论] 中医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紧扣湿热痰浊瘀毒的病机特点,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为核心,佐以解毒泄浊除痹、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湿利关节等法。核心处方用药可能是通过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调节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及相关神经递质,发挥降尿酸、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归纳分析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采用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方剂280首,涉及中药243味。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蝉蜕、当归、荆芥、柴胡;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乌梅-防风、乌梅-五味子、防风-五味子、乌梅-防风-五味子、银柴胡-防风,其中乌梅-防风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98.9%。得到核心组合28个,新处方14首。结论:治疗过敏性疾病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兼以配伍祛风止痒、扶正祛邪等药物,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抗原和过敏原日渐增多,加之环境和空气的污染,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应用补母泻子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BATMAN-TCM中药分析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方剂组方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整理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数据库,分析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配伍,应用BATMAN-TCM中药分析软件分析核心中药配伍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42篇,涉及方剂142首,药物119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有24种,使用频次前6位中药分别是甘草、丹参、麦冬、桂枝、黄芪、党参。常用药物组合有27组,包含中药13味,使用频率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甘草-桂枝、麦冬-甘草、丹参-甘草。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当方剂中含有麦冬和桂枝时,甘草出现的概率约为93%,甘草、麦冬、桂枝为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中药配伍。BATMAN-TCM分析显示,核心中药配伍作用靶点数≥4富集的疾病共有26种,其中包含未特指的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核心中药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共有26条,与室性早搏相关的为Ca MKII信号通路。结论甘草、麦冬、桂枝3味中药为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中药配伍,其干预室性早搏的潜在靶标为Ca MKII信号通路,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用药和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1月-8月其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四诊及中药处方,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组方规律、探寻新方及常见证型组方特点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71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39味,统计分析示用药频率在40%以上的分别为黄芪、茯苓、防风、牛膝等17味中药,药物组合频次前6位的分别是黄芪-茯苓、黄芪-防风,牛膝-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山药、防风-茯苓,挖掘出41个核心组合和新方6首。结论: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调节“肺-脾-肾”轴,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消瘀泄浊等法适时祛邪,注重整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并分析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中医组方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处方283首,涉及中药109味。频次≥79次的高频中药共有17味,其中居前8位的药物为土茯苓、甘草、肿节风、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莪术、徐长卿、赤芍。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使用性寒、味苦、归肝经的药物最多。高频药物组合有20个,其中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土茯苓,甘草”“土茯苓,肿节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置信度为1.000的关联规则有60个,频次居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石上柏,乌梅-土茯苓”“甘草,莪术-肿节风”“石上柏,北沙参-土茯苓”。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提倡从血分立法,根据燥、毒、瘀的病因病机,治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之法,用药以皮肤解毒汤(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紫苏叶、防风、徐长卿、甘草)为核心处方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柴煎剂治疗肺脾气虚、肝气郁结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芪柴煎剂为方,对84例肺脾气虚、肝气郁结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论治。结果:显效44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芪柴煎剂治疗肺脾气虚、肝气郁结证型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皮肤损害的用药规律及内在机制。[方法]通过整理中国知网中有关数据,筛选出治疗SLE皮肤损害的医案,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TCMISS)V2.5对SLE皮肤损害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等数据库以及R语言、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官方版(V3.6.1)等软件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共筛选从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4日的1 930篇文献,获取276首处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和牡丹皮-赤芍组合出现频次较高。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组方规律,生成9个SLE皮肤损害新处方,且新处方可能通过钙信号通路、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Akt,PI3K-PKB/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SLE皮肤损害整体治则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常配合活血、补虚等治法。常用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药物,药物主要通过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总结SLE皮肤损害的中药用药规律,为深入分析验证SLE皮肤损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田望望  王至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633-4639
背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某些慢性肺部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该病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辨证分型不统一,方药复杂多变,因此进一步挖掘肺源性心脏病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意义重大。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2020年。严格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规范化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的使用、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6篇,包括197首方剂药物,202味中药,累计药物使用频次2 94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60.41%)、甘草(59.39%)、黄芪(58.84%)、丹参(49.23%)、葶苈子(44.67%)、半夏(41.12%)、白术(41.12%),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25.79%)、止咳平喘药(15.35%)、活血化瘀药(13.71%)、化痰药(9.28%)、利水渗湿药(8.23%),药性以温(38.40%)、平(22.73%)为主,药味以苦(31.84%)、甘(30.13%)、辛(28.11%)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27.47%)、脾经(18.52%)、心经(16.15%)为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9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227条,4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160条,基本以补气药,止咳平喘化痰药和理气健脾药物之间相配伍。聚类分析挖掘出7个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以补肺健脾强心为主,辨证予以止咳、平喘、化痰、祛瘀、祛邪等。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新药开发和新方组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选穴规律。 [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3)、中国知网(CNKI,1979—2013)、维普(VIP,1989—2013)、万方(WANFANG,1990—2013)4个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推拿处方, 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 使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 统计所有穴位和最常见穴位的频次、比例, 以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筛选出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处方共61条, 以虚证为主, 占所有证型频次的85.14%, 其中肺脾气虚证出现46次, 占总频次的62.16%。推拿处方61个, 涉及穴位57个, 以脊柱、肺经、脾经、腹、内八卦、肾经等小儿特定穴使用频次较高。常用穴位组合共75个, 其中2个穴位的穴对有29个, 3个穴位的穴位组合29个, 4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4个, 5个穴位的穴位组合3个, 推拿治疗肺脾气虚证RRTI的核心穴位组合为脊柱、肺俞、脾俞、足三里、肺经、脾经、肾俞。[结论]推拿治疗肺脾气虚证型的反复呼吸道感染, 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 重用捏脊, 结合针灸特定穴以扶正, 补益肺、脾、肾三脏, 达到培土生金, 补肾益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国知网中药方剂知识库》《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治疗失眠的中药配伍用药规律,并探讨所得高频药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BATMAN-TCM)构建“高频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853首,含469味中药,核心药物有人参、茯苓、酸枣仁、当归、甘草,常用中药类型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药对、13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对、7个药组,发掘得到远志、酸枣仁、当归等高频药组,其主要通过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突触,并通过调节氨基酸等基础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起到抗失眠作用。[结论]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失眠以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补脾益气等为主要治则,远志、酸枣仁、当归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GABA能突触,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和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医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对所收集专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录入86首中药专利复方,包含313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有黄芪、杏仁、贝母等;高频药对组合多以益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痰止咳为主要配伍模式;获得5首新方组合。结论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从肺脾肾论治,益肺健脾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平喘、补肾益精;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本研究为慢阻肺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低血压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治疗低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运用中医治疗低血压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的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处方的用药规律,使用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系统对核心药物配伍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中药配伍治疗低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处方211首,使用中药147味,用药频次≥20的有28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甘草、黄芪、当归、白术、党参,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中脾、肺、心经居多。最终演化得到14组核心药物组合,7首新处方,治疗低血压的核心药物为党参、升麻、当归、黄芪、白术,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钙离子信号通路、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心肌收缩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雌性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治疗低血压。结论联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及网络药理学,挖掘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的核心药物及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低血压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耳鸣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耳鸣的疗效,分析现代医家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筛取设有随机对照(中医药组和西药组)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药治疗耳鸣的Meta分析;用计算机专用软件对用药规律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两药组合进行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1 231例耳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3.27,95%可信区间为[2.49,4.29]。治疗耳鸣最多的是补益药,单味药用药频次前5位的是石菖蒲、葛根、丹参、黄芪和磁石。二关联分析显示,前7种关联中药为:石菖蒲-葛根、石菖蒲-丹参、石菖蒲-磁石、葛根-丹参、葛根-黄芪、丹参-黄芪、石菖蒲-黄芪。结论耳鸣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应用和创新方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厥阴病机特点探讨乌梅丸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梳理厥阴病机的实质,整理并分析医案,以肺系感染性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阐述乌梅丸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具体临床运用。[结果] 通过查阅古今各医家对厥阴病机实质的认识,梳理可得厥阴病机以“寒热错杂,阴阳失和”为主要特点,而这一病机特点与肺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特征相符合。例如乌梅丸加减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激素用量,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乌梅丸作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性方剂,具有“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和畅气血”的证治特点,将乌梅丸应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拓宽了乌梅丸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