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调补五脏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林华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2):44-4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不良效应。据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的重大疾病[1]。中医药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确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的层次上高于脏腑之气,其生理功能主要有行气血、资元气、分营卫等,宗气理论起于《黄帝内经》,由张锡纯拓展为完整体系.宗气虚衰贯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全过程,以气阳虚为本,痰瘀为标,慢阻肺急性加重及其并发症产生皆与宗气虚衰有关,从宗气论治慢阻肺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恢复脾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304-306
肺阳虚是指肺阳不足导致的以温煦不足及宣发推动、功能衰退为表现的一类病证。肺阳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证型之一,寒邪侵袭、痰饮内停、久病伤气、他脏久病是其主要病因,肺阳亏虚、痰饮内停、肺气壅塞导致肺失宣降,影响肺脏正常生理功能为其根本病机。治疗应以补肺虚、散表邪、祛痰饮、防变证为基本治疗原则,可在补肺阳方基础上针对不同合并症状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肺朝百脉指出了肺与气血的密切关系,肺通过“朝百脉”,既可主气,又能聚血.更好的将气血输布全身.肺病则肺朝百脉不利,瘀血则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痛机则为本虚标实,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本虚多指肺、脾、肾虚,而以肺气虚为关键;标实多与痰瘀、外邪等有关,且痰瘀内阻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应随证以活血化瘀与清热、祛痰、利水、温阳、行气、益气、健脾、纳肾等诸法相配,避免过用辛味活血化瘀.其中尤以保持肺脏的正常生理作用最为主要,肺朝百脉、主治节,肺的功能正常,气血才能运行通畅,濡养全身. 相似文献
5.
一气周流从最本质的"气"的层面,构建了以土为轴,清气左旋,浊气右转,兼顾四象,带动左右之气升降有序的一气周流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气机轮转,四维圆则中气旺。主要治则包括:治肺脾以升降得序,温肾阳以运助周流,补心火以阴阳调和,使得中气健旺,肝木升发,肺金沉降,肾水滋养肝木并抑制心火过亢,心火温暖肺金并防止肾水过寒。周流顺畅,阴阳调和而正气充足、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6.
7.
人体以肺为相,辅助君主调节全身;以肝为将,调节全身气机升降,为全身提供动力.肝肺相合,方可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虽可见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但仍以寒饮、痰热、痰湿、血瘀等为根;慢性缓解期各脏腑功能衰退兼有痰饮、痰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未病及肝脏,却有肝失疏泄之实.治肺不调肝,非其治也... 相似文献
8.
从"气"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已证实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关系密切。从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面,阐述了气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从补单脏、双脏、三脏之气三个方面,阐述了补气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从而为补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常见病,病机为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阻肺导致的气机逆乱.三焦通行诸气、为气的升降出入提供场所,以及疏利水液、布散血液的生理功能与慢阻肺关系密切.将三焦膜系管道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点相结合,审察三焦管道的入口、通路和出口,发现气机逆乱的原因所在,分别予以补益脏腑、化痰散瘀、驱散外邪的治疗,可以...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5):445-449
目的 :探讨徐志瑛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经验。方法 :利用病例采集系统和配套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患者103例,共451诊次病例资料,对其中的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候分布、治则治法及其症-药关联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徐志瑛辨治慢阻肺的主要证候依次是痰热内蕴、痰瘀互结、脾肺气虚、痰浊壅肺、痰湿内阻,主要治则治法依次为清肺祛痰、宣肺豁痰、祛瘀通络、滋阴润肺。结论:徐志瑛认为慢阻肺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瘀、虚、热,治疗上以清肺化痰、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伴发多系统损害。肝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结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肝、肺相关的脏腑传变更容易受累。文章从中西医角度探讨COPD从肝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并分析了肝脏与COPD、肝与肺的中西医共性,为COP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痰瘀内阻所致诸症。因此,蔡师认为治未病思想应贯穿该病治疗始末,该思想基于中医五脏生克乘侮规律,根据疾病传变特点,并且结合体质辨证,强调扶正培元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多采取补肺健脾、温肾益气等方法,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控制病情及预防急性加重等方面收效显著。由此,蔡宛如教授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应当遵循中医整体论治的观点,勿见痰治痰,找寻痰产生的根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气机入手,辨证论治,调整肺、脾、肾的功能,堵住生痰之源,祛除痰饮之标。1补虚化痰。肺脾气虚者,则补肺健脾,益气化痰,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肺肾气虚者,则益气补肺,补肾纳气,化痰定喘,用补肺汤合参蛤汤加减;肺肾气阴两虚者,则益气养阴,补肺滋肾,化痰平喘与,用百合固金汤加减。2祛瘀化痰。气机阻碍于水分,以痰浊阻肺为主,则化痰祛瘀,降气平喘,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气机阻碍于血分和水分,表现为痰瘀并见,则祛痰化淤平喘,用苏子降气汤和血府逐淤汤加减。3清热化痰。痰热壅肺者,则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用定喘汤随症加减;阴虚火旺兼夹痰邪者,则用麦门冬汤和知柏地黄丸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4.
从肝肺相关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与肺的相关性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组成部分,二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从气机升降、将相和谋、升降协调、五行相制及病因病机等方面探讨肝肺的生理病理联系,并结合临床经验,阐述从肝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的主要方法及辨病用药,证明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张念志教授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张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其独特的优势。治疗该病应重视在其稳定期培元固本,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机会,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以补肺润肺为首,提高肺脏功能;以化痰消瘀为轴,祛除病理因素;以健脾益气为法,杜绝生痰之源;以益肾纳气为根,改善咳喘症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朱旭 《医学信息(云南)》1997,10(12):27-29
一氧化氮(NO)是由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用于L-精氨酸(L-Arg),在分子氧参与下合成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它能调节肺血管阻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缺氧,NO合成分泌减少,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吸入NO可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使之扩张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对COPD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及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将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三位。COPD是由有毒颗粒和气体(主要是吸烟)引起的肺部炎症。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的气流受限是其特征。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肺功能检查,接着分析了COPD骨骼肌损耗和呼吸道管理。最后研究了氧疗。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