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人性诊断或治疗操作可成为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传播途径之一。在对消化科病人检查过程中,内镜活检是引发HCV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法国一家诊所1例已知的HCV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将HCV传播给了其它2例病人。被传播的2例病人是一对夫妇.男性55岁(例1),女性54例(例2),于1995年10月就诊。2人在1995年7月就发现了肝炎样症状.如恶心、腹痛和结膜黄染。查血清转氨酶与HCV抗体均阳性。2人曾定期献血20年。1995年1月最近一次献血时查肝酶与HCV血清学试验均阴性。2人无静脉内药物使用证据,但均有结肠癌家族史,遂于1995年3月1…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78例;B组,伴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50例;C组,PVTT,92例;D组,癌旁组织。32例。结果 内皮钙黏附蛋白(E-CD)的表达为癌旁组织(D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的表达规律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结论PVTT组织中VEGF、PCNA、uPA/uPAR高表达,E-CD低表达为共同参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TACE加32P-GMS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32磷-玻璃微球(^32P-GMS)内照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A组)采用TACE加^32P-GMS内放射进行治疗;另25例(B组)为同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均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转移率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月观察A组病灶缩小>50%5例,缩小<50%8例,有效率为56.52%(13/23),B组28例中有效9例(36%),经Ridit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12个月、24个月A组生存率分别为86.96%、47.83%、21.74%,而对照组分别为52%、16%、0.00%(P<0.05)。结论:TACE加^32P-GMS内放射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IV和HCV(HIV/HCV)感染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A3G mRNA表达及外周血中内源性干扰素( IFN)-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单一感染组,43例)、艾滋病患者( HIV单一感染组, CD4+T 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和HIV/HCV合并感染组(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3名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3G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浆中内源性IFN-α的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4.89(0.59),4.85(0.71),3.89(1.08)和3.69(0.81)lg拷贝/mL。其中,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Z=-6.306和-6.280,P<0.01)和HCV单一感染组(Z=-7.358和-7.275,P<0.01)。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分别为2.79(1.25),2.05(1.29),2.32(1.84)和2.16(2.19) pg/mL,其中 HIV 单一感染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稍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332,P<0.05),其他各组血浆中IFN-α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中 IFN-α水平与 A3G mRNA 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rs =0.04,P >0.05),A3G mRNA 及 IFN-α表达量与HIV 及 HCV RNA 载量亦无明显相关性(P 值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PBMC高表达A3G,合并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的A3G表达无明显影响;A3G mRNA与IFN-α无明显相关性,且对HIV、HCV RNA载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和足叶乙甙治疗肝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联合足叶乙甙(VP16)治疗11例化疗不敏感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缩小>500%者5例,占454%,甲胎蛋白(AFP)均下降,下降>500%7例,占778%。与单一rhTNF治疗的条件相匹配的PLC相比,显著提高了有效率(PR:454%vs100%),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毒副反应主要为寒战、发热,为一过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rhTNF/VP16可作为肝癌综合与序贯治疗的一种措施,尤其是化疗不敏感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对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80例)与预后良好组(8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均完整。分析术前血清VEGF、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血清VEGF、IL-12、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腔镜肝切除术前患者高水平血清VEGF、AFP可能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而术前高水平血清IL-12可能是其保护因子(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前血清VEGF、IL-12水平预测手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血清VEGF和IL-12联合预测的AUC为0.842。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与乙、丙及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患者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HCV及HGV表达状况。结果65例HCC患者中,共计52例(80.0%)检出以上三种肝炎病毒抗原,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VNSS和HGVNSS抗原阳性者分别为47(72.3%),30(46.2%)和10(15.4%)例。52例病毒标志阳性者中,HBV,HCV和HGV三重感染者5例,HBV/HCV,HBV/HGV或HCV/HGV二重感染者各25例,单纯HBV和HCV阳性者各18例和4例,无单纯HGV阳性者。各病毒主要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但HBV和HCV在癌组织中也较活跃。此外,间或可在肿瘤与正常组织移行处检出HBV或HCV表达,但未见HGV抗原阳性。混合感染、单独感染及病毒标志阴性的HCC比较,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区别。结论我国HCC患者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普遍存在;除HBV和HCV外,HGV感染也可能与肝癌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长期饮酒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将80例男性饮酒者分为3组:A组30例,每日饮白酒≥90g(即纯乙醇75ml)或啤酒1100~1650ml,3~5天/周,饮酒5~8年;B组25例,每日饮白酒≥90g(即纯乙醇75ml)或啤酒1100~1650ml,3~5天/周,饮酒9~20年;C组25例,每日饮白酒≥150g(即纯乙醇125ml)或啤酒≥2200ml,6~7天/周,饮酒≥10年。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超声检测各组受试者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并计算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与D组和A组比较,B组、C组的EDD显著减小;与B组比较,C组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准确评估长期饮酒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90钇玻璃微球内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90钇(90Y)玻璃微球对中晚期肝癌的内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n=13):为90Y+化疗栓塞治疗组;B组(n=15):90Y+栓塞治疗组。C组(n=15):为同期化疗栓塞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三组患者的年龄均数、平均病程、肿瘤直径以及肿瘤转移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有效率:A、B组分别为61.5%和66.6%,与C组(33.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存活时间:A、B组分别为9.86和11.9个月,对照组为4.5个月,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90Y玻璃微球内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疗效肯定,尤其对白细胞低下不宜化疗,或化疗不敏感,或多次化疗后产生抗药性的患者,将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的5050例病人(6047侧)的临床资料。其中<65岁组2279例(2622侧),65~80岁组2332例(2883侧),>80岁组439例(542侧)。结果 老年病人(65~80岁组和>80岁组,下同)的男/女比、手术史、双侧疝、直疝、复合疝、Ⅲ型疝、Ⅳ型疝(复发疝)比例高于中青年病人(<65岁组,下同)(P=0.000)。>80岁组的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例最高,65~80岁组的TEP比例最高。重量型补片(HWM)的使用和机械性固定的比例在>80岁组最高,<65岁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间18~6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三组在单侧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2周和4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病例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病人双侧手术时间长于中青年病人(P=0.001),三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比较,>80岁组最长,<65岁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共有13例复发(0.021%)病例,老年病人的复发率高于中青年病人(P=0.006)。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尿潴留、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和肠麻痹,其中,病人的尿潴留发生率>80岁组最高,<65岁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于术前评估合格的老年腹股沟疝病人,LIHR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液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的主要病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结局不同,HCV感染之后,高达80%的患者转为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CHC)如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LC)、肝癌(HCC)和肝衰竭(LF),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12.
人肝血流阻断对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入肝血流阻断对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SD大鼠,采用癌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大鼠W256肝癌模型40只。随机分4组,每组10只:肝门非阻断组(A组);肝动脉阻断组(B组);门静脉阻断组(C组);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阻断组(D组)。对40只大鼠的癌灶,应用自我研制的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热疗系统进行辐照。比较辐照时的癌灶温度,并观察辐照后即刻、1周、2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4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两两比较,除B组和C组在120秒时点和C组、D组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1);4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两两比较,除B组和C组在120秒时点和C组、D组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光学显微镜下见4组SD鼠癌灶标本以治疗头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凝固坏死区、移行区和正常肝癌细胞对照区。C、D组比A、B组三区分界清楚。结论:入肝血流阻断可提高激光热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以联合阻断或门静脉阻断效果最好,肝动脉阻断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组织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在HCV感染并发肾小球肾炎(GN)中的意义。 方法 用HCV-NS3单克隆抗体对21例(其中7例患者肾活检时血清HCV-RNA定性为阳性)HCV感染并发GN患者的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HCV-NS3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6例(6/21)检出了HCV-NS3抗原,可以诊断为HCV相关性GN。7例肾活检时血清HCV-RNA阳性伴GN患者肾组织中,4例(4/7)检到HCV-NS3抗原。HCV-NS3抗原主要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或)系膜区沉积。HCV抗原检出组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膜增殖性GN(MPGN,3/6)。免疫组化HCV阳性组的发病年龄和尿蛋白量(24 h)显著大于阴性组(P = 0.01);血清补体C3显著低于阴性组(P = 0.01)。 结论 HCV抗原在肾组织中的检出对于HCV相关性GN的诊断以及肾损害程度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膀胱冲洗速度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冲洗膀胱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02例留置导尿行膀胱冲洗的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48例,B组32例,C组22例),冲洗液均为250ml,冲洗速度分别为250、140、100gtt/min,分别于20、35、50min滴完。比较冲洗前及冲洗后(未排液体前)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A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体温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组冲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冲洗速度过快可引起病人心率、呼吸增快和血压升高,采用B组的速度进行膀胱冲洗,既可保证病人安全,又可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 HULC(lncRNA HULC)在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是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探讨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9月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与手术标本。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HULC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VEGF、MMP-2、E-cadherin的表达。分析患者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表达及术后预后的关系。 结果:患者血清lncRNA HULC相对水平范围为2.6~9.5,以中位值5.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lncRNA HULC组(12例)与低lncRNA HULC组(18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lncRNA HULC组病理高分化比例高于高HULC组;高lncRNA HULC组III~IV期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HULC-L组肝内转移与远处转移例数均比例低于HULC-H组肝癌患者;高lncRNA HULC组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低lncRNA HULC组比较,高lncRNA HULC组患者肝癌组织中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VEGF、MMP-2的阳性表达增加,而抑制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E-cadherin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高lncRNA HULC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lncRNA HULC组患者,且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ULC水平是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9,P=0.045)。 结论: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恶性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血清lncRNA HULC水平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囊黏液腺癌(MA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16例MAC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治方式和预后特征。其中行根治性手术和非根治性手术病人分别为6、10例;行化疗和非化疗病人分别为7、9例。通过对数秩检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16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为(56.9±11.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黄疸等。CA19-9水平升高6例(其中4例均>1000 kU/L),癌胚抗原(CEA)升高8例。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内高回声4例。所有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MAC,镜下观提示肿瘤细胞间质黏蛋白含量>50%。16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总体生存时间2.0~41.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0个月。根治性手术组和非根治性手术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化疗组和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MAC临床特征不典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超声提示高回声可能预示肿瘤内含大量黏液蛋白。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术前确诊,但最终确诊依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治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提高MAC可切除病人的生存时间。合理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乙型肝炎(HBV)多见,多数肝细胞癌(HCC)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伴有丙型肝炎(HCV)者少见。作者复习HCC伴有HBV、HCV或同时HBV和HCV感染(后者简称为双肝炎)的手术结果。作者比较了下列HCC的手术切除结果:(1)双肝炎组13例,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丙型肝炎抗体(HCVAb)阳性;(2)HBV组57例,即HBs-Ag阳性和HCVAb阴性;(3)HCV组34例,即HBS-Ag阴性和HCVAb阳性。3组的病人年龄、性别、输血史、肝硬化%以及Child分期和各项实验性数值(总胆红素、AST、ALT、凝血酶原时间、血…  相似文献   

18.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消化道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病人消化道反应、提高疗效。方法:将103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52例)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51例)静脉滴注格兰西隆,两组治疗消化道反应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消化道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头痛7例(13.7%)、便秘11例(21.6%)、腹泻2例(3.9%),观察组1例(1.9%)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 穴位敷贴用于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廉、副反应极少。  相似文献   

19.
测定23例肝癌、15例直肠癌及15例胆石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的含量,并以22例正常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肝癌及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IL-2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05);胆石症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肝癌及直肠癌组与胆石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02,P<0.02)。提示:sIL-2R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非特异性增高,而在胆石症患者无明显增高。说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低下可能与血清中sIL-2R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微波固化治疗术(PMCT)联合门静脉化疗术(PVC)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80例确诊为肝细胞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再次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根据其是否辅以PVC分为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其中化疗组术后采用TACE+ PMCT+PVC治疗,未化疗组给予TACE+ PMC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术前,1个疗程完成后3 d、1、3周观察患者血清AFP、CEA水平的变化,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结果:所有患者1个疗程后3 d及1周血清AFP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疗程后 3周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组明显低于未化疗组(P<0.05);1疗程后CE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不同时间段化疗组均明显低于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为7.5%、22.5%,明显低于未化疗组的25.0%、45.0%;而生存率为92.5%、85.0%,高于未化疗组的77.5%、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行TACE+ PMCT+PVC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其生存时间,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