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的患者进行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4~8周,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愈率为84.8%;总有效率为95.7%。结论:针灸取穴治疗与太极拳运动治疗相互结合,动静结合,充分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机械牵引结合手法推拿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其有效率达96.9%。结论:机械牵引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机械牵引。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为98.3%。结论推拿配合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保守治疗中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盆牵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牵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孙继才(靖江市中医院211500)主题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牵引术,按摩疗法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骨盆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105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43例患者采用常规中医传统手法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的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只应用推拿手法治疗的有效率(81.2%),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指数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且疼痛明显减轻,此技术适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结果: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之后,临床治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疗效满意。结论:中医手法推拿和中药热敷、口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可靠的疗效,同时较之西医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身体、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电针,牵引配合推拿复位手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治疗上采用以电针和牵引为主;在中后期,以推拿手法复位法为主,同时配合电针和骨盆牵引的分期治疗方法,能大大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陶平 《当代医学》2016,(24):11-12
目的 观察整脊通导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整脊通导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与夹脊针刺疗法,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6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23%,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3%,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脊通导推拿手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机械牵引联合推拿按摩、针灸运动疗法及麦肯基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机械牵引、推拿按摩、针灸运动疗法及麦肯基手法综合治疗.结果:痊愈39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8%.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短期内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手法推拿结合神经根封闭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推拿以拉腿转腰特殊手法,撕裂瘢痕组织和使寒出的椎间盘复位,因而减轻对脊神经的压力。以醋酸强的松龙在椎旁硬膜外前间隙注药消除神经根周围的充血、水肿,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对抗突出髓核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渗出物而止痛。结果:有效率94.5%。结论:推拿结合神经根封闭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简便、见效快之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拿配合调曲牵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优良率81.7%,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优良率61.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JOA均有改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下肢直腿抬高角度均有改善,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肢抬高角度大于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非手术疗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推拿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之一。推拿手法诸多,笔者在总结传统推拿手法如拔伸、点、压的基础上,将其改良并有机结合为拔伸合点压手法,并应用该手法治疗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科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结果 治愈62例,显效35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身痛逐瘀汤加减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2.5%,对照组为55.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海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310-4311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推拿整骨手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即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的类型)而施以相适应的手法治疗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临床基本治愈32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中医推拿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气丸加味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单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自拟方剂肾气丸加味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单纯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对照组为76.0%,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加味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运动结合牵引组(治疗组)和非运动类手法推拿结合牵引组(对照组)30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镇痛、改善症状、体征和ADL方面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报告附属医院推拿科王晓涛我科目1988年9月以来,采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73例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平均38.4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  相似文献   

19.
总结夏惠明老师以手法推拿治疗为主,配合腰椎牵引、中药热敷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治疗60例,结果:治愈14例,好转4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4.9%,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永锋 《吉林医学》2011,32(25):5262-526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