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为进一步研究心衰病人的肝功能,我们用血清甘胆酸(CG)放射免疫法观察了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G变化,并探讨其在评价心力衰竭时肝功能状态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①健康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7.8岁。②心衰组:42  相似文献   

2.
何春林  李悦 《临床医学》1997,17(7):36-37
乙型肝炎起病多隐缓,病程往往迁延,反复,且易慢性化,当肝损害轻微或渐进时,目前常规肝功能试验尚不能及时、准确反映这种损害。已有报道,血清结合甘胆酸(CG)测定较常规肝功能更敏感。现将我院56例乙型肝炎住院病人的空腹血清甘胆酸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56例均系我院1990年以来住院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37.91岁。其中重肝组包括慢重肝,亚重肝及肝癌各一例,肝炎后肝硬化14例,亦经血清HBV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酶系使用下,由胆固醇转化生成,其中大部分是胆酸,血清甘胆酸(glycocholicacid,简称GCA)是主要的结合胆酸之一。甘胆酸的测定在检测肝损害上比ALT和AST更灵敏[1]。本文测定了妊高症孕妇的血清GCA含量,以了解妊高症对...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献血员,HBsAg无症状携带者及轻肝活检诊断的各型肝炎患者空腹血清中甘胆酸含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含量最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次之,HBsAg无症状携带者平均值稍高于HBsAg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治疗,肝功能试验虽已恢复正常,肝组织活检仍可有轻微的损害,血清甘胆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提示空腹血清甘胆酸检测,可作为估计肝细胞损害情况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检测在慢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5例慢性肝病患者按病情程度分成慢性肝炎轻度组(32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8例),肝硬化组(62例),肝癌组(15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甘胆酸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各组及肝硬化、肝癌组血清甘胆酸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甘胆酸水平在慢性肝炎各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较正常人升高,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甘胆酸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肝病诊断中血清甘胆酸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段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取均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甘胆酸。结果试验组血清甘胆酸水平为(67.932±10.067)μg/mL,对照组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223±0.60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甘胆酸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血清甘胆酸(CG) 的放射免疫分析,是胆酸测定方法的突破。本文用此法测定了新生儿脐血、小儿空腹血清正常值及小儿病毒性肝炎,小儿肠炎患者空腹血清CG值,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及对象;新生儿选自本院产科足月顺产的健康新生儿,其母健康。正常值选自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小儿,患儿选自住院病人。均清晨空腹抽血,室温下离心,取血清测定。  相似文献   

8.
7128例妊娠中晚期孕妇的血清甘胆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国松  邱惠麒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281-281,276
目的 通过大批量妊娠中晚期孕妇甘胆酸的检测结果的回顾,来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孕妇群中的发病率。方法 统计2001年1年中检测的7128例孕妇的甘胆酸结果。结论 在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占全部孕妇的3%左右,甘胆酸的动态观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向明  钱斌 《临床荟萃》1996,11(1):20-21
扩张型心肌病(Dilal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70~80%),儿童及老年亦可罹患,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基本特征。由于本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病史又较隐匿,临床极易误诊。顾裕民等统计国内474例DCM平均误诊率为34.2%。本文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个人实践,分析DCM容易误诊的常见病、少见病,从中得到启发,把握误诊对策,提高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王悦喜  董莉 《临床荟萃》1995,10(22):1042-1043
扩张型心肌病(DCMP)患者心腔内附壁血栓发生率高,主要是由于心输出量低,血流速度慢和心肌运动减弱之故。那么DCMP患者血流变学有无异常改变?就此作者分析了54例DCMP患者和38例正常人血流 变的有关参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例DCM伴AF者与50例DCM无AF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M并发AF者年龄老化〔(65±16)岁〕,心功能(NYHAⅢ级~Ⅳ级者78.95%)差,栓塞率(21.05%)和病死率(36.84%)均高(P<0.05或P<0.01);左室射血分数(0.28±0.09)、短轴缩短率(0.15±0.03)明显降低,心脏扩大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及复合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或P<0.01)。结论:DCM的AF发生与年龄、心力衰竭、心室扩大、心肌病变相关,AF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 床意义。方法:比较扩张型心肌病(IDC,46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尿酸浓度;比较 22例心衰控制前后的尿酸浓度;比较左室内经≥65mm(26例)和<65mm(16例) 患者的尿酸浓度、入院时未用利尿剂及正在服用利尿剂患者的尿酸浓度、BUN> 7.5(18例)和≤7.5mmol/L(28例)患者的尿酸浓度。结果:IDC心功能Ⅱ、Ⅲ、Ⅳ级 的尿酸分别为303±34,403±95和595±190mmol/L,Ⅳ级心功能者尿酸浓度明显 高于Ⅲ级者(P<0.01);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浓度分别为609±218和414± 147mmol/L,心衰控制后尿酸浓度明显降低(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 明显高于<65mm者(P<0.01);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无明显差异(P> 0.05); BUN>7.5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扩张 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增高,增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 尿剂及肾功能不全;可以认为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 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9例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和护理,探讨了一些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缓了病人的病情发展,增强了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15.
空腹血清甘胆酸检测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血清结合甘胆酸放射免疫分析法(CG-RIA)被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上,CG-RIA被认为是一项比较敏感的肝功能试验。本文为进一步探讨CG-RIA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对198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空腹血清结合甘胆酸进行检查,并与常规肝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振荣  曹黎红 《临床荟萃》1996,11(7):292-293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居心肌病之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心内膜心肌活检术(EMB)虽能提供特异性病理改变的根据,但因阳性率低,可出现伪迹,技术原因等均不尽如人意。且国内又主要用于心肌炎的诊断,故DCM仍采用排他性诊断。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按罗得诚标准收住的DCM中,择其在心衰纠正后X线示心脏明显缩小(横径缩小>1.5cm)或恢复正常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 0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组)、52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2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5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CG测定。结果不同肝脏疾病组C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用生化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TBA)等在不同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程度不同;TBA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与CG均呈正相关(r=0.892、0.944、0.695、0.837,P=0.000);CG与其他常用生化指标比较,除在病毒性肝炎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低于AST外,CG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的AUC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化指标,各组CG的AUC分别为0.675、0.767、0.829、0.921,P=0.000,随着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CG水平的诊断界值同样增高,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CG诊断界值分别为1.82、1.83、2.26、2.28μg/mL。结论血清CG水平可作为肝细胞损害及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志贤 《临床荟萃》1993,8(12):540-541
1969年开发的Verapamil(异搏定,VP)及70年代相继问世的Nifedipine(硝苯吡啶,NF),Diltiazem(硫氮唑酮,DT)等Ca~(2+)拮抗剂(CCB),起初在临床上以治疗心绞痛而应用,其后适应症扩大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脑血管病、雷诺氏现象等治疗,目前正在探讨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以及脑细胞的保护、预防心肌梗塞再发、支气管喘息、增强抗癌效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严士荣 《临床荟萃》1994,9(10):453-453
近20年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日渐增多,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2年12月确诊为本病的98例住院患者所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震华 《新医学》2000,31(7):394-395
1 引言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初期症状不明显,以后症状进行性加重,终末期心力衰竭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猝死率高,是心血管疾病常见致死原因之一。2 诊 断2.1 临床表现及体征 本病初发年龄常在35岁至45岁,比冠心病发病年龄略早。一些病人可在体检时因心脏增大而偶然被发现患有本病。大多数病人初发症状为气急和水肿。疾病发展快者可在1年至2年内死亡,发展慢者可存活20年以上。约有一半以上病人可同时出现心律失常。一些病人可出现栓塞症状,常见为脑栓塞。 体征主要为心率加快,心尖搏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