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素珠 《当代医学》2014,(26):108-10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7例,对8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87例肝硬化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可知,TP、ALB、A/O、CHE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DBL、ALT、TBL、TBA、γ—GT、AST、ALP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则显著降低,提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较护理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治疗感到棘手的问题。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是近年来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对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采取闭路循环式腹水浓缩回输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急、重,病情变化快,治疗上应分秒必争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护理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对该类急救病人进行分析,重点讨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出血时抢救措施和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以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质量,尽量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演变,总结肝硬化腹水患者及时治疗、得当的住院护理和家庭护理、维持用药等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意义。结果:由于对16例患者加强了护理,保证了合理饮食、及时用药、维持治疗,加快了疾病的恢复,治疗结果7例显效,9例有效,无死亡、恶化和无效病例。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及时治疗、得当的住院护理、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病情稳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小青 《广西医学》2005,27(3):448-449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临床上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如何做好抢救与护理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我科从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收治42例较典型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外科疾病的肝硬化患者术前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肝硬化合并外科疾病患者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进入手术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时危险性大,术前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精心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乐  胡艳 《海南医学》2009,20(7):173-17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肝硬化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血糖降至6.3—10.2mmol/L,糖尿病症状得以控制出院。结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肝昏迷(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但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该病在治疗护理中矛盾多,工作量大,病死率也比较高。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现将40例肝硬化肝昏迷患者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5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31-132
目的对59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总结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59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病史与发病的关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宣教。结果认为肝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障碍,肝硬化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化,临床表现多以肝病症状为主,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糖尿病症状,患者心理负担重。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在做好肝硬化常规护理基础上,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饮食及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健康宣教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结论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其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认为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做好肝硬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硬化腹水的易复发性和难治性以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能明显加快病人病情的好转以及推迟肝硬化腹水的复发。现对我院2007—2008年收治的7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临床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351-352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病人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本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31例,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传统的治疗是应用利尿剂加上严格的钠盐摄入,易造成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紊乱,腹水反复出现,疗效不巩固,1999年2月-2003年8月以来。我院对8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及单用西医护理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最后阶段,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肝硬化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们需要心理上的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干预对肝硬化病人心理问题的影响,来为肝硬化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配合,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对比2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8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72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达到满意的效果,1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通过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腹腔积液5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10-6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观察52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演变,探讨恰当的护理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病情稳定的意义。结果 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3例。结论 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恰当的护理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稳定病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肝胆科治疗的肝硬化并发大出血患者55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对患者的出血症状进行及时处理,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配合治疗。结果:在55例大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中,有49例患者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后病情缓解,另外6例患者由于止血无效死亡。结论: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治疗中就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护理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应该进行体系性护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腹水常是肝硬化的末期表现,采取常规的利尿剂治疗往往不能奏效。自体腹水回输(以下简称腹水回输),能减轻腹胀,补充血浆蛋白,增加有效血容量,从而改善肾的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内科疗法。我科从2004年元月-2006年2月,对1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人进行了72次腹水回输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