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静 《中国医药》2007,2(12):733-73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2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有效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对比46.94%,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芳 《海峡药学》2011,23(4):139-14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特来统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康效果.方法 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惰花.结果 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死亡率降低.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径性重型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6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146例次,观察并总结治疗中及治疗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后24h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1.2%),以低钙致口唇麻木最常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不良反应发生少,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汝燕峰 《安徽医药》2003,7(4):276-277
目的 评价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重型肝炎患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早期好转率85.71%,中期好转率33.33%,差异具有显性。结论 血浆置换是重肝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应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血浆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阴转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ALT,ALB,TB,CHE,CHO,PTA,TNF-αE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ALT,TB,CHE,TNF-αET显著下降,ALB,CHO,PTA显著提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安全有效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8例慢性重型乙肝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拉米夫定组(80例),血浆置换组(68例),拉米夫定组(60例)。治疗后分别观察各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血浆置换+拉米夫定组80例,死亡16例,病死率20%;血浆置换组68例,死亡28例,病死率41.2%;拉米夫定组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33.3%。HBVDNA、TBIL血浆置换+拉米夫定组经治疗后较血浆置换组、拉米夫定组明显下降,ALB及PTA指标血浆置换+拉米夫定组经治疗后较血浆置换组、拉米夫定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肝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加速肝功能恢复、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进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畏冷、寒战、皮疹伴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进行的3213次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将防治及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8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过血液置换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后患者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人工肝血液置换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64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64例只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精神、食欲好转,乏力及腹胀明显改善,血生化ALT、TBiL、血氨数值下降较显著.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治疗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6.7%,78.6%,41.7%;对照组为16.7%,18.2%,15.4%,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特别对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者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赵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76-277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血浆置换辅助方法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7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并给以积极护理。结果本组经治疗后共有40例治愈,占57.14%,好转率为78.98%,病死率为21.02%。治疗后的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好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辅助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面疗效理想,全面的、精心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是确保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治疗并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收集近期相关医学文献,介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临床医生在应用时要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治疗组给予苦参碱注射液 ,两组辅助用药为维生素类。结果  两组对纳差、乏力ALT下降方面疗效相似达 80 % ,对腹胀和肝区痛 ,治疗组分别为 96 %和 87% ,对照组分别为 75 %和 6 2 % ,有显著差异 ,对SB消退和HBeAg阴转率方面 ,治疗组分别为 90 %和 5 1% ,对照组为 5 5 %和 2 8% ,P <0 0 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对退黄和HBeAg阴转方面尤为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检索了2000~2013年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以严重皮疹、皮炎、多形性红斑为主的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的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医院应重视临床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注意收集儿童用药安全信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93例莫西沙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3例莫西沙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探讨莫西沙星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93例莫西沙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按人群、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使用莫西沙星多数能够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少数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使用莫西沙星应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过程监护,减少药品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芪固本口服液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ADR)的影响。方法:参照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189例CH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对照组94例。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1周1次,皮下注射和按体重口服利巴韦林1000 mg·d-1(体重< 75 kg)或1200 mg·d-1(体重> 75 kg),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组加用地芪固本口服液,一次50 mL,一日2次。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ADR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共发生ADR 701例次,对照组发生894例次。从整体看,发生了至少一次ADR的患者及人均发生例次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疲乏、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体重减低、血小板减少、贫血、精神异常发生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ADR的严重程度均以1级和2级为主,两组严重程度的百分率经秩和检验Z=8.0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12、24周(P ≤ 0.05)。结论:地芪固本口服液能够有效减少和减轻抗病毒治疗引起的A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象分析,观察慢性重型肝炎的外周血象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ACT-15美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末稍血。结果 外周血象指标显示,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红细胞与血小板指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外周血象对判断慢性重型肝炎病情预后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等。本文就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防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炎症调节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3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1~2013-06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分成对照组10例及恩替卡韦组19例,其中恩替卡韦组予每日口服恩替卡韦0.5 mg。观察患者的生存率、血清生化学及病毒学等情况,并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Tyro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4周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乙肝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IL-6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7),Tyro3高于对照组(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α浓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恩替卡韦能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yro3的表达从而下调IL-6等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肝细胞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3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比较血浆置换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以及血液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血液学参数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