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与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2种强化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MSII组42例和CSII组40例。MSII组采用MSII强化治疗,CSII组采用CSII强化治疗,2组均治疗14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HOMA—IR与FPG均显著降低,HOMA-β均显著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OMA—IR、HOMA—β及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问、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治疗费用高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I与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且CSII治疗效果显著优于MSII,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吡格列酮组(22例)和安慰剂组(23例),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其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13细胞功能(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别,经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FA水平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升高与FFA下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外,还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FA水平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FFA、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及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胰岛素泵对3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血糖、胰岛素、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FA显著降低(P〈0.05),lh 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HOMA—IR和HOMA—B明显改善(P〈0.05,P〈0.05)。结论 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青立 《安徽医药》2009,13(9):1108-1109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及多次胰岛索皮下注射(MDI)强化治疗2周对血糖、游离脂肪酸(FFA)、血脂变化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88例随机分为CSII组44例及MDI组4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结束后,同时测定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及血脂。结果CSII组和MDI组治疗前后游离脂肪酸、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ApoA)均上升。结论短期强化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游离脂肪酸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茵  刘英  宋雷凤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5-36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奴/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董淑雯  孙丽萍 《中国医药》2013,8(3):348-350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151例,计算机编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6例,常规使用预混胰岛素基础上加用黄芩苷0.5mg/次,3次/d;对照组75例,常规使用预混胰岛素。4周后测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指数、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仅(TNF—OL)及24h尿白蛋白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5.6±1.8)d比(10.2±2.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mlU/L比(20±7)mlU/L,(4.5±2.0)比(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3.6±2.1)比(-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NF-仅及瘦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后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q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观察血压、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T)水平。结果: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TNF—α浓度明显下降(P〈0.05);IRI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在升高血清脂联素浓度和降低TNF-α浓度的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强化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糖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的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SII和MSII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可有效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CSII方法控制血糖水平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与汉族高血压(HT)患者血浆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哈族人127例及汉族人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哈族HT组、哈族对照组、汉族HT组、汉族对照组。测量血压及人体参数,检测空腹血浆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结果(1)哈、汉HT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均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哈、汉HT组间比较或哈、汉对照组间比较,血浆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抵抗素在哈、汉HT组均与年龄、SBP、WC、BMI、WHR、BF%、FPG、FINS、HOMA—IR、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均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4)脂联素在哈族HT组与SBP、DBP、WC、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汉族HT组与SBP、DBP、WE、BMI、WHR、FPG、FINS、HOMA.IR、TG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哈、汉HT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两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selxlmprotein,GS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GSP、hs-CRP、空腹C肽、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FPG、0G订2hPG、GS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GSP浓度与FPG(r=0.58,P〈0.01)及OGTT2hPG(r=0.62,P〈0.01)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FPG(r=0.40,P〈0.05)及OGTT2hPG(r=0.39、P〈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抗炎症及纠正糖毒性、脂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的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方法治疗,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方法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变化、胰岛素的使用总量,血糖达到生理性指标的时间及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及PBG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胰岛素的使用量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的胰岛素输注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总量,明显缩短用药后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王明丽 《贵州医药》2014,(5):400-402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与单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S A P组用72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 -CGMS)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用71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均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单纯CSII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3.7±0.4)VS(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糖发生频次(0.25±0.44) VS .(0.6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CSII更快、更安全,在显著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5.
吕高友  王春  张沈洁  王学玲  郭凤红 《安徽医药》2011,15(12):1577-1578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常规2次皮下注射(常规治疗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CSII组68例,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治疗组60例,分别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 CSII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II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快速、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在所有患者血糖达标并稳定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葡糖糖负荷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早相分泌功能指数(IG30)及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活力(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且无显著性差异时,治疗组患者TG、TC、L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Homa-IR较对照组下降(P<0.05),Homa-β、AUCcp、IG30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OS、MDA明显低于对照组,GSH、SOD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体内代谢异常,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7.
孙虹云  吴志昊 《淮海医药》2013,31(2):116-117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Fc-p、2hcp、TC、TG、hsc-RP、WBC、HDL-C和LDL-C。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下降;TG、hsc-RP、WBC均下降;Fc-p、2hcp、HDL-C升高(P<0.05);T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自愿分为MSII组36例和CSII组40例。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餐后2h、晚餐前及睡前血糖低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比较2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并观察2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羊水过多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可提高其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降低孕妇羊水过多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