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波、妇科射频治疗仪、妇科专用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疾病效果。方法:选择105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3组,微波组(35例)使用微波治疗,射频治疗仪组(34例)使用妇科射频治疗仪治疗,高频电刀治疗组(36例)采用妇科专用高频电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高频电刀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微波组与妇科射频治疗仪组差异较小(P>0.05);总复发率比较,高频电刀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妇科射频治疗仪组复发率低于微波组(P<0.05)。高频电刀组宫颈管狭窄率低于微波组及妇科射频治疗仪组(P<0.05),妇科射频治疗仪组宫颈管狭窄率低于微波组(P<0.05)。结论:相较于微波、妇科射频治疗仪,妇科专用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疾病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对高频组57人、微波组36人和对照组66人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高频组和微波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认为高频在电场强度为15~150v/m,微波功率密度在15~65μw/cm~2的条件下,可以降低人体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示可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沈隽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30-313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26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波(MTC)组、聚集超声(focusedultrasound)组、高频电刀(LEEP.刀)组各42例,分析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实践。结果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该疗法总有效率为92.4%。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微波、聚集超声、高频电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都有着较好的治愈效果,但微波治疗的总体效果要逊于聚集超声和高频电刀治疗,而高频电刀治疗是三者中综合性较佳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微波与X线同时接触工人49名(联合组)、单微波接触工人48名(微波组)以及两者均不接触的工人46名(对照组)。联合组和微波组工人的微波辐射剂量每日平均约300μw/cm~2,联合组工人接触的X线剂量,每年小于5rem。结果显示:联合组中性粒细胞ACP、AKP活性以及中性粒细胞核棘突出现率均较微波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原含量则较其它两组明显下降(P<0.01)。调查表明,低强度微波与低剂量X线联合辐射比单独微波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更大。因此,对雷达等发射设备周围的工作人员,除必要的微波防护外。同时需要对X线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5.
105名高频作业者的健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5名高频作业者的健康调查报告汕头市职业病防治所(515041)林炀近年来我们对汕头市机械、电子、塑皮行业的105名高频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调查,旨在进一步揭示高频操作的职业危害,为预防高频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1调查对象1.1接触组从事高频操作人员1...  相似文献   

6.
高频与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有报道,但是关于高频与微波对人体血液巯基含量影响的专题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着眼于这种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的积极预防,探索高频与微波对人体血液中巯基含量的影响,是否可能列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莉  张士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4):416-417
目的观察分析微波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在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中,选取247名某通讯公司微波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工龄等情况与接触组差异无显著性的235名不接触微波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为对照。结果接触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ST-T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微波作业环境下,心电图异常改变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微波作业人员随工龄增长而心电图异常改变明显增加。结论微波可引起微波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应加大对微波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进一步对工艺技术设备的革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微波引起白内障已被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所证实,我国卫生标准上下的低强度微波是否也会引起眼晶体白内障,国内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对某雷达厂发射、调试的低强度微波致眼晶体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选从事雷达发射、调试的操作人员158名(男118、女40名)为观察组,接触连续厘米波,每天工作5-6小时,无屏蔽措施。对照组为无微波接触的类似工作人员50名(男42、女8名),两组场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微波灼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电子内镜下微波灼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增生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炎症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腺瘤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微波灼除术均可改善胃息肉患者的病情,相较于高频电切术,微波灼除术手术时间长,但疼痛程度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频及微波的劳动卫生工作巳在我国很多地区开展着。其中高频的防护工作进行得较早,现已普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频的卫生标准尚有待讨论确定。微波辐射职业卫生标准,经多年实践的验证和补充,最近亦已由卫生标准审定会讨论通过。微波的防护工作也正在迅速发展中。从高频和微波的劳动卫生调查研究工作来说,如何把工作深入一步,有效地揭示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微波通讯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范涛宋百元李冰梅张淑晶王永德白示伟刘庆志姜淑珍李威范宇颖(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王宝荣(绥滨县红十字医院)报道:调查9个微波站116名微波通讯作业者(微波组)用微波站中不接触微波的102名人员作对照组。调查结果:微...  相似文献   

12.
低场强微波作业人员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接触微波职业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36名微波作业人员(接触组)和98名对照人员(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他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等情感状态得分与暴露年限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接触微波作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与微波接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微波是电磁波中波长最小的一种波,一般波长小于1m。可谓电磁波中的“小字辈”了。而就是这个“小萝卜头”,却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身健康。都有哪些人,在什么场合接触微波呢?一般来说,高频感应加热如电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等,以及高频介质加热,如塑料的压制、木材和棉纱的烘干等均可产生微波。微波还用于雷达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频、微波作业人员进行脑电图(EEG)随访观察,认为高频与微波辐射可以引起大脑负荷能力降低,有造成脑功能低下的趋势,但对脑电图的对称性变化影响不大,尚不至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5.
高频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脑血流图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频微波技术在工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接触这种物理因素的人数日益增多,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311例脑血流图(REG)分析来探讨高频微波对人体脑血管功能及供血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33名微波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微波组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压偏低、心动过缓、晶状体混浊和尿香草扁桃酸(VMA)排出增高的检出率,微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尿VMA可能是微波辐射早期影响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强度微波作业者脑电图的改变文献已有较多报导,但低强度微波合并噪声、X线等联合因素对作业者脑电图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导。1980年,我们对武汉地区三个厂接触低强度微波、噪声和X线的作业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同时测定了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观察对象 1.接触组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作业者80名,其中男67名、女13名,年龄20~6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航系统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分微波组、高频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等和窦性心动过缓,以及5-羟色胺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两作业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慌、双侧肢体皮温不对称、IgG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微波组高于其他两组。血胆碱酯酶、血清钾、钠、氯、钙、磷及血糖三组中各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血清蛋白电泳、血小板及白血球计数三组比较结果均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接触微波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核心测试方法,对74名接触微波的科技人员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接触组相近的60名非微波接触科技人员的行为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朋,当每日接触微波剂量在300μW·h/cm~2左左时,接触者神经行为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就行为功能而言,现行的微波辐射卫生标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抗微1号具有扶正固本、补肾安神之功效。因此我们选择患有微波症的作业人员35名(男22名、女13名),随机分为服药组24名,对照组11名。给药方法:每日三次,每次10片,口服,4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仍接触微波。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指症状消失或基本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