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oronary tent,CS)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应用金属支架支撑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内壁,使狭窄或塌陷的血管壁向外扩张的技术。支架置入后,新生的内皮细胞逐渐覆盖于支架表面,最终被完全包埋于血管壁内,支撑血管保持开放状态。支架置入术后如护理不当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再灌注心  相似文献   

2.
巩叶辉 《山东医药》2003,43(5):36-37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加支架术,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其血流灌注,挽救频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成功率达90%以上。2000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对37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 支架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脉内支架较传统的球囊成形术可减少再狭窄率。但是由于支架的广泛使用,再狭窄患者人数却在增加。2001年4月,我科成功地为2例PTCA 支架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实施了放射性同位素液体^188Re球囊内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就临床护理与^188Re治疗冠脉内再狭窄进行了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4.
系统健康教育对PTCA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系统教育对PTC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第1次择期进行PTCA的病人按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系统健康教育组的病人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5),而穿刺点出血、血肿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减少PTCA病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护理程序在PTCA及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2002年元月以来,运用护理程序对32例PTCA加支架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绝大多数源于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形成血凝块,使冠脉的某一支或多支突然堵塞,使该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心肌坏死,该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容易诱发心脏骤停。现报告成功抢救一例AMI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即行急诊冠脉内球囊扩张术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较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保障介入手术圆满成功,护理至关重要,而术后护理也不容忽视,穿刺点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明显减少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成立介入科以来,至2006年5月已有1500例次患者进行了血管性介入检查和治疗。现将我们对介入治疗穿刺点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80 8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其中糖尿病组 174例 ,非糖尿病组 6 34例。随访两组患者远期结果。结果 两组支架术成功率 (96 0 %和 96 1% )相似。平均随访 (19± 7 8)个月 (6~ 4 2个月 ) ,临床随访率为 95 3%。随访期内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 ,糖尿病组心功能改善者 (5 2 2 %比 6 1 0 % )较少 ,再住院率 (4 2 7%比 32 5 % )增加 ;且心脏事件 (30 6 %比 2 2 2 % )、再狭窄 (19 1%比 12 5 % )及总死亡(10 2 %比 4 6 % )均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 ,糖尿病为死亡 (OR =2 2 0 ,95 %CI 1 12~ 4 33,P =0 0 2 2 )和再狭窄 (OR =1 6 6 ,95 %CI 1 0 4~ 2 6 7,P =0 0 35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远期结果可以接受 ,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为冠心病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以往经股动脉穿刺行PTCA术患者需要卧床12~24 h,部分患者因提早翻身导致伤口出血,近几年来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术的技术不断成熟,此操作技术已普遍替代经股动脉穿刺行PTCA术,其不受卧位的限制,患者易接受,因此运用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同时其术后护理工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玉茹 《山东医药》2007,47(17):70-71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3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口服辛伐他汀,观察了其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项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可有效地防止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 ,是PTCA术的重要补救和辅助措施。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为 96例冠心病患者共植入 16 4只支架 ,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 96例病人中 ,男 78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6 8岁± 8 6岁。其中心绞痛 75例 ,心肌梗死 2 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4 0例 ,双支病变 4 7例 ,三支病变 9例。支架植入部位 :左冠前降支 92…  相似文献   

12.
PTCA术后再狭窄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Gruentzig等于20年前首次报道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以来,PTCA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仅美国1995年接收PTCA病人达80万例,1998年达100万例;在中国,PTCA已普及到市区医院,每年等待接受PTCA的病人近百万例。但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高达300%~500%,严重影响该治疗手段的疗效。因此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后RS的发生机制及防治问题是世界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RS发生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RS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以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为主的新…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已成为冠心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现将对 2例冠状动脉旁路静脉桥闭塞行 PTCA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例冠心病患者 ,男、女各 1例 ;平均年龄 52 .5岁。 2例患者分别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80 %~90 % ,左前降支起始部狭窄 90 % ;回旋支开口及中远段狭窄 80 %~ 90 % ,右冠状动脉前段狭窄 85% ,在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 ,共搭桥 8根。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出院后 3~ 4个月 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心前区闷痛而收入院 ,作冠状动脉造影与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造影未见静脉…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山东医药》2007,47(9):29-2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65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人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人进行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资料。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成功与否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预防PTCA后再狭窄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约有30%~50%的手术成功者于术后3~6个月内出现冠脉再狭窄[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的再狭窄药物预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预防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药物,但用于临床均未能降低再狭窄率。冠脉内支架虽然可预防弹性回缩而降低再狭窄率,但因不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等重要病理进程,再狭窄仍可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17.
黄菁 《山东医药》2011,51(23):110-110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5例,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PTCA支架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克栓酶,分别于第1、3、5天给予15BU、10BU、10BU,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h,第6天考核其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1.43%,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者占93.7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P〈0.01),而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APTT)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PTCA支架术后心绞痛疗效好,无出血、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代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是冠心病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但病人术后 3~ 6个月出现约 35 %~ 5 0 %的再狭窄 (RS)率 ,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再狭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 ,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有球囊损伤导致的内膜撕裂 ,血小板粘附、聚集 ,以及血管痉挛或弹性回缩 ,进一步则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 ,终致再狭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 ,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 (Ang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于 (b 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  相似文献   

20.
韩梅 《山东医药》2006,46(19):99-99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笔者2002年7月~2003年3月在日本岐阜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房研修期间,发现其对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很有特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