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镜检查73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镜对大肠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两人操作法,不采用X线透视下引导。结果大肠镜检查7395例,到达回盲部及回肠末端的成功率98.9%,并提示了18种结肠病变,其中以慢性.结肠炎(55%),直结肠息肉(14%),直结肠癌(6.4%)最为常见。大肠镜与X线钡灌肠在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0.2%。结论大肠镜检查是大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大肠镜明显优于X线钡灌肠,特别在大肠癌的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回盲部为回肠与盲肠互相交接的部位,是肠管炎症、肿瘤及套叠等疾病的好发部位。回盲部肿瘤起病多隐匿,病变早期临床特征性不明显,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一旦患者有明显不适感,病情多已发展成为中晚期[1]。为提高回盲部肿瘤临床诊断率,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及CT等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加之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无创性及费用低等优点[2],超声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收治血吸虫性阑尾炎误诊为回盲部肿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0.5a,曾于2007—09因肠梗阻在我院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行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肠腔狭窄。CT检查提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X线钡灌肠检查是诊断肠道肿瘤的传统方法。近年来腹部B超对肠道肿瘤的诊断工作也逐步深入,并用"假肾征"这一声像图来诊断肠道肿瘤。作者对54例肠道肿块患者进行了B超与X线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12~83岁,平均51.3岁。临床均因们及腹部肿块而进行B超和X线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B超所用仪器为ALOKA256型和680EX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均为3.SMHZ。本组病例均未用水灌肠法。X线检查方法为常规钡灌肠。本组54例接病理分类为:结肠肿瘤33例,均为腺癌;小肠肿瘤9例,其中腺癌5例,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6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 ,行单纯阑尾切除术 5例 :行回盲部切除 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 ,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经随访 ,均无复发。结论 本病临床不多见 ,以右下腹痛及包块为主诉的患者应警惕本病。B超是较为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 ,综合分析钡灌肠回盲部X线征象及右髂窝区CT表现 ,常能提高本病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X线、CT、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X线、CT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气钡灌肠示回盲部外压性充盈缺损,超声示右下腹探及囊性无回声肿物,CDFI无血流或少量血流信号环绕,CT示右髂窝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壁内外光滑,无浸润性改变。结论钡灌肠、超声及CT联合应用可提高阑尾黏液囊肿诊断准确率,CT可显示囊肿外周组织结构的改变,对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X线、CT、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X线、CT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气钡灌肠示回盲部外压性充盈缺损,超声示右下腹探及囊性无回声肿物,CDFI无血流或少量血流信号环绕,CT示右髂窝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壁内外光滑,无浸润性改变.结论 钡灌肠、超声及CT联合应用可提高阑尾黏液囊肿诊断准确率,CT可显示囊肿外周组织结构的改变,对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阑尾切除术中漏诊回盲部肿瘤七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2005年,我科共收治阑尾切除术中漏诊回盲部肿瘤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53~72岁,平均63·1岁。均为阑尾切除术后8~60天因右下腹痛、包块或肠梗阻而住院,经再次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回盲部肿瘤,在阑尾切除术前,均有右下腹痛史,其中2例在半年内右下腹痛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右下腹有肿块、渐消瘦乏力及黑便史各1例。入院后全部行彩超检查,发现回盲部包块者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证实为回盲部癌4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显示回盲部占位2例,腹部CT扫描回盲部肠系膜实性占位1例。择期手术4例,急诊手术3例,均经…  相似文献   

9.
采用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检查5362例,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法,不采用X线透视下引导。结果到达回盲部及回肠末端的成功率98.3%,发现16种结肠病变,其中以慢性结肠炎(51%)、直结肠息肉(12%)、直结肠癌(7.11%)最为常见。大肠镜与X线钡灌肠在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8.3%。大肠镜检查是大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右半结肠癌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将我院1992/2007年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1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8~79(平均52)岁。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4例,表现为持续性右下腹痛者8例。伴寒颤、发热9例,恶心呕吐8例,轻度贫血、乏力3例,近期大便性状改变5例,自觉消瘦1例。体检:有局限性腹膜炎6例,弥漫性肠系膜炎1例,右下腹可扪及包块2例。1.2误诊情况和方法本组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3个月后复发,行结肠镜检查确诊右半结肠癌,另1例保守治疗期间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误诊为阑尾炎10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右半结肠肿瘤3例,回盲部肿瘤3例;5例Ⅰ期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回结肠短路术;4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症状未缓解或复发,经钡灌肠、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后,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结果本组升结肠癌8例,回盲部肿瘤4例。其中腺癌9例,黏液腺癌3例。3讨论3.1误诊原因(1)右半结肠癌生长缓慢,常继发感染引起腹膜炎;出现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尤其是回盲部肿瘤坏死穿孔就更易误诊[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21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8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3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50-3051
收集纳入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口服阑尾造影检查84例住院患者完整资料,其中常规钡餐造影回盲部充盈后阑尾未显影26例,立即补充气钡灌肠。统计常规钡餐及序贯联合钡检阑尾显影率及慢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钡餐造影阑尾显影69%(58/84),26例联合钡检阑尾显影19例,证实慢性阑尾炎13例,正常阑尾6例,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检查阑尾显影率提高至91.7%(77/84),慢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0%。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有效提高阑尾显影率,从而提高阑尾病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通过重点分析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并包括其中4例B超检查,6例CT检查和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结肠绒毛状腺瘤,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X线检查对本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B超、CT、MRI对本病的特异性较低。结论: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结肠绒毛状腺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系统回顾我院2004/2008年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首诊时,均仅诊断为阑尾炎,7例患者在阑尾手术中发现回盲部肿瘤与阑尾炎并存,而行根治术;8例首诊及术后15 d-6个月诊断为回盲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结论:早期回盲部肿瘤患者症状不典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结肠双对比气钡灌肠造影,即是将钡剂及气体注入结肠经 X 线检查,由于气体及钡剂密度不同,增加了检查部位的对比度,从而达到诊断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迴盲部疾病的目的。放射科护理人员在进行钡灌肠造影时,应掌握注  相似文献   

16.
殷文良  李书 《中国临床研究》2011,(7):623-624,548
目的研究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8例新生儿的腹部X线平片及钡灌肠影像资料。结果 8例腹部X线平片均显示异常,均有全腹小肠胀气,伴气液平面6例,无1例结肠充气扩张;钡灌肠表现为结肠细小,宽径0.4~1.0cm,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管呈细绳状。钡灌肠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3/4诊断准确。结论腹部X线平片异常可提示巨结肠,钡灌肠可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正确合理使用检查方法及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盲部恶性肿瘤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易于误诊误治。我院1975年~1985年共收治大肠癌52例,回盲部恶性肿瘤占21例,其中10例误诊为阑尾炎,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40岁2例≥40岁8例,平均年龄51岁。本组10例均有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肿块8例,大便不规则7例,消瘦、贫血7例,黑便3例,发热2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例,3例未查。钡剂灌肠检查10例,诊断为肿瘤8例未排除肿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的临床资料和小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28例均行数字化小肠气钡追踪造影,2例行小肠灌肠造影,7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小肠气钡造影表现包括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管壁僵硬、龛影、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软组织块影、管壁增厚及肠管受压或狭窄.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与CT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回盲部癌误诊为阑尾炎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回盲部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0a间收治回盲部癌167例,其中术前16例误诊为阑尾炎,阑尾脓肿,术后确诊为回盲部癌和肉瘤的资料。结果:16例误诊病例主要误诊原因,对回盲部癌的急诊表现与阑尾炎因果关系认识不足;对病史询问和病情进展未作全面分析,对各项辅助检查重视不足;术中对阑尾周围肠壁检查不仔细。结论:对术前出现贫血,便潜血阳性的阑尾炎患者,应高度警惕回盲部肿瘤存在,进一步追踪纤维结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诊断的影像学表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8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于X线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观察患儿手术结果及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2患儿经手术治疗症状均解除,手术成功率100%。肠套叠类型:回-结-结型47例,回-回-结型21例,回-结型6例,回-回型5例,回-回-结-结型3例,其中复杂型肠套叠构成比最高,占86.59%。X线下观察可见复位失败肠套叠套头呈不规则形状,套头较长,空气加压灌注时,套头推进缓慢,在各肠断有停顿,或不推进,停滞在回盲部,套头随灌注气压大小而呈弹簧状收缩,但多次加压灌注套头均不消失。结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临床应早期改行手术,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