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1月至1993年2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6例合并室缺,3例合并房缺。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由主动脉瓣脱垂所致,1例因瓣叶穿孔,1例因瓣叶细菌性心内膜炎破坏引起。手术采用升主动脉与窦瘤破人心腔双切口,处理主动脉窦瘤破裂、房缺、室缺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施行脱垂的主动脉瓣叶折叠悬吊术,4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8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8年,8例心功能均改善。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成人主动脉窦瘤破裂6例,男4例,女2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诊断,其中5例破入右室,1例破入右房,6例中有明显的诱发因素4例,心功能2例为Ⅳ例,其余为Ⅱ-Ⅲ级,6例中均合并有室缺,自动发现心脏杂音者仅1例。6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右房切口,补片修补室缺,切除窦瘤,缝合窦破裂口,术后5例杂音减轻,心功改善,1例术后4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4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2例为单纯主动脉窦瘤穿破至右室,另1例为窦瘤伴主动脉二叶瓣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又1例与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存。文中提出:临床有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时,如有肺血增多与心脏增大程度不相称或伴左心衰时有肺血减少现象应考虑此症。  相似文献   

4.
报告37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治疗结果。着重介绍手术方法,主张采用主动脉根部和窦瘤破入心腔的双切口,切除、修补窦瘤的同时矫正合并畸形。伴主动脉瓣膜垂致中度关闭不全者,主张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35例随访6个月-14年,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造影示升主动脉扩张呈梨形,长9~11.7cm,直径6~8cm。4例伴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为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切除升主动脉瘤,4例做主动脉根置换(Bentall手术),1例分别置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术中吻合口出血和术后心包内明显渗血各1例均治愈,全组病例康复出院,随访3~24个月,症状消失、心功能均改善为Ⅰ级。重点讨论了有关手术指征、心肌保护、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夹层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瘤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造影示升主动脉扩张呈梨形,长9-11.7cm,直径6-8cm。4例伴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为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先天性主动脉窦瘤(CASV)28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8例(64%)、主动脉瓣脱垂7例(25%)。行窦瘤切除修补术11例,窦瘤切除加室缺修补10例,窦瘤切除加主动脉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替换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结论心脏超声对CASV诊断准确率高。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迅速而严重且预后较差。故一经确诊,宜尽早手术治疗,以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窦瘤破口直径>1.0 cm者宜用补片修补。缝合或修补窦瘤时进针方向要与主动脉长轴平行,并通过主动脉瓣环及其上缘的主动脉壁,以防止窦瘤复发或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窦瘤破裂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其引起的大量左向右分流,易导致充血性心衰,甚至死亡。我院自1995-08~1998-10共手术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8~44岁,平均29岁。突然起病5例,发病时间难以确定者4例,其中2例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本组均于胸前区闻及连续性或双期性杂音,脉压差大于8 kPa(60 mmHg)者4例,心电图示左室肥厚6例,右室肥厚1例,双室肥厚2例。X线胸片均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6~0.75。心功能按NYHA分级,Ⅰ级者2例, Ⅱ级者5例,Ⅲ级者1例 ,Ⅳ级者1例,7例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2例经升 主动脉造影确诊。7例示主动脉向右房分流,2例示主动脉向右室分流,彩色多普勒提示主动 脉向右室分流的2例合并室缺,本组病例无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在体外循环下行 窦瘤破裂修补术,7例经右房入路,2例经右室流出道入路。术中见病变起源于右窦者4例, 无冠窦者5例,窦瘤破入右房7例,右室2例,合并室缺2例,均属干下型,0.8,1.0 cm缺损 各一。瘤体长约0.5~2.5 cm,合并室缺者瘤体较短,约0.5~0.7 cm,瘤体破入右房者较长 ,约1.0~2.5 cm。距瘤体基底部3~4 mm剪除瘤体。窦壁缺损0.6~1.5 cm,呈裂隙形2例, 类圆形7例,裂隙形者与主动脉瓣环方向平行,破入右房,于基底部以间断双侧垫片褥式缝 合,圆形缺损破入右房者5例以补片修补,边缘采用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合并干下室缺2例采 用右室流出道切口,窦壁缺损及瘤体较小,与室缺间无肌性组织,采用补片修补室缺与窦壁 缺损一次缝合。术毕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仔细检查窦壁缺损及室缺无残余漏后,缝 合右房或右室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20便主动脉窦瘤的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对比观察,分析其影像病理基础和漏、误诊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造影的正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20例术前均行主动脉根部造影,4例并行左室造影。20例均行心内直视手术修复。将造影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造影诊断右冠窦瘤16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2例,主动脉瓣脱行政区域例,手术证实右冠窦瘤15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3例,主动脉右瓣脱行政区域例。造影诊断与手术结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它常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我院1995年6月~1997年5月手术治疗ALVT合并AI3例,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3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0~31(平均27)岁。有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29例合并巨大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80ml/m2)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替换术(AVR)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其中男28例、女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7例、关闭不全+狭窄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单纯AVR16例、AVR+二尖瓣成形术或室缺修补术或升主动脉替换术11例,Ben-tal手术2例。结果显示,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频发室早(27.58%)、室颤(10.34%),低心排综合征(13.79%)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7.24%)。早期死亡3例(室颤2例、心肺肾功能衰竭1例),早期病死率为10.34%。作者认为,这类手术的围术期处理重点是防治室性心律失常,保护和改善心肺功能以及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瓣病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29例合并巨大左室(舒张末窗口积指数≥180ml/m^2)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替换术(AVR)的围术期自理经验。其中男28例、女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7例、关闭不全+狭窄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单纯AVR16例、AVR+二尖瓣成形术或室缺修补术或升主动脉替术11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显示,术中、 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频发室早(27.58%)、室颤(10.34%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体重20kg。生后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幼年时常有肺部感染史,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低。血压16/6kPa,股动脉枪击音和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均阳性,胸骨左缘第3、4、5肋间有2/6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叹息样杂音。胸部X线平片:双肺血增多,左、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室缺直径2-5cm,动脉干骑跨在室缺上,骑跨程度为40%。动脉干内径3-8cm,升主动脉内径3-5cm。动脉干瓣叶为4个,瓣口有舒张期反流信号。动脉干根部可见有分支血管,内径1-6cm,沿其走行探测到两个分支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效果.方法 对7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介入封堵术即刻及术后1、7d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等变化,并于30、90、180d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超声测量7例患者窦瘤破裂入口径和出口径分别为9.286±1.604ram和5.914±1.708mm,升主动脉造影测量窦瘤破裂入口径和出口径分别为10.286±1.496mm和6.500±1.384mm.患者均采用腰径为12.000±1.623mm的封堵器.术后无溶血、主动脉瓣反流增加等并发症;术后7、30、90、180d超声心动图显示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封堵器对瘤壁及冠脉开口、主动脉瓣无明显影响.结论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PBMV),因其创伤小,深受欢迎。但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X线相结合监测进行心内引导治疗二尖瓣狭窄(MS),报道较少[1]。我院自1994年8月以来,对16例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超声监测下PBMV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文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0~51岁,平均33.5岁,单纯二尖瓣狭窄6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二失瓣狭窄伴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及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轻度关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创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心脏瓣膜创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前叶乳头肌断裂伴瓣叶穿孔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穿孔伴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前叶撕裂1例,用自体心包做瓣叶修补术及三尖瓣环De Vega 成形术。三尖瓣隔瓣腱索断裂伴创伤性室缺1例,行三尖瓣修复成形术及室缺修补术,4例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心脏瓣膜创伤应尽早进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成形术,能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胸内大动脉畸形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了23例共28个先天性胸内大动脉畸形的MRI,包括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缩窄和离断,主动脉瓣上狭窄,马凡氏综合征及主动脉窦瘤破裂,年龄为3~45岁。20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22例径手术证实。除1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房和2例较小的动脉导管未闭(<0.4cm)外,MRI均能做出诊断,敏感性为89%,与心血管造影比较,MRI敏感性92%,对于主动脉弓极度缩窄和离断的诊断MRI可弥补心血管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膜性主动脉缩窄致冠状动脉造影失败1例100081北京空军北京医院陈杰,陈秀丽患者男,4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8年,加重1周于1993年4月15日入院。曾因心脏杂音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但无风湿病史。体温36℃,脉搏70/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 10例 ( 7例为瓣下膜性狭窄 ,3例瓣下肌性圆锥致瓣下狭窄 ) ,根据不同类型狭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在彻底矫治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同时修补好室间隔缺损。结果 该方法提高了手术效果 ,无手术中晚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显示 :室缺修补完善 ,主动脉瓣下血流通畅 ,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值压差 <2 0mmHg ,主动脉峰值流速 1.2~ 2 .4/(min·s)。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导致的左心室负荷加重 ,左心室高电压均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简称二叶瓣),国外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而国内仅见8例报道。本例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窦动脉瘤,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生前由B超作出诊断,尸解进一步得到证实。报道如下。 患儿,男,5个月。于1988年3月7日以“先心病”,“肺炎”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160次/分,呼吸56次/分,精神稍差,口周发绀,胸廓对称,心尖搏动于第四肋间左乳线外0.5cm,无震颤,心界不扩大,于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Ⅳ—Ⅴ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5.9×10~9/L。胸片:两肺纹理多,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B超:主动脉内径1.7cm,主动脉瓣呈二叶畸形,无冠状动脉瓣于舒张期脱入左室流出道,超越瓣环水平,无冠状动脉窦呈瘤样改变,突入左房,约0.6×1.3cm,包膜完整,未见破口,左房,左室增大(LA:2.3Cm,LV:3.4cm),左室壁增厚,约0.7Cm,右房、右室无著变,房室间隔连续性未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