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弓后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的骨移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畸形患者扩弓后骨移植修复的效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后期正畸和正颌外科治疗提供临床基础。方法:对23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发牙弓狭窄的牙槽突裂畸形患者进行快速扩弓并保持半年后,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移植修复进行研究,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临床应用该方法治疗23例牙槽突裂患者,术后随诊3个月以上,临床观察牙槽突裂已修复,X线片显示骨密度接近正常骨质,移植骨块清晰可见,有较好的术后愈合效果。结论:正畸扩弓技术牙槽突裂骨移植修复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矫治伴有牙槽突裂的上牙弓缩窄畸形的唇腭裂患者,应在植骨手术前行扩弓治疗。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做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尤其Carstens [1]2002年提出的源于颅面胚胎学理论及Moss 和Salentijn[2]的功能基质假说的功能基质整复理论,为牙槽嵴裂早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技术对12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同时修复牙槽嵴裂,通过1~2年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影响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成功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影响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52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的关系。结果: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的植骨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低于对应组。结论:①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有关;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的严密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键;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唇挡或颅颌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前后位的发育,上牙弓扩弓器扩大上颌骨左右位的发育并行牙槽裂植骨术;恒牙列期患者在完成排挤牙列、矫正错位牙、去代偿、关闭间隙等正畸治疗,手术方法如下:①伴牙槽裂的患者前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②上颌Le Fort I型截骨前徙术;③上颌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术;④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⑤BSSRO+颏成形术。所有病例骨间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并辅以2~3周颌间牵引固定。术后应配合正畸治疗并定期随访12~49月。结果:青少年患者经唇挡、腭弓扩大矫正器和上颌前牵引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发育,伴牙槽裂患者行牙槽裂植骨术,其颜面形态及牙牙A关系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经正畸-正颌-正畸治疗模式后,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及面型均较满意。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确切;应以患者牙袷关系的具体情况、要求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宜于推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正畸治疗,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行牙槽突植骨术前均进行正畸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定期对其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拍摄,对其长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5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植骨术,患者前牙扭转、舌倾症状及牙弓状态均明显改善,植骨成功患者有75例,成功率为92.0%;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NA、SNB与ANB三个角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牙槽突植骨术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正畸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植骨成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前颌中缝牵张修复牙槽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缝牵张成骨技术以组织再生的原理修复牙槽裂。方法 采用犬牙槽裂模型 ,牙槽裂形成术后 2周 ,于前颌中缝处安置缝牵张器 ,外张力 2 0 0g。牵张 2~ 3周 ,裂隙侧的前颌骨向侧方移动贴紧远中裂缘 ,用局部黏骨膜瓣修复牙槽裂隙。保持 2周后去除缝牵张器。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对照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 ,无自发骨性愈合。前颌中缝牵张后 ,裂隙侧前颌缓慢向裂侧上颌靠拢 ,2~ 3周与远中裂缘密切贴合。X线片示前颌中缝呈现由窄渐宽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后方 ,三角区域的骨密度逐渐增加。骨膜成形术后 3个月 ,原牙槽嵴缺损处骨质连续性完全恢复 ,且牙槽骨段在三维方向上均与对侧相同。前颌中缝恢复正常直线形态。结论 该牙槽裂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前颌中缝牵张诱导缝区新骨形成 ,一侧前颌向裂隙移位和局部骨膜成形可达到完善的牙槽裂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18例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16~33岁,平均24.5岁.单侧唇腭裂15例,双侧3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严重双颌畸形的主要表现.均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Ⅰ期手术矫正.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下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3年,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8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及良好的<牙合>关系. 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可以Ⅰ期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次数,而且还降低了手术费用,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唇腭裂动物模型是研究唇腭裂病因学、胚胎发育学、疾病发生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自Havold首次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恒河猴牙槽嵴裂动物模型以来,已有了多种唇腭裂动物模型。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唇腭裂动物模型在外科领域,特别是在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颌面发育的影响、唇腭裂宫内修复以及胎儿无瘢痕愈合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开发和使用了多种先天性动物模型,包括自发、致畸剂诱导和外科手术等制作方式。基于动物本身的不同特点。笔者把唇腭裂动物模型分为大动物模型和小动物模型,并就有关研究进展,包括实验动物模型的分类、建立、应用,及其评价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槽裂植骨同期鼻中隔骨支架植入鼻整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在牙槽裂植骨修复的同时 ,利用自体髂骨皮质板块 ,修复单侧唇腭裂鼻畸形。方法  10岁以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裂 ,同时采取髂骨内侧骨皮质修整后植入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 ,形成鼻中隔前下部的骨性基础支架 ,将分离复位的鼻翼软骨内侧脚提升 ,使软骨穹窿顶超过骨性支架的上缘约 3mm ,将软骨缝合固定于骨性支架。结果 本组 2 4例患者均一期痊愈出院 ,患侧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 牙槽裂植骨与鼻畸形整复同期进行互不干扰。鼻中隔前骨性支架对鼻的外形结构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可以有效地矫正唇腭裂鼻畸形 ;与牙槽裂植骨同期进行 ,取材方便 ,减少了手术及麻醉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相对于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整形外科医生已逐渐关注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该文对胚胎干细胞、人间充质干细胞、颌面部来源干细胞在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儿,7岁,诊断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行双侧后鼻孔成形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诱导前先嘱病儿咬住牙垫,再静注安定2mg、γ-羟基丁酸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患者高频率地发生牙齿数目异常是正畸治疗中的复杂因素之一,对于这类患者评估牙齿异常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恒牙的先天缺失发生率及性别、裂区与非裂区、上下颌差异做概述,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帮助,有助于恢复及改善唇腭裂患者颌面部的功能与美观。  相似文献   

13.
1牙槽突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目的牙槽突裂是一种伴发于唇腭裂的常见先天性畸形,与遗传和环境的危险因素(如孕早期感染及药物、烟、酒等)有关,常表现为:牙槽突骨缺损、牙弓完整性丧失、缺损处牙异位萌出、裂隙处牙阻萌、口鼻瘘和由于鼻翼基底部缺乏骨组织支持而出现的鼻翼塌陷等畸形。  相似文献   

14.
唇腭裂动物模型是研究唇腭裂病因学、胚胎发育学、疾病发生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自Havold首次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恒河猴牙槽嵴裂动物模型以来,已有了多种唇腭裂动物模型。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唇腭裂动物模型在外科领域,特别是在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颌面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牙槽裂植骨改善唇腭裂患者鼻底塌陷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与改善鼻底塌陷畸形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照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结果: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结论:牙槽裂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块状骨移植的改良牙槽嵴裂植骨术,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泥状"松质骨移植的牙槽嵴植骨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1周、6个月均行CBCT检查,对比两组各测量时点梨状孔底对称性、原裂隙内成骨的牙槽嵴高度与厚度。结果:研究组梨状孔下缘对称性、原裂隙区成骨的高度与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嵴裂的治疗过程中,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较传统术式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提高,应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视硬性喉镜在牙槽突裂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术的患儿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8~14岁,BMI<25 kg/m2,ASAⅠ级。根据病种连续住院单双号将患儿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可视硬性喉镜组,每组40例。可视喉镜组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可视硬性喉镜组使用可视硬性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麻醉诱导后即刻、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3 min的HR和MA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次数。记录气管插管工具卡裂隙、牙齿松动、口腔软组织损伤及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可视喉镜组比较,可视硬性喉镜组气管插管即刻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气管插管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可视硬性喉镜用于牙槽突裂患儿气管插管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  相似文献   

18.
牙槽嵴裂植骨同期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同时,利用自体髂嵴软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11~14岁的单侧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患者,髂骨松质行牙槽嵴裂处植骨,并将髂嵴软骨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 32例患者均Ⅰ期痊愈,患侧口鼻瘘、牙槽嵴裂、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等均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自体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与牙槽嵴裂手术同期施行,可有效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先天性牙槽嵴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例牙槽嵴裂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对上述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手术,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BCT检查;对照组为近半年内采用传统方法行牙槽嵴植骨手术,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2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MB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SLB和SBW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相较术后1个月裂隙内新生骨存在明显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应用CGF后其新生骨的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GF应用于唇腭裂继发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可以明显增加裂隙内新生骨量。  相似文献   

20.
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在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正畸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3月,对100例出生后10 d~3个月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进行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矫治。其中男60例,女40例,健康状况良好。根据矫治起始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 d~1个月内)及对照组(1~3个月)各50例,对比两组婴儿正畸治疗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关闭程度及唇腭裂联合整复术后3个月鼻翼外观满意度,评价疗效。结果婴儿正畸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观察组为5.0±1.6 mm、4.1±2.7 mm,6.9±2.6 mm、6.4±2.9 mm;与对照组7.5±3.1 mm、8.3±3.0 mm,12.5±4.0 mm、10.8±2.6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正畸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鼻翼外观满意度观察组86.3%与对照组6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实施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矫治,可明显改善上颌形态及鼻畸形程度,减小牙槽突裂隙,并有效减小上唇张力,为婴儿期唇腭裂联合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