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血病是我国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尽管新的治疗手段有所应用,但化疗仍然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影响化疗药物疗效的重要因之一是多源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其结果可以产生对多种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同时耐药,因此对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造成不良影响。多源耐药基因编码一个分子量为 170 kb的细胞膜糖蛋白(P一糖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它是一个ATP依赖性的胞内脂质物质输出泵,起到转运胞内代谢产物的作用。抗肿瘤药物中:烷化剂类、植物碱类、抗肿瘤抗生素及激素类都是脂质(或亲脂疏水)性物质,多源耐药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就是通过将这些药物泵出细胞而降低了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而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我们应用逆转录PCR结合同位素定量分析,对 32例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多源耐药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复发病人 MDR的表达里高水平(0. 474土 0. 087,P<0. of),而初发病人未接受化疗者,MDR的表达则呈低水平(0. 157士0. 148),PMO. 05),缓解期病人的 MDR表达水平介于两者之间,该研究为探讨多源耐药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化疗之间的相关性及逆转克服多源耐药性药物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联合化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但由于化疗药物引起的多药耐药(MDR)又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白血病的MDR机制对于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完全缓解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白血病MDR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膜糖蛋白介导的耐药、酶介导的耐药机制及细胞凋亡与MDR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是我国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尽管新的治疗手段有所应用,但化疗仍然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影响化疗药物疗效的重要因之一是多源耐药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其结果可以产生对多种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同时耐药,因此对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造成不良影响。多源耐药基因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70kb的细胞膜糖蛋白(P-糖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它是一个ATP依赖性的胞内脂质物质输出泵,起到转运胞内代谢产物的作  相似文献   

4.
铁剥夺对 DNR诱导 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铁剥夺对柔红霉素(DNR)诱导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去铁胺(DFO)或二氯化铁(FeCl3)为处理因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应用RT—PCR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DR1mRNA)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柔红霉素(1μmol/L)作用24h可使MDR1/Pgp表达增加(P〈0.05);②与单用DNR组相比,DFO可显著抑制柔红霉素诱导的MDR1/Pgp的表达,而FeCl3的作用相反(P〈0.05)。结论 柔红霉素短期作用可诱导MDR1表达,提示化疗药本身的诱导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铁剥夺可减少柔红霉素诱导的MDRI/PgP表达,而FeCl3的作用相反,提示铁剥夺有可能成为阻止或降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新的措施之一,而白血病化疗患者补铁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期恶性肿瘤,NB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预后。NB中MDR的产生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药物泵出增加、细胞解毒功能加强、DNA修复增强及原癌基因激活等。通过有效地抑制和逆转MDR,恢复NB细胞对细胞毒药物的敏感性,改善NB的临床疗效是成功治疗NB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 ,NB)易形成临床耐药 ,其中多药耐药 (mul tidrugresistance ,MDR)是一种重要类型 ,即用单个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肿瘤细胞对其它功能和结构都不相关的药物形成交叉耐药。本文主要从其细胞机制方面进行阐述。1 药物运输的改变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及细胞质、细胞核间某些分子的运输来增加药物外排及减少摄入 ,从而使NB细胞内药物积聚下降 ,导致转运相关的耐药 ,这是经典的MDR形成机制。1.1 跨膜药物外排 P糖蛋白 (P gp)是由mdr1基因编码的一种糖蛋白 ,定位于细胞膜上 ,是ATP结合盒 (ABC)转运蛋白超家…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而药(MDR)已被认为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MDR的机制除了主要的mdrl基因以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近来也受到重视。关于MDR的研究目前已从体外白血病细胞系转移到了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出抗药基因mdrl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检测手段则着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础上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测定。为了逆转白血病MDR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克服白血病化疗中的骨髓抑制,采用含人多药耐药(MDR1)基因全长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探索一种MDR1基因导入脐血造血细胞稳定、有效的方法,评价MDR1基因转染脐血细胞及其功能的表达,为体内转染MDR1基因保护骨髓免受大剂量化疗药物损伤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含有MDR1基因表达质粒pHaMDR1/A的包装细胞PA317传代培养产病毒法,通过浓缩病毒上清液将MDR1基因导入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学等方法从基因、蛋白质、功能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等不同水平检测MDR1基因在脐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转染率及其与转染时间的关系和功能的表达;转染行为是否影响脐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1)建立了一种安全可行、稳定高效的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的体系和方法;(2)PCR方法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可有效性地体外整合到脐血单个核细胞中;(3)免疫组化法测得2日、4日、6日转染率分别为18.0%、29.8%、34.7%;(4)柔红霉素排出试验证实导入的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5)转染后的脐血细胞周期生物学特异性无异常。结论: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且在体外有稳定、有效的表达。这一方法为进一步在化疗骨髓保护的体内实验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 (AL)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临床价值 ,检测2 8例AL患者 4 8份标本的MDR1基因 ,并对其中 2 0例患儿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MDR1的阳性率不同 :化疗前的阳性率为 2 5 % ,MDR1阳性与MDR1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分别为 33%和 92 % (P <0 .0 1) ,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80 % ,而非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16 % (P <0 .0 1)。复发组的MDR1阳性率为 75 % ,而持续缓解组的MDR1阳性率为 16 % (P <0 .0 5 )。正常人MDR1阳性率为零。结果表明检测MDR1对判断化疗效果和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MDR)已被认为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MDR的机制除了主要的mdr1基因以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近来也受到重视。关于MDR的研究目前已从体外白血病细胞系转移到了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出抗药基因mdrl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检测手段则着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础上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测定,为了逆转白血病MDR,以异搏定(VRP)为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和以环胞菌素A(CsA)为代表的钙调蛋白(CaM)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并且已有临床试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Zhang J  Huang SP  Li D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4):293-294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证实,多药耐药基因(MDR)在癫痫病灶内存在异常高表达现象,这种高表达可能通过一种非特异性的机制将一部分结构与其底物类似的化合物,包括大部分抗癫痫药(AEDs),从其作用部位排出,造成局部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使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导致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增加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作者认为癫痫长期反复发作可以诱导MDR1的高表达,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于抗癫痫药物是否会诱导MDR1表达增高还存在争议,尽管体外培养细胞显示AEDs对MDR1存在诱导作用,但是在活体动物的研究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证实。儿童是癫痫的高发人群,未成熟脑既有与成熟脑相近的解剖生理结构,又有与成熟脑不同的发育中脑特征表现。目前国外的文献均限于成年动物的研究,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们以MDR1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为观察指标,观察了AEDs对未成熟脑MDR1的表达是否存在诱导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VCR细胞内Dox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GP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MDR的机理之一。CaS及CaMAS可下调K562/VCR P-GP的表达,增加其胞内Dox浓度,表明CaS和CaMAS逆转肿瘤细胞MDR的机理也与降低细胞膜P-G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逆转K562、K562/ADM细胞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K562、K562/ADM细胞热休克蛋白70信使核糖核酸(HSP70 mRNA)及多药耐药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D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柔比星化疗前、后加入槲皮素K562细胞HSP70 mRNA及MDR1 mRNA的表达,及K562/ADM细胞在槲皮素作用后加多柔比星化疗两者的表达情况。结果1.槲皮素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2.槲皮素作用后加多柔比星化疗组K562、K562/ADM细胞中HSP70 mRNA及MDR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多柔比星化疗后加槲皮素组与多柔比星化疗组比较,K562细胞HSP70 mRNA、MDR1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下调HSP70 mR-NA及MDR1 mRNA表达。槲皮素能增加白血病细胞对多柔比星敏感性,逆转白血病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的主要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检测7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l、Bcl-2、Bax、bcl-xL和Bcl-x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化疗效果。结果 ANLL耐药组mdrl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率明显升高。其中7/14例mdrl阳性表达的未缓解患者同时具有Bcl-2基因的表达;ALL耐药组中Bcl-2/Bax和bcl-xL/bcl-XS的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组。结论 儿童ALL和ANLL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基因修饰对儿童实体瘤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采用MTT生物活性法检测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间接免疫荧光分光光度分析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率.微量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瘤细胞内阿霉素(ADM)聚集量.结果 IL-4基因修饰显著降低瘤细胞对种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现出MDR逆转效应(耐药逆转倍数在6~32倍数间)及明显增加化疗药物在瘤细胞内聚集,同时IL-4基因修饰瘤细胞P-gp阳性表达率(5±0.6%)较野生型及空载体修饰细胞(98.5±0.5%、97.0±1.0%)明显减低.IL-4基因修饰对瘤细胞的MDR逆转作用可为PKC激活剂TPA所阻断.IL-4基因修饰瘤苗及其培养上清与野生型细胞共培养,也可使野生型瘤细胞产生MDR逆转效应.结论 IL-4 基因修饰瘤苗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逆转瘤细胞MDR,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KC活性及下调P-gp表达.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确,且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耐药现象,这使白血病的治疗成为一个难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在白血病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在白血病细胞的存活、增殖、血管生成、凋亡抑制、免疫逃逸和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因此,Cox-2抑制剂将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新药物。本文重点对Cox-2及Cox-2抑制剂对白血病的作用以及耐药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的主要耐药机制。 方法  采用RT PCR检测 7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1、Bcl 2、Bax、bcl xL 和Bcl x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同时分析化疗效果。结果  ANLL耐药组mdrl基因和bcl 2基因表达率明显升高。其中7/14例mdrl阳性表达的未缓解患者同时具有Bcl 2基因的表达 ;ALL耐药组中Bcl 2 /Bax和bcl xL/bcl XS的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组。结论  儿童ALL和ANLL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探讨MDR1基因转染k562细胞的最适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实施中引起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和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成功的最大障碍[1] 。本研究选用人类k5 6 2细胞株作为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1,MDR1)转移的靶细胞 ,了解最适的转染方式与条件 ,为进一步将MDR1基因转染人骨髓干祖细胞及评估其在化疗中对骨髓造血细胞保护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质粒 pHaMDR1/A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MichaelM .Gottesman教授惠赠。k5 6 2细胞 (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变细胞系 )由重庆…  相似文献   

19.
冯婧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445-447
随着活性氧(ROS)研究的深入,它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不断被肯定,目前临床上的许多传统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与ROS密切相关,并且许多正在临床或实验研究阶段的药物成分都是通过产生ROS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肿瘤细胞对ROS的易感性及肿瘤细胞本身高浓度的ROS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在胞内同样浓度的ROS作用下,肿瘤细胞能够发生凋亡而正常细胞则耐受.白血病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抗肿瘤作用与ROS有关,抑制ROS的产生则化疗药物的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张娜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711-713
蒽环类抗生素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已30余年历史,已成为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蒽环类抗生素对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包括凋亡。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同时它与细胞耐药、心脏毒性有关。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更好地了解白血病化疗的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文章简述了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ROS与蒽环类药物细胞毒作用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