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 17β 雌二醇对缺血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Bc1 2蛋白的表达有关。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 2小时 ,再灌注 2 2小时后立即断头取脑 ,应用TTC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脑梗死体积及Bc1 2蛋白的表达。结果  17β 雌二醇用药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 (P <0 .0 5 ) ;Bc1 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17β 雌二醇上调大鼠脑缺血时bc1 2的表达很可能是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神经元[(2.8±0.8)个/高倍视野],24~48h时达到高峰[(12.5±3.9)个/高倍视野],49~72h高表达持续存在[(12.2±1.8)个/高倍视野];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为(11.2±4.1)个/高倍视野],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9.7±8.4)个/高倍视野],49~72h达到高峰[(33.2±4.3)个/高倍视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性(r=0.788,t=7.0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其演变规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缺血时间2h。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常温时大鼠脑温控制于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脑温维持于32.5℃~33.5℃,肛温为32.2℃~33.1℃。两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一再灌注及亚低温干预后2、6、24和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同时行三苯基氯化四唑(1TC)染色、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与TUNEL双重染色,从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 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小(P〈0.01),缺血灶周围脑皮质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增高(P〈0.01),而且神经元凋亡数量少(P〈0.01)。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细胞核中,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者。结论 亚低温干预治疗可促进缺血灶周围的脑皮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4.
急性鼠脑缺血时选择性酶抑制剂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7-硝基吲唑(7-NI)在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7-NI(选择性nNOS抑制剂)研究了鼠脑缺血过程中脑组织NOS活性梗死体积以及梗死外周区神经元变化。结果 7-NI明显抑制了神经元型NOS活性,减少了脑梗死体积并显著减轻了神经元缺血早期变性变化。结论 7-NI对因急性期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caspases-3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原代培养鼠皮质神经元中对线粒体的调控作用以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用酶标仪检测体外培养小鼠皮质细胞正常组、病毒组、山梨醇组、山梨醇加病毒组、对照组在不同条件下caspase-3发光底物吸收值,测定caspase-3底物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结合TUNEL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加入底物后14 h测定A值:正常组为0.394 2、病毒1组为0.240 8、山梨醇组为0.539 2、病毒加山梨醇组为0.465 0,正常组caspase-3含量较阴性对照组增加,病毒组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山梨醇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病毒加山梨醇组较山梨醇组减低.山梨醇及神经酰胺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病毒组及病毒加山梨醇或神经酰胺组均无明显降低.结论正常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存在细胞凋亡,病毒能够阻止线粒体膜电位的超极化,山梨醇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是依赖于caspase-3的细胞凋亡,HSV-1阻止依赖于caspase-3的细胞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等方面,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氟美松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近端电凝术制备模型。术后1h,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氟美松组静注射氟美松(0.5mg.kg^-1.d^-1)。常规HE染色,计算并比较氟美松组和生理盐水组的硬死灶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凝集素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半定量分析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氟美松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缺血6h至5d的梗质灶体积显著增加;缺血12h、24h及3d等时间点,小胶质细胞密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5d时未见凝集素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缺血6h、24h及3d,TGFβ1阳性细胞密度比生理盐水组减少。结论 氟美松可抑制缺血梗死灶边缘区域小胶质细胞反应和TGFβ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氟美松加重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白质损伤的病理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实时定量PCR方法(relative quantification PCR,RQ-PCR)检测各时间点Olig1、Nogo-A在大脑损伤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髓鞘快蓝-高碘酸雪夫(LFB-PAS)染色法标记大脑神经髓鞘,Bielschowsky银染法标记大脑神经轴突,并计算缺血侧与健侧髓鞘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as)比值以代表白质受损程度.结果 (1)Olig1:Olig1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在大脑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量不同.缺血再灌注6 h Olig1表达量减低至假手术组的83%(与假手术组相比,q=2.074,P=0.042),7 d时表达量降至最低,14 d时恢复至基础水平,21 d时表达最升高至假手术组的1.52倍(与假手术组相比,q=6.3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go-A:Nogo-A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在大脑白质区的基因表达量不同.Nogo-A 基因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 d时开始减低,表达量降至假手术组的84%(与假手术组相比,q=2.230,P=0.029),7 d时降至最低,14~21 d表达量开始上调,21 d时表达量上调至假手术组的66%(与假手术组相比,q=4.681,P<0.01).(2)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问点髓鞘染色Ias比值不同,再灌注6 h时开始下降(0.91±0.05),与假手术组(1.03 ±0.09)相比,q=3.829,P<0.01;12 h时有空洞形成,再灌注14 d髓鞘损伤达到高峰,Ias比值降到最低(0.31±0.07),髓鞘脱失明显;21 d的髓鞘Ias比值(0.30±0.06)与14 d(0.31±0.0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7,P=0.798).轴突变化规律与髓鞘基本相同.结论 Olig1、Nogo-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并与白质损伤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提示Olig1、Nogo-A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缺血再灌注白质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戊四氮点燃大鼠脑内P-糖蛋白(P-gp)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和表达部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反复腹腔注射戊四氮(40 mg/kg)制备大鼠点燃模型或注射PBS作对照.点燃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gp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用双标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P-gp和Hif-1α的表达部位.结果 对照组的P-gp和Hif-1α零星分布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点燃组P-gp和Hif-1α分布在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的细胞膜,均以点燃后4 h的表达最高(P-gp:1.09±0.20;Hif-1α:1.12±0.19,F=2.83,P<0.05),且分布方式相似.结论 癫(癎)反复发作可以诱导脑内神经元表达P-gp和Hif-1α,二者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测永久性脑缺血后一氧化碳限速酶一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建立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基础上,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并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相H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脑缺血后1h即有HO-1 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2h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7d时仍有表达。结论 脑缺血后HO-1 mRNA表达变化是缺血脑组织损伤后重要的自身恢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局灶脑缺血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PVNCRH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鼠下丘脑PVN有少量CRH的表达,脑缺血2天内下丘脑PVN无CRH的表达,脑缺血第三天后CRH的表达明显增多,且一直持续到脑缺血的第八周,而假手术组4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缺血后下丘脑PVN的CRH分泌细胞立即被激活;长期脑缺血使CRH分泌细胞的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olysacchridesulfate,PS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经大鼠颈内动脉将一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1.5 h后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再灌前30 min或再灌后5 h经腹腔给予不同剂量的藻酸双酯钠或赋形剂;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受损脑组织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凋亡率,同时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相应的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受抑、细胞凋亡减少;不同时间点给药组间上述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藻酸双酯钠可以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再灌注损伤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受损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是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亚低温的干预作用. 方法 72只沙土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低温假手术组(HSH)、常温再灌注组(IR)和低温再灌注组(HIR).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 min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再分为1、3、7d亚组(n=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53、核因子-kB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温状态下脑缺血5 min可诱导沙土鼠1、3、7d的探索活动增加(P<0.051.亚低温状态下仅缺血再灌注后1 d探索活动增加(P<0.05);TUNEL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及p53蛋白和NF-KB表达增加,亚低温对以上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 结论 海马CA1区p53蛋白和NF-KB表达增加可能是沙土鼠脑缺血5 min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亚低温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此过程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APE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的活性变化与神经元的凋亡,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1周组、3周组、8周组,每组各10只,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APE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程度。结果 2-VO 1周组APE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随后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发现 2-VO 1周组、3周组凋亡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脑缺血早期DNA 修复蛋白APE活性下降,同时其神经元凋亡率较高,后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神经元的凋亡程度也逐渐下降,表明DNA损伤与修复失衡所致的神经元凋亡是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J(Apo-J)及其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脑区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成年大鼠150只,首先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10只)、假手术组(SO组,7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7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造模后3h、6h、12h、1d、3d、5d、7d各7个亚组,每亚组10只。NC组及以上各亚组再各自随机分为RT-PCR组(5只)、免疫组化及TUNEL组(5只)。制作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Real Time RT-PCR检测IR区及其前后脑区Apo-J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IR组再灌注周边区及SO组、NC组与之对应的相同区域Apo-J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前述免疫组化检测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po-J mRNA在IR周边区表达增加,各时点中以IR 1d亚组最高(P<0.01),各亚组均显著高于相同时点的SO组、NC组(P<0.01);并且与再灌注前区、后区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Apo-J在IR组再灌注周边区的表达增加,以1d亚组最高(P<0.01),各亚组均显著高于相同时点的SO组、NC组(P<0.01)。TUNEL显示了...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凋亡是脑缺血过程中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与坏死根本不同.神经元凋亡是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受多种因素调节.主要讨论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包括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NO、Ca<'2+>等,以及一些诱导凋亡的基因过度表达有关.细胞内钙超载在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钙超载及其所触发的一系列有害代谢是神经元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一些凋亡抑制剂、亚低温和高压氧等均可抑制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内质网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周围区GRP78表达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通过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去糖去氧及恢复糖氧后GRP78表达的变化,并运用2脱氧葡萄糖诱导GRP78高表达,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GRP78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12 h达高峰(mRNA:0.7367±0.0651,F-477.160,P<0.01;蛋白:0.8129±0.0748,F=39.857,P<0.01).体外实验:经2脱氧葡萄糖预处理高表达GRP78的神经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与单纯去糖去氧组相比,细胞活力增加了39.22%±0.44%,t=46.374,P<0.01),凋亡细胞减少(与单纯去糖去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减少16.60±1.02,t=7.530,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启动内质网应激反应,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诱导GRP78高表达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性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7.
兔MCAO后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兔MCAO脑缺血模型。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脑缺血后2h、4h、24h组。用放免法测兔脑组织和血浆的内皮素含量。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缺血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1)。内皮素与脑水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内皮素可能参与缺血脑损害并加重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EPO组。全脑缺血前 3h ,EPO组大鼠脑室立体定向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 ,rHuEPO) ,生理盐水组则给予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 2 4h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ochromeC ,CytC)的变化 ,及缺血后 72h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EPO组海马CA1区呈现点状分布的CytC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增强 (P <0 .0 1) ,并且较生理盐水组呈现较少的凋亡细胞 (P <0 .0 1)。结论 EPO预处理可以抑制海马CA1区CytC从线粒体向胞浆释放及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Apoptosis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used double staining histochemistr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ptotic cell death and selective protein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DNA damage (p53, Bax, MDM2, Gadd45), DNA repair (PCNA) and cell cycle proteins (cyclin A, cyclin D, cdk2, cdk4) in rats (n=6; control rats, n=5) subjected to transient (2 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nd 46 h of reperfusion. Few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in the non-ischemic hemisphere of control rats. In ischemic animals, scattered apoptotic cells were present in the ischemic core and clustered apoptotic cells were present and localized to the inner boundary zone of the ischemic core. Proteins were preferentially localized to the cellular cytoplasm of control rats and in the non-ischemic hemisphere of rats subjected to MCAo. However, after MCAo these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and were preferentially localized to nuclei within the ischemic lesion. DNA damage induced proteins (wt-p53 and p53-response proteins) wer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within apoptotic cells after ischemia. DNA repair proteins and cell cycle proteins wer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within morphologically intact cells and in reversibly damaged cells in the ischemic areas. The selectiv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DNA damage, DNA repair and cell cycle observed in morphologically intact cells, ischemic injured cells and apoptotic cells suggests a differential role for these proteins in cell survival and apoptosis after stroke.  相似文献   

2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LMO4和pCRE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LMO4和pCREB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规律及与凋亡抗原的共表达.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1h、3h、6h、12h、24h、48h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再灌住,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LMO4、pCREB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观察LMO4、pCREB的表达定位及与TUNEL阳性细胞之间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侧半暗带皮层组织LMO4蛋白水平再灌后3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pCREB蛋白水平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逐渐下降(P<0.05或P<0.01);LMO4、pCREB阳性细胞数再灌后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免疫荧光双标显示LMO4和pCREB仅表达于神经元,LMO4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少量位于细胞浆,pCREB仅表达于细胞核;LMO4与pCREB完全共表达;LMO4、pCREB均与TUNEL阳性细胞呈分离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后诱导LMO4、pCREB表达升高,并呈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为神经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内部适应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