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衢州市 196 5年报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病例持续增多 ,疫区不断扩大 ,成为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疫区之一。为探索该病在我市的流行特点与流行规律并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对 196 5~ 1999年的疫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全市 196 5~ 1999年疫情报告资料和相关调查资料 ,均由市卫生防疫站档案室提供。2 人口资料 由衢州市统计局提供。3 人群隐性感染 采集疫区 2 0~ 5 0岁健康人群血清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EHF抗体 ,计算隐性感染率。4 血清监测和分型 采集临床诊断病例的…  相似文献   

2.
衢州市1990—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本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有针对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对90-99年EHF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监测。结果:本市90-99年EFH年均发病率为27.24/10万,病死率为0.44%。病人分布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占68.95%,农民占82.7%,男女之比为2.17:1,季节高峰为5月和1月双峰型。各县(市、区)均有发病,以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73%,病人诊断符合率为62.02%。野鼠型占84.04%、家鼠型占5.56%。鼠类带毒调查室内为3.61%,室外为5.62%,室内以褐家鼠最高为4.24%,室外以黑线姬鼠最高为5.98%。结论:本市EHF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EHF疫区,应首选双价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3.
衢州市1990~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 ,掌握本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 ,有针对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 :对 90~ 99年 EHF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监测。结果 :本市 90~ 99年 EFH年均发病率为 2 7.2 4 / 10万 ,病死率为 0 .4 4 % ,病人分布以 2 0~ 5 0岁青壮年为主 ,占 6 8.95 % ,农民占 82 .7% ,男女之比为 2 .17∶ 1,季节高峰为 5月和 11月双峰型。各县 (市、区 )均有发病 ,以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5 .73% ,病人诊断符合率为 6 2 .0 2 %。野鼠型占 84 .0 4 %、家鼠型占 5 .5 6 %。鼠类带毒调查室内为 3.6 1% ,室外为 5 .6 2 % ,室内以褐家鼠最高为 4 .2 4 % ,室外以黑线姬鼠最高为 5 .98%。结论 :本市 EHF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为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 EHF疫区 ,应首选双价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1995~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济南市自1982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居高不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市EHF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为控制疫情、监视城乡EHF宿住动物的密度和带毒情况的动态变化,我们于1995~1999年进行了系统的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本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有针对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对90~99年EHF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监测.结果:本市90~99年EFH年均发病率为27.24/10万,病死率为0.44%,病人分布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占68.95%,农民占82.7%,男女之比为2.1 7:1,季节高峰为5月和11月双峰型.各县(市、区)均有发病,以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73%,病人诊断符合率为62.02%.野鼠型占84.04%、家鼠型占5.56%.鼠类带毒调查室内为3.61%,室外为5.62%,室内以褐家鼠最高为4.24%,室外以黑线姬鼠最高为5.98%.结论:本市EHF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为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EHF疫区,应首选双价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近年来我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状况,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1998年在我区的郓城县设立监测点1处,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1.1 宿主动物调查 采用夹捕法,每季度捕鼠1次,每次连捕3夜。将捕获的鼠类进行分类,灭菌操作剖取鼠肺置入冰箱速冻,在冷冻条件下速送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科作病毒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的密度构成与种群分布;方法:夹日法,村内、村外同时布夹,每次布夹不应少于2昼夜;结果:村内密度为20.16%,村外密度为10.21%,村内鼠种较村外丰富,黑线姬鼠为优秀种,褐冢鼠、小家鼠、大仓鼠为常见种;结论: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3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8.
1999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对全国41个出血热监测点进行常规监测,以掌握1999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并对防制对策提出建议。方法 疫情资料主要来自各监测点的月报和年报报表,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血清学及病毒学诊断方法等。结果 1999年全国EHF监测点共发病12930例,死亡135例,发病率为5.37/10万,病死率为1.04%,与1998年相比,发病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一种传染性强、病程长、病情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该病在我市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 ,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对 1993~ 1999年慈溪市EHF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材料来源1 发病资料 来自疫情专报系统 ,所有EHF病例均由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报告。2 人口资料 来自公安部门。结  果1 年发病率  1993~ 1999年慈溪市EHF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最低为 1993年 ,发病 12例 ,年发病率为 1 2 2 / 10万 ;最高为 1999年 ,发病 86例 ,年发病率为 8 5 1/ 10万 ,接近中发区 (10 / 10万 )水平 ,超过全省 5 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992年黄埔区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为0.68/十万。大沙镇全年监测点鼠密度为3.3%,褐家鼠密度为1.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8.5%,带毒指数为5.3。长洲镇监测点鼠密度为8.4%,褐家鼠密度为6.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8%,带毒指数为6.3。通过监测,证实黄埔区仍然是家鼠型EHF疫源地,且疫源地不断扩大,长洲镇为新发现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14.
衢州市1997—1999年病毒性肝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科学决策,我们于1997~1999年开展了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 1997~1999年疫情报表年报。2病毒性肝炎分型监测 收集全市县、市级综合性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按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标准进行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分型。检验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结 果1病毒性肝炎发病率1997~1999年平均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34.11/10万,占全年传染病平均总发病率的35.11%。病毒…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研究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查明35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  相似文献   

19.
赣榆县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赣榆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自1972年该县首次发现报告以来,一直是江苏省的高发区,最高流行年份的1986年发病率高达100.42/10万[1].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在自然疫源地内的分布和扩散规律,找出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在东海县逐月对本病在小兽间的传播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以EHF高发区桃林、洪庄(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168.7/10万和75.53/10万)两乡为常年监测点,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