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6例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儿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观察麻醉后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儿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下肢骨科手术效果满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的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阑尾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3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0.2mL/kg,术中以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阑尾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外科医师更满意,在小儿麻醉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Ⅰ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组(Ⅱ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麻醉前及Ⅱ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4.
张晓辉 《河北医药》2011,33(16):2466-2467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其麻醉通常采用全凭静脉或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也有报道采用硬膜外阻滞。但单纯全身麻醉不能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但患者仍存在心理应激和迷走神经反射,且在手术所需的麻醉平面条件下,常难以保证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基本稳定。本组选择硬膜外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氟哌啶加杜冷丁分次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Ⅰ组静注氟哌啶0.05mg/kg、杜冷丁1~1.5m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丙泊酚剂量2~4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幻觉以及记录清醒时间。术后24h记录术中有无恶梦、知晓和其他异常心理,询问病人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出现呼吸抑制:Ⅰ组6例,Ⅱ组无,两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及呕吐:两组都无。麻醉恢复: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晕等现象。病人满意率:Ⅰ组8例,Ⅱ组18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50例小儿外科实施手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使用麻醉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MAP)、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呼吸频率(RR)、心率(HR)变化幅度上比观察组大,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平均动脉(MAP)、血氧饱和度(SpO2)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比观察组长,对照组患儿躁动、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多等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氯胺酮引起患儿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兴奋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氯胺酮可降低丙泊酚对心血管抑制现象,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两者相结合,作用互补,对小儿手术具有对循环系统影响小,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n=30)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n=30),I组应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Ⅱ组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2组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结果 术中血压、心率、呼吸频率,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Ⅰ组苏醒时躁动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英娥  袁立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46-1046
我院用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应用小儿下腹部手术,增强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术后患儿苏醒快,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10个月~12岁,所行手术有鞘膜积液、疝气、隐睾、卵巢畸胎瘤、阑尾炎等,手术时间0 .5~2小时。1 .2麻醉方法:先肌注氯胺酮5mg/kg ,安定0.1mg/kg ,患儿入睡即吸氧2~3L/分钟,静注异丙酚0.5mg/kg ,然后以2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2护理2 .1麻醉前护理2 .1 .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对手术非常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与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1.h-1和丙泊酚1mg.kg-1·h-1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的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舒适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术前各项检查及胎儿均无异常,将两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 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术中未用辅助药,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予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h和丙泊酚1mg/kg·h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明显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与手术前相比变化较小(P>0.05).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产妇的SpO2及两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术中的紧张恐惧及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安静舒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吸毒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516例吸毒患者按相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均在术前持续微泵输注内泊酚2.5~3mg/kg,Ⅰ组258例,切皮歼始前2分钟静注芬太尼2~3μg/kg;Ⅱ组258例,切皮开始前2分钟静注氯胺酮1mg/kg,两组均术中酌情追加剂量。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术前比较,术中Ⅰ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下降,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增高(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程均未出现戒断症状,效果满意。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不仅可以防治戒断症状,而且可以增强麻醉效果。术中要注意加强监护,维护呼吸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将4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手术结束时将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观察结果表明: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有镇痛作用,时间随剂量加大而延长,一次注药量以20mg为佳,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手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静脉辅助麻醉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5~10岁可配合麻醉操作的患儿,行下腹部位以下部位择期手术60例,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Ⅰ组:选氯胺酮100mg和地西泮10mg混合,按氯胺酮2.5mg/kg单次静脉注射。Ⅱ组:选氯胺酮100mg和咪达唑仑5mg混合,按氯胺酮1mg/kg单次静脉注射。分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min、5min、15min及术毕5min小儿HR、BP、SpO2、RR值;记录手术时间、面罩给氧例数、追加用药例数、术毕5min苏醒例数和术毕5min小儿OAA/S评分。结果两组术中镇静、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均满意。两组BP、HR、SpO2、RR均平稳;术毕5min两组OAA/S评分均为4~5分。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达唑仑同样对小儿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干扰轻,且用药量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22-1324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气腹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以及观察呼气末CO2浓度(P刖、C0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气腹后15rain,SBP、DBP、HR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则有轻微的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ETCO2明显上升。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性。方法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S组),氯胺酮100μg/kg(K100组)、200μg/kg(K200组)、300μg/kg(K300组),各试验用药均为2 mL,注射上述药液后,即刻给予2 mg/kg的异丙酚。由另一位麻醉医生每隔2 s评定注射痛的有无及程度。结果 K300组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率最低。结论 300μg/kg的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ml)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分级Ⅰ~Ⅲ级子宫肌瘤的患者,硬膜外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选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50例选用1.6%利多卡因加副肾1∶20万.结果 甲磺酸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小,1次给药基本能满足手术需要;1.6%利多卡因加副肾1∶20万由于作用时间短,需每45分钟追加1次麻药,相对用药量较多.  相似文献   

19.
王玉嘉  葛春林 《淮海医药》2000,18(3):184-18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上腹部手术的患实施此种麻醉观察其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该方法诱导迅速、清醒完全、术后不良反应小。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是一种较理想的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5~11岁患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100例(ASAⅠ~Ⅱ级)5~11岁进行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为对照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KP组)和实验组(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P组与CSEA组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P组相比,CSEA组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少、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